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大寨莫名其妙 树小岗岂有此理
1月28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龙年春节记忆之1964:大寨的变迁》提到了1964年龙年春节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寨之路》。48年过去,如今再看这篇通讯,让人让人振奋让人感动——
旧社会,大寨八百零二亩地,四千七百多块,块块土地都是:土块打不烂、风吹遍地干,地边白草绣成团,地墙荆棘围了个严。一亩地好年景打不下一百四十斤粮。
那时候全村六十多户人家,一大半是扛长工、打短工、赶牛放马、讨吃要饭的。大寨人碗里除了糠,就是菜。那时候,这个山村里只有七牛、八驴、一口猪,十份里有七份是一家地主、三家富农的。
十一年来,大寨人民在同自然作斗争,建设山区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是很大的。要把全村七条大沟、几十条小沟都闸坝垒堰淤成良田,要把全村被分割成四千七百多块的八百多亩坡地、圪梁地修成水平梯田,这需要一块一块地垒石头,一担一担地挑泥土。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劳动是艰苦的。而当时全村只有五十多个劳动力,集体经济又刚刚建立起来,财力、物力都很单薄。但是,大寨人民既敢于藐视困难,又认真地同困难作斗争。他们坚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依靠集体的力量,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变过来。他们没有坐等农业机械化,没有单纯依赖国家的支援,当改造自然的规划一经制订,就立即投入了战斗。他们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严冬的考验,尽管凛冽的寒风吹裂了他们的皮肤,坚硬的岩石震破了他们的双手,他们的心始终是热气腾腾的。困难没有吓倒他们,失败也没有使他们后退。正是这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强的革命精神,使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成倍地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同时使林业和畜牧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十一年后的今天,这一切都变了。七条大沟,几十条小沟,在大寨人手里变成了肥沃的洼地。零块土地被大寨人连成了两千九百块。“沟沟壑壑种地,坡坡凹凹打粮”,人们在土地上得到的报酬,比当年提高了四倍。
十一年,大寨变得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了。仓库里储备着七万多斤粮,畜圈里拴着十二匹大马,九头骡子,十一头驴和三十二头牛,另外还有一百二十多口肥猪,二百四十多只羊。
十一年,大寨十年受灾,大寨只借过国家一次钱,却向国家交售了一百七十五万八千斤粮。每户平均二万二千斤。
十一年,大寨人用双手把贫困交给了历史,用两肩担来了幸福!
《大寨之路》不能不让人想到小岗村。就在大寨人艰苦奋斗,用双手把贫困交给了历史,用两肩担来了幸福,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时候,小岗村是个什么情况呢?陆子修在他的《风起小岗村 改革30年回望》中写道——
1958年以后,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在小岗村都发生过。尤其是1959至1961年三年期间,小岗村出现了种二十(斤),收十八(斤),不用镰刀用手拔的生产衰败现象,坠入饿、病、逃、荒、死的深渊,队里搞了“责任田”,社员称为“救命田”,官方批为“复辟田”,好景不长,又拢了“大堆”。以后,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小岗村,打了10年“内战”。从1966年到1976年11个年头,县、区、社、大队有38人次到这里搞过工作队、宣传队,每年最少一人,最多十八人。每期工作队、宣传队都首先大抓“阶级斗争”,支持一部分人,整一部分人,搞得生产队干部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全队17个男劳动力,有15个人先后当个队长、副队长,20户人家户户当过干部,斗来斗去,人心斗散了,土地斗荒了,粮食斗少了,社员斗穷了,集体斗空了。
小岗村生产队尽管遭到错误路线如此摧残,但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还是充满感激之情。从1962年到1978年17年中,全队每年人均分配口粮只有一二百斤,生产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支持,度过艰难。从高级社以后,国家给这个队贷款15632.28元,无偿投资2425元;从1966年至1978年的13年154个月份中,吃国家供应粮87个月,共吃供应粮达22.8万斤,占13年总产的65%,占集体分配口粮总数的79%,供应各类种子6.5万斤;现有的10头牛和所有农具,都是国家给钱买的。“农民种田,国家给钱,缺吃少穿,政府支援”。过去,我们在小岗村调查时,许多农民回顾这一段历史,都感慨地说:“我们都是庄稼人,种了一辈子地,看着田地大片荒着,心中如油煎一样。
比较上面的内容,又不能不让人思考:同样是共产党的领导,在同样的农村政策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出现差别也不奇怪,问题是,中国农村的发展究竟应该走什么路?中国的农民,乃至中华民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把这样两个村子摆在正常人的面前,谁先进谁落后?谁崇高谁猥琐?应该向谁学习?实在是比和尚头上的虱子还清楚。可是当时的领导不知道究竟为什么,硬是生生地要把已经树立起来并且遍地开花的大寨红旗砍掉,却把臭不可闻的小岗村树立起来。
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砍掉大寨?为什么要岂有此理地树起小岗?不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中国农业找不到好出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没有方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