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解说词”事件才过去没几天,南京又“zuo”了。83岁的“解放大戏院”修缮一新,却被改回“首都大戏院”的旧名。“以怀旧的姿态回归,带回民国的吉光片羽,和重情不舍的南京人再续前缘。”虽然《金陵晚报》竭尽抒情,但大多数网友却不买账。“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到底“是谁的首都?”
南京“解放大戏院”改名“首都大戏院”,被网友围攻。
谁在怀旧?怀哪个旧?
土生土长的南京市民@痛有多痛 看到新闻才知道还有过这么个戏院,“我知道大华,胜利,延安,工人,解放,其他都没听说过,也不会怀什么旧。”谁说不是呢!南京人@不会飞的猫 也“从来没听说过首都大剧院,一点旧也不会怀。”就连生活在南京60多年的@njhj 也是这回“才注意到原来解放电影院曾经叫‘首都大戏院’”,直言“还是‘解放电影院’亲切,留有不少回忆”。
也难怪南京人赶不上这一趟怀旧热。建于1931年的“首都大戏院”经历抗日战争,从1949年改名到2005年停业,“解放电影院”的名字用了56年。@开心的马骝 掐指一算,“对首都大戏院这个名字有印象的人至少已经70岁以上,这些人应该不会太多了吧。而解放后成长的人反而是对解放大戏院这个名字有深刻的印象,这些人应该更多些吧。”更何况“单从时间长度来说,哪个给人记忆更深刻?孰轻孰重分不清么?”网友@牛过 说道。
真要“怀旧”,恐怕要下不少血本。网友@大卫的童话 调侃道:“还是把南京改为金陵、建康、建业、江宁吧。”以此类推下去,@海底捞鱼 提议要不北京改为北平?南京到上海火车改成京沪铁路?上海的淮海路是不是也可以改成霞飞路?@雾罩云山 表示沈阳也不答应,求“改成奉天、盛京”。
《金陵晚报》呼唤“民国范儿”
1949年以前是历史,1949后就不是历史了?
说起来,南京也没对民国历史“斩草除根”呀!@你东我东 举例“当初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种进步。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南京。所以南京有总统府、中山陵,这些都是南京的骄傲,也是历史,没有人说什么”。
所以历史从来不是抽象的时间堆砌,历史凝结着感情,充满着可以言说的内涵。
当一个时期饱含着血腥和耻辱,怎么能再用“民国”二字来轻浮地粉饰,来欢悦地纪念呢?!@老虎在家不 在评论中回顾:“中华民国38年,1912-1927首都在北京,1937-1945首都在重庆,南京作几年首都啊?” 网友@飞不高的纸片 历数那几年“1937年,南京被屠城,这个首都被日本占领了……然后日本人继续‘尊重历史’,让这个影院存在,完全没有改名字,但你觉得那时候的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把这几年去掉,1931-1937,1945-1949,这个戏院有资格叫这个名字的只有十年……而伪政权,1937-1945,竟然也有八年!——我们是不是也要去隆重纪念这八年,作为我们光荣的过去?”更何况,@舌尖上的熊 接过话茬“民国是历史,解放后60多年就不是历史吗?”
8月6日,南京“首都大戏院”挂牌
“解放”和“胜利”的韵味
当然,有些支持改回原名的网友并非民国范。@moyx12szh认为“作为博物馆,恢复原貌倒可以理解。”部分网友说:1949年后,文物保护不利;大批“解放”和“胜利”嵌入南京的地名中,让六朝古都丧失了不少韵味。
但“解放”和“首都”两字之差包含的意义,它们沉重的历史感,和凝聚其中的国人的感情,岂止于文物保护、又何曾缺少了韵味? @消失一星期 谈到,“解放,并不是因为要叫这个名字而叫他,而是因为这是一场战争的胜利,一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战争的胜利。”难怪@微博网友_23873101 称改名是“行开历史倒车之实。”
网友@飞不高的纸片 联系此前将“解放前”改称“1949年前”的“民国解说词”, 指出“两次都是在‘解放’这个词上做文章,那就很有追究的必要。”@金戈 斥责南京“已经失去应有的政治底线。”@番薯的思考 言简意赅——这是在“挑战话语权”。
大陆网友对“解放”,对民族共同流血和斗争的历史仍然有着朴素的情感,海峡对面的台湾网友也加入反对阵营。
家住彰化的世新大学学生@hong7036 想起台湾的教训:“‘恢复历史原貌’?臺灣的歷史保存也很重視‘恢复历史原貌’,但搞到後來卻不知道為什麼成為新皇民運動,懷念起日本統治時期。”高雄网友@ACZ588 一点不客气“真是個白癡……也不想想為何台灣去中國化這麼厲害……除了教育之外……就是改名、拉銅像……永遠不要忽略意識形態的殺傷力……”
这场改名风波是消费时代中政府的无意为之?还是又有“个别工作人员”擅自做主?至今也没给个说法。但不论是别有用心,还是卖萌刷存在感,相信压倒性的反对声中,任谁都能读懂一件事儿:谁也管不了个人小清新一把,但谁也不能借着“民国范”打历史擦边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