《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代表了什么声音?
——评论:《中国得“熬”过外交“尴尬”期》
中国官方《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报》2011年11月10日发表社评《中国得“熬”过外交“尴尬”期》,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1/2159957.html。
看这个标题很令人费解,什么才是中国外交的所谓“尴尬”期?既然被赋予“尴尬”期的非常时期,那么,“熬”的另一个注解还依旧是“韬光养晦”了。只不过出于多年来人们严重不满而口诛笔伐“特别是”精蝇们借“韬光养晦”而实际不作为的政治遁形和外交投降而致使国家利益不断流失,今次在美伊之战有爆发之隐忧的当口,中国作为直接被关连国家亦即不免受害国家,无论又将怎样的抱着“袖手”的态度,但明显是躲不过的。但是否已有精蝇又将抱着“韬光养晦”的僵训,即是无论敌怎样的千变万化,而我又将用“韬晦”的不变态度以应万变?于是先以这篇“熬”字诀的社评文章先行打个前站?
该文也认定伊朗问题面临国际摊牌,因为“西方舆论要求进一步惩罚伊朗的呼声很高”,所以,“更严厉的制裁动议不可避免,西方使出军事打击也并非无可能。中国外交再将面临困难选择。”
如果设身处地地想,做个“特别是”的外交官实在是两难。既要赔上笑脸在国际舞台上看大国脸色行事,还要面对国人的一片责骂声。我们说了,无论是刚过去的利比亚“强大”撤侨,还是即将到来的伊朗“两难”抉择,其实都无可辩驳说明一个问题:弱国无外交。在利比亚事件中还好自吹自擂,因为相去甚远,不过是有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在被自淫的“强大”撤侨之后,就等于支援世界的“XX花”革命了。反正已是“走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置的中国”了,大概些许小钱不为精蝇们看重了。但接下来伊朗问题又该怎样忽悠?且不说伊朗在战略位置上,在国际间大国博弈的天平上对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单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原油输入方面可以预计到的损失,就不是一个不“过度苛求”、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就能绕过的。
我们还要说,所谓“中国有两个双重国家身份”,说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是实实在在的,但“需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被“强加于身”的身份其实是精蝇们自寻枷锁。不明白作为“大国俱乐部中的一员”就一定注定要有利益损失吗?这又是谁的规定?那么,这个“大国俱乐部”包括美国吗?而美国是否也于“特别是”一样要遭受损失?
这一句才是该文的点睛之笔:“因为现在的外交处境是由中国的双重国家身份决定的,只要双重国家身份不改变,中国的外交‘尴尬’就很难摆脱。”它预设了一个条件,要摆脱外交的“尴尬”,只有改变所谓的双重国家身份。那么再来看被该文设定的第二种身份:
“第二个双重身份是,中国既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国家,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奉行市场经济、与西方高度合作的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经常会与西方国家发生观点及立场上的分歧,但由于西方的全面强势,中国不可能同西方处处‘对着干’,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是否中国不去寻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接鬼”,在已经融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要“奉行市场经济、与西方高度合作”就无法避免中国经常会与西方国家发生观点及立场上的分歧”?而又因为“西方的全面强势,中国不可能同西方处处‘对着干’”所以,必然遭遇“尴尬”,所以注定要“熬”?
所以只有韬光养晦不作为的选择了。
既然已经“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置”了,又怎么还是无法改变“西方的全面强势”?从这矛盾着的观点里就可见“特别是”所谓的“发展、强大”之虚无。
该文就这样前后矛盾的一番“尴尬”之后,随之释放出一股迂腐的“绥靖”气息。要求“中国公众应当有能力理解国家在世界上所处的艰难位置,并一起承担这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些挫折。”还自慰曰:“中国崛起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这个世界愿意分享中国成就喜悦的国家,注定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么多。”
文末是意淫的高潮:“其实能用‘熬’来对待扑面而来的复杂环境,这已是一种强大。”
呸!知道无耻的,没见过这样的无耻!看见过不要脸的,还没领教过能把不要脸发挥至这样的极致。
此前的10月25日,《环球时报》还发表社评,直言南海爆发军事冲突几乎不可避免,中国不能一味谈判,必要时应“杀一儆百”。最起码在萎靡困顿之中还给人以几分欣喜的阳刚之气,但今日却这样的自我“尴尬”了一把。足见当今庙堂之上游移不定、左右两难的“尴尬”……
“熬”就能得出一个强大的国家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