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将2003年「50万人游行」作为「政治图腾」,念念不忘「再现2003年大游行的辉煌」,透露了香港反对派的本质。10年来每次七一游行,经济民生改善游行人数减少,反对派就痛心疾首、如丧考妣,而经济民生陷入困境游行人数增加,反对派就欢呼雀跃、弹冠相庆—这反映了反对派的什么心态和利益?反映了香港反对派与社会整体利益和市民根本福祉背道而驰!
2003年七一游行后,10年来每次七一游行,均有4组游行数字公布,包括主办单位民间人权阵线、警方、香港大学学者叶兆辉和钟庭耀,民阵通常报大数、警方与两名学者就估得客观平实。就今年的七一游行,民阵报大数称有43万人参加,较警方公布的6.6万多逾6倍,较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统计的9万至11万人多4倍,较港大钟庭耀点算的8.8万至9.8万人多逾4倍。民阵坚称有43万人游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僭建」。
反对派将「50万」作为「政治图腾」
不满民阵计算人数「乱讲」的叶兆辉,原对这类人数估算之争已心灰意冷,但考虑到作为学者「应该让社会有多一个数字作参考」,决定改变主意,继续在今年点算人数。
「民阵」由香港50多个反对派团体组成。10年来「民阵」每年在游行人数上造假为何成为惯例?原因是反对派对2003年「50万人游行」的「政治图腾」顶礼膜拜、走火入魔,念念不忘「再现2003年大游行的辉煌」,暴露了反对派的本质。
反对派与社会整体利益背道而驰
反对派与社会利益背道而驰,这种政治利益诱因,使得反对派在本质上不希望看到香港经济兴旺、民生改善、政府有效施政,而必然坚持反对立场,力图从经济民生及政府施政困境中得到自己利益,以「收割民怨」为能事。由此不难看到,香港反对派的得势,是以政府、社会和广大市民遭遇困境为代价的。
反对派念念不忘「2003年大游行的辉煌」是什么情况?2003年的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打击下连续5年通缩,再加上沙士疫症蹂躏,经济民生状况惨不忍睹,楼价跌去六成,负资产数目多达10.6万宗,破产人士也同时创新高,失业率高达8.6%,通缩率达负6%,公司倒闭潮汹涌,各行各业减薪冻薪,水深火热中的市民积累了太多怨气,因此触发2003年「七一」50万人上街游行,对港人福祉而言无疑是悲剧而非喜剧!反对派念念不忘「2003年大游行的辉煌」,暴露反对派与市民愿景背道而驰。
今年游行人数不到10万很正常
为了帮助香港经济民生摆脱困境,从2003年7月开始,中央大力度、高密度、宽范围地出台支持香港发展的举措,加上特区政府和市民努力,香港经济迅速反弹,民生逐步改善。近年来是香港回归以来经济民生最好的时期,负资产现象已成为历史,失业率为3.2%至3.4%的「全民就业」水平,公司普遍扩大人手招聘,实施最低工资让全港最底层打工仔工资提升三成以上。同时,特区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民生、房屋、教育、文化、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市民虽对政府施政仍有一些不满,但社会戾气已经大大减少,尤其是反对派企图以「占领中环,蓄势待发」议题绑架游行,令冀求安居乐业的市民望之却步,因此今年「七一」游行人数不到10万,是很正常的。
反对派报大数越来越走火入魔
正是由于反对派与社会整体利益背道而驰,因此10年来每次「七一」游行,反对派报大数已成为惯例。2004年「七一」游行,警方统计游行人数约为20万人,学者指出确切游行人数应为16万人左右,民阵却宣称有53万人;2005年只有2.1万人参加,民阵却宣布有4.5万人参加;2006年游行人数亦只有2万多人,民阵却声言有5.8万参加;2007年警方指只有2万人参加,民阵例牌报大数称有6.8万人;2008年警方指最高峰时期约有1.55万人参加,民阵宣称有4.7万人;2009年警方指约为2.6万人,中大及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合作点算,游行人数介乎2.9万至3.3万之间,民阵却称有7.6万人参加;2010年警方估计游行最高峰时不到2万人,民阵再度报大数宣称有5.2万人;2011年,「民阵」宣布有21.8万人上街,是200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港大民意研究计划推算人数只有5.4万至6.4万,两者相差近4倍;去年「民阵」更声称高达40万人,为实际人数的5倍。今年七一游行民阵竟然较警方的数字夸大逾6倍,显示反对派报大数不仅已成为惯例,而且越来越信口雌黄,走火入魔。这种「撒豆成兵」伎俩显示反对派已诚信破产!
「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邓小平当年所订的爱国者三条标准之一。经济民生改善,「七一」游行人数减少,反对派就痛心疾首、如丧考妣;经济民生陷入困境,「七一」游行人数增加,反对派就欢呼雀跃、弹冠相庆—这反映了反对派的什么心态和利益?除唯恐天下不乱之外,只反映了反对派与社会整体利益和市民根本福祉站到对立面。香港市民开心之日,就是反对派难受之时。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