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北京峰会,开成了“国际政协会议”,中国的国家战略、政策以及地区设想,几乎全部都融入到了整个会议进程当中。最终,这次峰会,变成了中国梦引导亚太梦、亚洲梦的一次会议,变成了一次亚太秩序和亚洲秩序变革的会议。近代历史上,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开始主导设计地区秩序,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对于这次会议,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在世界历史上也将具有转折意义。
从APEC北京峰会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确立了地区秩序主导者地位,真正成了世界上重要的一极。甚至,这种影响力已不再局限于地区,而是在不断向整个世界蔓延。11月15日至16日,G20峰会将会在澳大利亚举行。据报道,这次会议中国的提案占总议案的1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游戏规则最重要的重塑者之一。当然,这还不算中国另起炉灶的一些平台,中国在过去两三年还构建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基金、亚投行和丝路基金。
正是中国在过去两年在世界秩序方面的重构力量,最终迫使白宫开始对中国进行战略妥协。在这次APEC峰会后,在中南海举行的第二次“习奥会”上,中美最终确认了这一点。这次会“习奥会”中国主导痕迹非常明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高官那里得到证实。据APEC美方高官王晓岷介绍,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将特地多待一天,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12日会面,此次“习奥会”将继续以私人会谈的形式进行,时间为一整天,议题由中方安排。而之前基辛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他刚刚和奥巴马见过面,相信奥巴马这次是带着“干活”和诚意访华的。这两个信号告诉我们,这次中美达成的战略协议,是在中国的要求下,美国被动或者说是迫于压力签署的。当然,为找回面子,奥巴马要中国7大常委都与其会面,5大常委吃饭陪坐。中国得了里子,向美国让了经济利益,给足了奥巴马面子,各取所需了。
我们知道,第一次习奥会中美双方达成了一个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妥协。那次战略妥协,更多的是表面的。因为,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有巨大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本质上说,中美之所以有“新型大国关系”的妥协与共识,根本原因有二:一是中美经济利益捆绑得太深,直接对抗会导致两国重大经济损失;二是中美两国对直接对抗,战略上只会让中美两国彼此损失而无利可图。这两点共识,让中美认识到,双方只有桌面上的和谐,才能共同合作谋利。这正是中美虽然在战略上有足够大的分歧,但也有足够大的共同利益的内在逻辑支撑。
因此,客观上,第一次“习奥会”达成的“新型大国关系”虽然是一次战略性妥协,但却是浮于表面和缺乏实际内容的战略妥协。若此后中美在博弈中美国占了优势,这个新型大国关系的解释权美国就会占主导;反之,美国就得向中国让渡权力和战略利益。
距第一次“习奥会”虽然只是一年多时间,中国所做的工作却是卓有成效的。习近平主席不但提出了“一带一路”涉及到整个亚洲甚至欧洲的战略,还构建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基金、构建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更重要的还将APEC变成了中国改变地区经济游戏规则的平台。
反观美国,经济上围堵中国的TPP战略毫无进展,最重要的盟友日本迟迟未能与美国签署TPP协议;奥巴马虽然在亚太地区频繁访问,也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效。与此同时,中东局势又让美国焦头烂额,如今的美国在中东战略与重返亚太战略之间首鼠两端。美国虽然成功挑起了欧俄的争端,但也让俄罗斯彻底倒向中国,中俄完全构成了全球战略“小伙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中美在全球战略格局、经济游戏规则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比,明显是中国处于主动攻势,而美国则是被动防守。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再提出落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容,美国就不得不作出让步,或者说不得不进行战略妥协了。道理很简单,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已剑拔弩张,大有出现重大冲突的潜在可能。一旦中日出现冲突,中国必然将日本作为中国第一岛链的突破口。
若真如此发展,美国赌上的就是整个西太平洋甚至整个美国的霸权。现如今,美国在这方面客观上并未做好准备。在经济层面上,中国的这些战略布局,个个釜底抽薪,如果美国再不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美国能不能承受中俄双方的战略压力就成了问题。作为大国,这是不得不考虑的核心问题。于是,就在第二次“习奥会”上,中美开始第一轮实质性的战略妥协。
中美这次战略妥协,本质上是一次世界秩序的重组构想和时间表。那么,中美之间妥协了什么呢?
