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两个人方言不一致,没法沟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说普通话,对吗?故意不说普通话,用对方不懂的话去侮辱对方,这就是王八蛋。”--你敢相信吗?这样的“王八蛋”不但香港有,内地也有,而且是公然以政府名义的“王八蛋”--这就是堂堂中国警察,竟然只用英文标识
以前看警匪枪战的电视剧,见到警察的防弹衣上不是写着中文的“警察”标识,而是只有英文的标志Police,总是感觉滑稽可笑,一笑置之后,不免感叹:“如今这编导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了,胡编乱造到了这等地步,也不怕丢国格人格。”前些天看北京电视台反映北京特警的纪录片,才知道在下完全冤枉了编导,电视剧是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现实中堂堂中国警察,竟然真的只用英文标识,而不用中文。
真不明白警方此举是作何考虑。有句老话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句话想必还没过时,不是说“三个代表”吗?难道中国民众个个都达到英语四六级水平?以前毛主席批评有知识分子将“工人”的“工”字那一竖故意写得拐个弯,“人”字那一捺上故意加三撇,是成心不让工农群众看懂。如今的中国警方做得更绝,将代表国家权威的警察标识写得成心不让本国的普罗大众看懂,而只让洋人能看懂,真让人大开眼界。
即便中国民众个个都达到英语四六级水平,就应该弃中文而用英文?如今时髦动辄“与国际接轨”,好,让我们走出去看看人家别的国家是怎么做的。我在德国工作生活过几年。对比德国,不由人感概,中国照顾外国人真是无微不至,大街上很多店铺的名字都附有英文译文,更别说车站码头机场了。在德国,别说店铺车站,就连“外国人管理局”这样的专门的涉外官方机构,也是只有德语,没有哪怕只言片语的英文。我的印象中,只有在出机场时,才看到有英文标识指示哪条通道是德国公民优先通道,哪条是外国人通道。要说德国警服上只有英文标识而没有德文标识,那才让人笑掉大牙!
按说德国民众的平均英文水平比中国高得多,“与国际接轨”比中国完善得多。我曾与德国同事和朋友谈及这一话题,他们都表示,德国政府当然首先是为德国民众服务的,以方便本国公民为第一考虑。外国人来到德国,理应熟悉德语和了解德国文化。对比德国,我不知决定在警服上只写英文的官员作何感想。
有新闻报导说,台独分子曾嚷嚷要将英语确立为“第二官方语言”,闻之从内心鄙视他们的数典忘祖。警服上只写英文事件当然与此不是一回事,但确实关呼民族自信和民族尊严。哪怕是腐败无能崇洋媚外的晚清政府,也无法斗胆设想他们的兵勇制服上会舍“兵”“勇”而用“Police”。
也许警服上只写英文有别的什么微言大义,这就是我等平头百姓不懂的了。如果这“微言大义”并不涉及什么保密的话,那么就请公安部或北京市公安局的新闻发言人能够解惑释疑:中国警服只用英文标识而不让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能看懂,究竟是作何考虑?--不是说“政务公开” 嘛---不过预先请求,千万别搪塞说什么进口防弹警服什么的---进出口物品,按客户要求标记早已“与国际接轨”了,实在是小菜一碟。 也千万别说什么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如果这一逻辑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将来中国的国徽和钱币也改用外国字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都代表着国家的权威,民族的尊严,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取悦外国人的, 至少,首先不是为了方便外国人的。
假如有一农村老大娘和一外国游客同时在上海街头遇到危险需要对警察呼救,外国游客由于看到制服上有Police标志而正确呼救,而农村老大娘由于不懂这Police标志是何物而错过呼救,请问公安部长,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情何以堪?
--------------
某报时评文章提到,外国留学生的“流利汉语”,让我们汗颜,对痛惜“大学生汉语水平堪忧”,深有同感。我在给自己带的研究生审改学术论文时,时常不得不花部分精力修改“的、得、地”不分的中文文法错误。我想,造成“现在的大学生中文水平已经相当可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大学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日渐冷漠”的原因,除了指出的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外,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笔者留学海外整整十年,于前些年回国。“海龟”上岸伊始,睁眼满大街望去,发现一副图景简直不可思议:怎么象征国家权威、警察防弹衣背后印的标识只是英文Police而不是中文?也许是在国外呆久了,见惯了人家国家是如何重视、尊重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所以对这等公然以官方名义“弃中文而用英文”极度反感,曾满腔激愤地写过一篇网文《堂堂中国警察,竟然只用英文标识》。
到如今,对于警察标识“弃中文而用英文”的咄咄怪事已见怪不怪,回国伊始的激愤心情也已经慢慢趋于平息,倒显得是自己少见多怪。谈到“大学生汉语水平堪忧”,联想到《战国策》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典故,说的是,从前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楚国的士大夫们纷纷投其所好,为了细腰,大家都节食减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於车轼。可见,环境风气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影响之巨,特别是,如果这种环境影响是来自官方,来自“上头”的话。此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今天,当我们痛惜“大学生汉语水平堪忧”,抱怨青年学子对本民族语言文字不够重视,是否想到类似“楚王好细腰”的原因呢?假如我提出,为了改变“大学生汉语水平堪忧”的现状,正本清源,首先从坚决纠正警察标识“弃中文而用英文”荒唐之举、清理社会大环境开始,这么做会有多困难吗?如果我想将我的提议反映给人大代表,我应该到哪儿去联系我们辖区内的人大代表呢?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布了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