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一部关于雷锋的纪录片,现在时兴从新的视角,捕捉原先未有公布过的材料,把雷锋“多面、立体”。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在所有的照片中,雷锋总有与别人不一样的面貌,雷锋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笑容。央视解读,也许这种纯真和干净应该来自于幸福的童年和温暖的家庭,用心理专家的话说,童年的遭遇会给人留下一生的痕迹,但雷锋是一个孤儿。
5岁时,雷锋父亲因为伤病去世;6岁时,哥哥在工厂当童工,劳累过度患了“童子痨”(肺结核)被解雇,沿途乞讨回家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弟弟也夭折在母亲的怀抱中;7岁时,母亲因不堪地主的凌辱,悬梁自尽。
解放后,雷锋受到的关爱令他感受到从来未有感受过的幸福。所以,雷锋所有的感受都来自于自身的童年经历对比。赤条条无牵挂的雷锋当然对新社会充满感恩之情,把所有的同志视为亲人,所以雷锋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笑容。
今日的公知、意领、媒人们30年如一日地往雷锋的形象上泼污,他们的思维来自一个阴暗的立场,公知、意领、媒人们极度自私,雷锋也要自私,公知、意领、媒人们做不到的,雷锋也“不许”做到。
雷锋写过日记,被公开出版过,被公知、意领、媒人们肆意恶毒嘲笑了30年,雷锋把帮助别人所享受到的快乐写进日记,公知、意领、媒人们大加鞑伐。但是,有些“著名”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下放到“五.七干校”,居然胆敢在“受迫害”的时候,不停地“偷偷”写日记,并且拿出来公开发表,哭诉了30年。
知识分子觉得吃苦了,就拿起笔写日记,哪怕在被“迫害”的时候也不忘坚持写日记。雷锋觉得新社会幸福、觉得“助人为乐”是幸福,难道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感悟就算“弥天大错”,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看到纪录片中说雷锋一向爱清洁、讲“时髦”,所谓“时髦”就是在自己的穿着上尽可能地显得精神一点。望城县号召捐献拖拉机,每月23元工资的雷锋捐出去20元,成为全县捐钱最多的青年人,因此成为望城县的第一批拖拉机手。
雷锋放弃每月30多元工资的“高收入”——当年的大米1毛多钱一斤,猪肉3毛多钱4毛钱一斤(当事人在纪录片中所言)——去部队当兵,每月津贴6元钱,相当于“自讨苦吃”,但也反映出雷锋自个儿的乐意,据说雷锋当年也经历了“士兵突击”中类似的经历。
雷锋有资格说“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给予了他做人的尊严和无私奉献的快乐,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残酷盘剥、没有巧取豪夺、没有黄赌毒害,雷锋向往一份纯洁的快意,雷锋得到了这份快意。
公知、意领、媒人们总愿意把雷锋的时代描绘的一片黑暗,但又不断把雷锋本人描绘的“光鲜照人”,这种分裂的笔法,反而从侧面告诉别人,雷锋的确是生活在一个每月有30来元工资就可以很快乐地生活,每月仅有6元钱津贴还能够捐献100元给人民公社、捐献30元困难给战友的时代。
雷锋无疑是快乐的,因为毛泽东时代给予了他这份快乐,雷锋肯定是真诚的,所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笑容”。
雷锋不是大人物,雷锋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区别在于雷锋去做了。雷锋的一生告诉人们,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令他感到幸福快乐的时代。
一个幸福快乐的时代成就了一个小个子的青年的快乐,他在这份快乐中走向永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