中美之间战略妥协了什么?
这次“习奥会”内涵丰富,内容很多,譬如比较吸引眼球的美国延长中国旅游签证,美国从中国购买民用飞机等等。但这些都不是真正重要的内容,真正重要的战略妥协实际上就两点:一是军事上的,中美签署军事行动通报机制、公海军事安全行为准则;二是中美联合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这两点,前者是双方军事互信开始走向实质内容,这种通报是以两个国家的信任作担保的,非常严肃。美国若非想好,作为世界警察,是不会和中国达成这样的机制的,这是政治和军事互信上升到一定层次后,才可能有的结果。当然,这种政治互信根本原因不是中美真的那么互相信任,而是双方实力的体现。是中国过去些年实力的增长,让美国认识到中美必须有这种军事互信和军事透明,才能利益双方的战略决策。如果中国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美国是不会在乎中国感受的。因此,在这里应该感谢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和我们的军工企业,是他们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成果。当然,这也是全中国人努力的结果,因为这一切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两点中的后者内涵则更丰富,因为在气候变化达成协议,本质上是在未来重新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上达成了协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发展必有碳排放。未来,世界上谁掌控了对碳排放的规则制定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谁就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过去,美国一直对气候大会比较排斥,不愿意接收任何减排指标,不愿意承认过去西方工业化碳排放的责任。在这方面,欧洲曾试图通过对碳排放规则的制定,来获得新的世界主导权,但欧美在这方面有根本性的战略分歧。
但是,这一次,美国突然和中国达成了协议,这意味着两国率先完成了气候大会无法完成的谈判工作。作为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碳排放增量最多的国家,中美两国一旦在气候方面达成协议,那就成了世界的标杆。这种标杆作用,背后就是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就是各国的发展权。
过去,美国绝不承诺减排,更不会具体到减排数字,过去5年5次气候谈判大会未能取得成果,美国是最大阻力。如今,美国抛开西方,和中国达成了一致意见不说,哈直接承诺了减排指标。这说明,美国看中国比看全世界都重,认为只有中国配和美国谈世界规则。否则,美国干嘛不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引领世界呢?
这次达成协议,美国的承诺是到2025年较2005年减排26%—28%,这刷新了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的承诺;中国的承诺是,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并在2030年前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重的比重提升到20%。
美国的这些承诺,意味着美国必须率先减排,早于中国之前完成目标,否则中国就可以不按规则执行,这在战略上意味着中国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中国要到2030年停止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也有了被美国制约的一个盖子。
中美达成规则,成了世界标杆,相当于确立了中美两国领导未来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战略上达成了这样的妥协。这种妥协一旦成立,其它国家就只能以此为标杆来进行改革了。中美的这种互相承认,是彼此确认对方的地位,即美国代表北方经济体,中国代表南方经济体。如此,名义上的G2虽然仍不存在,但实际上的G2却开始成型了。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名义上的G2,但一定会争取实质性的G2。
为什么是2025年和2030年?
