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妨更多地“背包袱”
提要:有人批评中国在帮叙利亚“背包袱”,使自己陷于国际“孤立”。但我却从中看到了悄然掀开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篇章。所谓的“背包袱”,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崛起必须承担的负重之一,是“插足”美国极其西方盟国利益的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中国如因怕“孤立”而不敢“背包袱”,那么中国走出“孤立”将遥遥无期。
中国没有参加“叙利亚之友”会议,招致了美英的批评。在“叙利亚之友”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再度指责俄中两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攻击俄中两国“反对叙利亚人民的渴望”,“反对整个阿拉伯之春、阿拉伯觉醒”。希拉里·克林顿甚至认为,俄中两国不允许阿拉伯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领导人。
人民日报立即发文回击希拉里,美无权以阿拉伯人民名义喊话。回击的措辞是字字见血的控诉,美国扮演阿拉伯人民“庇护者”的初衷不难想象。问题是,这种高高在上、舍我其谁的超级傲慢与自信有什么道义支撑?师出无名地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至于这个阿拉伯国家近十年都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直到今天,伊拉克暴力事件仍层出不穷,百姓安全无法保障。单单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人们对美国的政策初衷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不知美国是否有勇气在某一个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搞一次全民公投,真实把握而不是臆想自己在阿拉伯人民心中的形象。美国对阿拉伯人民生活的强力干预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历史自有公论。
以往中国多在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上发生舌战,比如台独、西独、人权,比如南海、朝鲜半岛。可这次叙利亚问题看上去与中国利益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主张,看上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极其西方盟国不是一直在指责不愿承担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吗?这一回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出现了,美国极其西方盟国就吃不消了,可见他们要中国负大国责任的醉翁之意上,就是让中国跟着美国亦步亦趋、同声同气。
有人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做法弊大于利。香港的时事评论员马鼎盛说,中国在安理会上和俄罗斯投了否决票,而且在联大也和十几个国家投了反对票,相较则有130多个国家投了赞成票。 他说:“这是在整个外交上挺不利的。我们老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要光骂美国很容易,然后再把日本、北约都骂进去也很容易,这还只是少数。但是如果是130多个国家都不同意,或者是安理会13个国家都同意,一两个国家不同意。你老是在少数方面,然后你告诉大家你是‘得道’,这就比较难自圆其说了。” 他认为,中国因叙利亚问题而在国际上被“孤立”,而且是因为别的国家被孤立。他认为,这是中国整个外交政策上的被动;它不仅反映在帮叙利亚“背包袱”,也反映在帮伊朗、金正日和金正恩“背包袱”。
但是,马鼎盛的“背包袱”说却我忽然顿悟,我隐隐意识到,中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你来我往,已悄然掀开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篇章。这个新篇章的中心点是,中国要争国际话语权,跟在美国极其西方盟国后面是永远没有出路,你说得再多再响发出的也是西方的声音。这个新篇章的策略是,走出自身利益的桎梏,改变以往被动回应的话语方式,积极主动地在热点国际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这么做,不是为了与美国极其西方盟国对着干,而是为了传达中国真实的主张和想法。
马鼎盛指出的中国“孤立”现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毕竟美国极其西方盟国经营、统治了国际规则近一个世纪。但是中国如因怕“孤立”而不张扬自己的主张和想法,那么中国走出“孤立”将遥遥无期。
所谓的“背包袱”,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崛起必须承担的负重之一,是“插足”美国极其西方盟国利益的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这么做在以往不可想象,但是现在条件成熟了,美国极其西方盟国行事已不可能无视中国的想法和主张。“背包袱”使中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可攻、退可守,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当务之急就是做通中国的“思想工作”,这个过程中就可能有利益磨擦、利益交换。这样可以叙利亚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加入一点中国的因素,即使美国最终如愿以偿,中国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
所以,中国不妨更多地“背包袱”。当然这不是说要不管三七二十地去“背包袱”,还要看否有利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否有利于中国放大国际话语权。
2012年2月27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