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则比较特别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注意,那就是河南省愚公精神研究会的成立,该会的名誉会长为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中国青年报》在本月27日刊了登王学进文章《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对愚公移山精神用现代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读,而这篇文章在被各大新闻网站转载时基本引用了“毛泽东提倡的愚公精神是独断专行的行为”的标题,则有误导公众之嫌。
正好套用该文的一句话,其实标题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文章的内涵。该文首先肯定了中共七大时毛泽东所做的大会闭幕报告的积极作用,然话锋一转,用“今人的眼光”从寓言内容入手,来重新解读愚公精神,并作出了多种否定性的评价。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寓言之所以成为寓言就是用简单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就是不能把寓言故事当做真实的存在去分析,然而该文非要在寓言内容上一较高低,我们就不妨拿来讨论一番,看看它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
第一,该文认为愚公移山“是不自量力”。愚公年过九旬要挖掉两座大山在很多自以为是的“智叟”看来确实是自不量力,愚公通过“子子孙孙无穷”的理由说服了寓言中的智叟,却说服不了现实中的“智叟”,敢问子孙后代继续挖山就是“愚”吗?至于种地织布读书是需要你担心的吗?愚公可以有许多儿子孙,分工协作难道不可以继续挖山吗?你认为有志于挖山的愚公后代连自身温饱都解决不了?
第二“是缺乏环保意识”。该文章认为愚公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挖山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敢问愚公的子子孙孙一直都会用落后的工具吗?他们就没有现代化的一天?再说即使用高科技的工具就不会产生破坏了吗?开句玩笑:可惜王屋山没有被移掉,否则的话济源市就会多了万亩良田。
第三“是缺乏公共精神”。王吴太行确实不是愚公家的私产,难道这两座山挡住了愚公的出行,挡不住和愚公同一地区的人们吗?把山移走之后方便了愚公难道没有方便其他人?这是不是一种公共精神?我们不能否认愚公确实没有权利把“公产”私自搬走的权利,但“公产”也有他的一份,在愚公提出移山后众人都表示赞成,这算不算一种责任和担当?我觉得没有必要一一反驳其该条目的观点了,否则会显得赘余且幼稚。
第四“缺乏民主意识”。这一点是该文的硬伤,我们仔细阅读愚公移山原文不难发现,移山的决定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聚室而谋曰”最后“杂然相许”,其妻只是“献疑”而并不是该文所说的“意见”,也没有邻人“劝告”,相反邻人幼童也投入到了移山的队伍中来。我们注意到,其妻对愚公的劝诫是为土石的放置担心,而不是对他做出移山决定不满,愚公移山是众志成城众望所归,而不是一意孤行。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反对移山,他就是智叟。
该文最后得出了愚公“无视公德、独断专行”结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愚公移山的决定是在家庭会议上一致通过的,并得到了邻人的认可,何来“独断专行”?我们要知道这两座大山同样挡住了邻人的去处,他们没有理由反对移山,愚公组织大家移山,便利了交通,如何“无视公德”?
诚然如果继续讨论寓言本身就会显得乏味且幼稚,然而愚公移山即是寓言必有寓意,传统认识的且不必说,我们就说毛泽东给他赋予新的寓意,相信很多自认为是“智叟”的人们都没有看过七大的闭幕词,在报告中毛泽东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压在中国人民头山的两座大山,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新的愚公被赋予了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如果我们把时间倒退回1921年,中国共产当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那会的共产党人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了,那时是不是也有很多“智叟”在嘲笑中国共产党的“不自量力”?无需子子孙孙,也不要一万年,只争朝夕的共产党人仅仅用了28年,就推翻了两座大山。给了“智叟”一个响亮的回答。
以上是对该文一些细节上的讨论,从整体眼光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该文章完全是以现代成熟公民社会的标准去考量愚公的,那么按照该文的逻辑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愚公确实是很“愚”。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寓言是在封建社会产生的,在家天下的时代,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拿环保、公共精神、民主等这些标准去衡量不仅有失公允而且大有苛求前人之嫌。
该文也说毛泽东是选择性的解读了愚公精神,文章又何尝不是选择性的否定了愚公精神呢,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予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这个过程中要批判的总结,再回到该文的开头,对愚公精神的研究是一边倒的肯定性研究,还是一分为二的批判性研究?当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分为二的研究。然而一分为二并不等于否定,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不能否定,解放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有过重大失误,造成了重大损失,三门峡比较典型,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显然不能完全归罪于“大力倡导愚公精神”,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没有历史根据。既然倡导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经济发展虽有挫折,但是总体是不断大幅度的前进的,而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革命豪情高于天的时代,愚公精神难道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的人们还有没有那种一心一意支援国家发展,舍小家为大家的淳朴感情和革命情怀?我们不能因为愚公精神曾经产生过一些负面作用就对其全面否定,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曾有过挫折就否定那一段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正如该文所说研究愚公精神,是为了指导社会现实和经济发展,然而我认为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济源市经济发展依靠矿产资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发扬愚公精神就是向“自然资源索取生产力”吗?这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文章的最后呼吁重新评价智叟,并大力倡导“智叟精神”,文章认为智叟是“实事求是”的,“敢说真话”的。我们不妨看看智叟是如何表现的,“笑而止之”的智叟并不是以一个真正智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嘲笑愚公笨拙,并说起了风凉话,认为愚公“不能毁山之一毛”,大家总不会认为“不能毁山之一毛”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吧?
毫无疑问我们的国家需要有更宜居的生态环境、需要倡导公共精神,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人民需要更加更广泛的民主权利、更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但这都不是否定愚公精神的理由。
如果有人想借古讽今,想借愚公移山之尸还自由主义之魂,借否定愚公精神的名义对前任国家领导人含沙射影,对新中国成立成立初期取得的成就进行歪曲事实的评价我只能说该文打错了算盘。因为愚公精神显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不可能轻易撼动的,我们在这里奉劝一些人不要做“撼大树”的不智之举。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赋予愚公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我们仍有很深的启示,我认为愚公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克服艰难险阻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挖掉了两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时期,我们更需要愚公精神,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的国家仍面临许多紧迫的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被人民群众称作新三座大山,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的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挖这两座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我们知道有这种精神,有人民群众,是没有什么挖不平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