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起变化……
武训又被牵了出来,说是“供研究”的。呵呵……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发展之初,总有一些苗头、端倪显现,只不过许多人不大注意罢了。待到渐成事实,并且无法更改之时,人们再回想当初,才会发出“原来竟会是这样,悔不该当初……”的感叹。也才会发觉毕竟悔之晚矣。
当下,在人们生活中鲜明映现的是这场波及全国的“倒春寒”。眼看清明将至,却还是冰天雪地的周彻寒冷。如此诡异天气,难道是苍天在冥冥之中向人们预示着什么?
要变天了???
其实已经变了!只从大街上人们的衣着就能感觉的。但在此奉劝有的人,别无中生有、视民声如洪水猛兽般小题大做了草木皆兵,又将以上对气候的几句描述与什么敏感问题联系起来,那才是真实暴露了其内心卑鄙、见不得阳光与唯恐画皮被揭穿的极度恐慌了。
还是回到正题。
2012年03月22日 《新京报》:“新中国首部禁片”《武训传》修复出版
http://news.qq.com/a/20120322/000824.htm
“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这是百度介绍武训时的吹捧语。但既如此,《武训传》又怎么会遭禁播?而现在才被再次解禁出版?
还是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六十多年前。
1950年低至1951年初,中国几个大城市上映了一部电影《武训传》,引起不小轰动。当时北京、上海和其它一些地方的报刊还发表了不少赞扬文章,作了许多过高过分的评介。比如,有的说,武训“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劳动人民企图使本阶级从文化上翻身的一面旗帜”;有的说,“武训兴学之革命意义,是和太平天国那样的革命意义有某种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不过一重在革命武装,一重在普及文化教育而已”;有的说,武训“站稳了阶级的立场,向统治者作了一生一世的斗争”;“典型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崇高品质”,等等。但从1951年春开始,又逐渐发表了一些批评文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就这样展开了。
还应交代的是,电影《武训传》写的是一个真人的故事。主人公武训,原是清朝末年山东堂邑县的一个乞丐。据传他靠着乞讨,筹款兴办所谓义学。想让更多的穷人家的子弟能够读书识字。但这种想法,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做不到的。所以,在筹拍这部影片时,著名文化人夏衍就曾表示过:“武训不足为训。”
其实,这部影片抗战后期在重庆就开始筹拍。但由于资金短缺和社会动乱,拍摄工作停了下来。后来,编导孙瑜在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曾当面把自己要继续拍完《武训传》的想法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指示三点:站稳阶级立场;武训成名后,统治阶级便加以笼络利用;武训最后对兴义学有怀疑。(孙瑜:《影片“武训传”前前后后》载《中国电影时报》1986年11月29日、12月6日、12月13日)
重新开机前,孙瑜还把剧本拿到中宣部审查,也通过了。他为什么如此热心要拍武训?据孙瑜说拍这部片子是为了迎接文化建设的高潮。而片子出来后审查会上,时任华东大区书记的饶漱石一改从来面无表情而居然笑容满面,连声说好。请注意,饶漱石当时党内地位比陈毅还要高。
该影片1951年在北京中南海放映,观看的有朱德、周恩来等一百多人。看完后朱德和孙瑜握手说“很有教育意义”;周恩来只提了一个艺术方面的意见,再没多说别的。
但不知为什么那天晚上,毛泽东没来。几天后,他调了影片去看。
影片就此在北京和其它城市公演了。据不完全统计,1951年2、3月间,全国各报刊发表了四十多篇评论《武训传》的文章,且绝大多数给予了肯定。只是在一片赞扬声中,人们忽视了毛泽东的反应。
毛泽东的态度最明显地表现在当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当中。毛泽东尖锐而明确地指出了电影《武训传》问题的要害: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称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称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卑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是正当的宣传。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他还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当今天我们再来看哪个特殊历史时期围绕电影《武训传》展开的争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思想以及党内某些人的观点,还有毛泽东对此的高度警戒,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毛泽东之后的今天会有如此社会“特别是”转型。在中国人固有的传统观念里,有着读书做官的思想,穷人只有依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无论武训兴义学是以什么为目的,都是在依附、顺从了统治者统治的前提下而实施。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肯定而有人持否定意见的最根本分歧。
关于毛泽东对此关注的原因,我们认为,历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的毛泽东,对这种进行不正确的宣传自然很敏感。而对武训问题展开的争论又时值新中国建立不久,在思想文化领域,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进行宣传,教育人民,以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为了进一步弄清历史上的武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毛泽东责成人民日报和文化部组织武训历史调查团。经二十多天的实地考察、走访,后来形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关于武训兴办义学,毛泽东有一段话:说明在封建制度下,“只有地主阶级能够垄断文化,办学校。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有受教育学文化机会的。在封建地主阶级看来,使用简单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民,也没有要使他们受教育学文化的必要。这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规律,是唯物史观所指示的法则。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阶级要在文化教育方面翻身,要自己办学校,学文化,受教育,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并取消地主与农民间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即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改变成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才有这种可能。”
所以我们说,当时对宣传武训问题的错误认识,只有两个方面:要不是糊涂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别有用心。自己得天下了,就该树立一种不要和老子这个政府作对的社会意识。而宣传武训就恰与这样的树立有利,所以就应肯定。但毛泽东对此的清醒认识才真正反映了人民观点始终占第一位。肯定武训无疑是肯定武训的奴才思想,想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奴才意识。这也是毛泽东狠批《武训传》的最根本原因。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在今天,武训又被再次复活?
无论是1986年国务院为武训“平反”还是现在“供研究使用”的躲躲闪闪,都反映了一个问题,“维持会”,要和谐。
真是佩服当今精蝇的无耻无知。且排除招致敏感的阶级因素,单说办学。“特别是”以来,精蝇们鼓噪再实施的是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把教育这种理当全民共享的资源作为一种赚钱的产业来对待,也才造成“上不起学”的现实发生。而武训行乞办学与精蝇为利办学又将形成怎样一种反照?关于这一点,利令智昏的精蝇早顾不上多虑,他们所要的只是以宣传武训而达到在全社会酿成一种奴才意识。只有十几亿人民都被奴才了,社会才会河蟹。而才利于发展。才利于精蝇们各方面的发展。
无论怎样“平反”、“供研究”,武训在我心里不过如此而已。尽管他煞费苦心以兴义学为名,让穷人家孩子受教育为手段,但企图以此来挤进当时社会的上层精蝇队伍,再是对底层百姓的变相剥削、侵夺,都反映出他见了一切富贵者都驯良,都摇尾乞怜哀求残汤剩骨的可怜相。就是如此一个可怜虫,今次又被从故纸堆里、垃圾筐中扒拉出来,足见有人为达其目的真是不择手段了。
如此看来,也许他们真的要收一时之效了。
一不小心因了武训的问题而费如此口舌,是否又犯“余孽”的红线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