之所以中美战略妥协将减排目标定在了2025年到2030年,根本原因在于中美的综合国力将会在2020年前后发生逆转,中国配不配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到那时基本就见分晓了。如果到那时中国不但在经济上超越美国,综合国力上也超过美国不少,美国将会自动和中国完成很多权力的交接;相反,如果到那时中国情况不好,美国将会撕毁协议,然后展开对中国的彻底打压。
所以,这个2025年和2030年,时间点的选择和中国综合国力发展有关。
当然,这种妥协,当前还是一个计划,因为气候问题所构成的世界新的经济游戏规则还不可能替代现在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如此,大国博弈是不可能因为这个协议停止的,中美的对抗、博弈更不会因为这一纸协议停止。而且,由于这一战略妥协使得中美关系更具弹性,那么在某些领域中美对抗、争夺看起来会反而更加激烈。但是,由这一协议开始,中美直接对抗、直接冲突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某种意义上说,这纸协议,既是中美战略妥协的一个时间表,又是彼此的一个“忽悠”。美国拿这个时间表来稳住中国、牵制中国,然后继续加力在其它方面寻求突破,譬如寻求俄罗斯对西方的屈服,打击叙利亚等。对中国来说,有了这一协议,中国在未来对其它国家施加威严时会更加放得开,中国在实现自己战略目的是会更少掣肘,因为这也是中国稳住美国的战略工具。
中国未来怎么办?
无疑,这张协议对中美关系和中国来说都很重要,中国可以把这张协议作为收服周边国家、实现政治、经济目的的工具,中国在做事时美国要给予更多谅解。否则,中国就可以在其他方面施加对美国更大的压力。当然,对美国来说,也可以用这张协议来试图换取中国在西太平洋对美国的压力,这也应该是美国认可日本向中国示弱妥协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中国不能放弃和俄罗斯的深入合作,中国一定要继续加大对俄罗斯的支持,如此俄罗斯才有力量不屈服于西方和美国,才会有力量形成于欧盟的平衡,才能在勾勒欧亚大陆整合中扮演重要的促进者角色。同时,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也必然能够分散美国的注意力,使得美国在中东继续受制,减轻美国在亚太对中国的战略压力。
但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仍然是执行国家战略。“一路一带”战略是中国展翅高飞的大国战略,是中国成为世界一极的地缘基础,中国必须和俄罗斯以及周边国家一道,去发展这一战略。同时,中国务必继续和欧盟加强关系,这样才是有利于中国大国战略发展的方向。
同时,中国必须加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譬如,只有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才能在未来的减排计划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基于此,我们可以判断,未来10年中国发展最具爆炸性的产业就包括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其中,新能源包括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都将在股市有重大表现;至于节能环保,考虑到减排的这种计划和承诺,也是如此。在股市上,长期找这些股票,会有大利可图。
中国要避免“中美妥协”陷阱
中美的战略妥协,特别是在世界未来经济游戏规则方面的战略妥协,客观上给人的印象是一种G2格局。可以预见,未来美国很可能会和欧盟签署同样的协议,通过这样的协议,美国尽量来分化中欧。一旦这种分化实现,那么欧俄关系崩了、中欧关系再恶化,则有利于美国的新冷战格局也就有机会形成了。一旦新冷战格局形成,中美达成的这份所谓重新制定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权力支票”,也就要作废了。
所以,美国的后续战略很可是要和欧盟谈气候变化协议,同时和东盟等国谈相关协议。如果这种格局形成,那么欧亚大陆就会形成中美、中欧甚至美东盟、美俄等一系列分化战略,这和中国的大国战略是相悖的,是会损害中国战略布局和利益的。这,就是这次气候大会的“战略”陷阱部分。
如何避免这一陷阱的形成?中国应加快在气候方面与欧盟、俄罗斯、东盟、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的沟通,尽量在美国和他们达成共识前,中国率先与他们达成更多共识。如果中国能比美国更早与这些国家达成共识,那么“中美妥协”陷阱自破,美国试图利用这一陷阱的机会就不存在了。
未来,一旦这些美国可以钻的空子都被破掉,那么中美在2025年到2030年进行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商谈,就将变成历史现实。当然,到那时,随着时间推移中美实力此消彼长,到底中美到那时是什么状态,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盟又是一个什么状态,都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因素。当前这一纸协议,既是一个框架方向和预期,也是一个彼此的“忽悠”,更是对世界的一个预期和“忽悠”。到底会向什么方向演绎,关键还在于后边十来年的博弈输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