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腐败是内地大学的一大弊病。中央巡视组披露,上海复旦大学的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存在腐败风险。科研经费是人人欲得的唐僧肉,在“科教兴国”的旗号下,大量国家资金被骗走,简直令人发指。
复旦大学是著名学府,每年从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获得科研专项经费逾三十亿元,若加上其他捐助,相关经费更加是天文数字。问题是,这些科研经费有多少真正转化为科研成果呢?又有多少沦为校长、院长们的盛宴,教授的奖金福利呢?复旦大学尚且如此,其他大学会乾净吗?
二○一二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跻身世界前三,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领先地位。然而,中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却在三十名以外。巨额科研经费到底去了哪呢?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建经济适用房、购买汽车,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以至买车票,样样从中报销。比如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授意学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将逾千万元科研经费据为己有。这名教授的贪污纪录,不仅在学术界“独占鳌头”,就是比起被调查的省部级高官也毫不逊色。
有人说,中国科研人员三分之一时间跑项目,三分之一时间开会,只剩下三分之一时间搞科研,科研费变成公关费,更别提即使搞科研的,也有大半是弄虚作假。中国所谓的科技评奖,有的看上去“亮丽”的材料,其实是将不同人发表的成果拼凑起来,然后找专家签字,黑箱作业,套取科研经费。
去年底爆发的广东科技系统腐败窝案,是近年涉案人数最多、涉案范围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一些科技系统离任干部下海成立中介公司,专门负责牵线搭桥,拉拢贪腐。这些所谓的科技谘询公司,表面上是为企业提供谘询服务,实际上是利用以往积累的人脉关系,帮助企业行贿科技官员,使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顺利中标。当企业获得科技专项资金或政策扶持后,会按照两成到五成的比例给科技中介支付谘询费,科技中介再拿出部分反哺科技官员,建立利益同盟。
科研本应是神圣净土,却在不知不觉间被腐败蛀虫侵蚀,藏污纳垢。美国副总统拜登曾嘲笑中国科技只会“山寨”抄袭,缺乏创新发明,中国科技界还为此愤愤不平,但现在看来,拜登已算相当客气,中国科技界不只没有创新发明,反而只有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问题是人心坏死,良知泯灭,从公仆权贵到知识精英莫不如此。第五代要拨乱反正,谈何容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