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姜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民国是乱世,他愿意选择生活在和平时期而不是乱世:“我觉得还是和平点儿好,过日子嘛,上街安全点好。”“别折腾了,折腾了又能怎么样?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就别折腾了。”“要说打仗就干脆单挑一个儿”、“别在有人想过日子的地儿打。”“民国其实没那么了不起。不过是一个半脏、半臭、半殖民地的社会”,“我真想不通哪里有任何理由让我们对那个社会保持着一丝留恋。”
姜文的这番话让人大张鸣勃然大怒,马上跳了出来:“的确,民国没什么了不起,国家穷,政府乱,还受外国人的欺负。但是,民国有自由,知识人,尤其是姜文这样的电影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思搞创作,电影拍出来,只要不是诲淫诲盗,不用担心审查通不过。”
既然“张大忽悠”以电影创作和影片审查作为话题,咱们就专门讨论这个话题,看看民国是不是“张大忽悠”所说的这样,“电影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思搞创作,电影拍出来,只要不是诲淫诲盗,不用担心审查通不过。”
网友“拐了”在自己的博客上根据汪朝光教授在《电影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写成了题为《痛快书写,却遇剪刀——民国电影审查史》的文章,真实反映民国期间的电影审查状况。
全文如下:
大导演张骏祥曾谈过民国时他的审片遭遇,审片师对他说:“剪了呢,对你不好;不剪呢,我也吃不消。”1930年到1949年,乱世之中的民国政府几经努力建立起同样混乱的审片制度,其断续工作的后果,是几乎所有在中国电影史上闪光的名片,都曾遭受过审查的删改甚至禁映。
1.萌芽
电影1896年传入中国后,很快就显示了其简单直观,接近生活,易吸引人的特点。由于最初的影片均为风光奇闻,生活场景,秉承“文以载道”的知识分子对其“异常欢迎”,当时的舆论认为“无有中国戏的封建淫秽,大开眼界,甚好。”从电影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承载了道德教化和现代教育的任务。
早期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雏形和电影的发展密切相关,故事片成为主流迅速地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西方生活观念。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早期西方的娱乐电影很少专门传达教育信息,反之则专用损人听闻的事件为卖点,加之美国片中华人形象的恶劣,很快使得要求对电影的管理呼声出现。而中国电影人制作的首批长片,成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建立的直接外部推力。
1921年的《阎瑞生》是根据上海一洋行职员谋杀妓女的真实案件拍摄的“实事影片”。上映后“观者如潮”,但不久就因为舆论批评被政府所禁。1922年明星公司的《张欣生》根据谋财杀父案拍摄,票房更超《阎瑞生》。这些片子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在当时的教育部门。很快以通俗教育研究会,江苏教育厅为代表的各教育机构就多次上书建议政府“审查上映影片。”20年代初期,在道德教化关怀和民族主义情感的驱动下,民间的影片审查制度有了初步建立。
1923年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审片委员10人,审查主要针对当时中国电影业的中心上海,首次审片为《张欣生》,事实上,除了这部影片稍作修改外,江苏电审会从来没有删剪,禁映过影片上映。1926年,浙江电审会成立,随之,北京的通俗教育研究会戏曲股也成立了电影审阅会,并开删剪、修改、禁映影片的先河,当时的违规片多为“有伤风化,违背道德”,还没有政治因素。
2.发展
1928年后国民党的中央集权,“党治”为主导的统治建立起后,极为重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和控制,电影的审查制度,很快被提上日程。
1930年11月立法院通过了《电影检查法》,以“利用电影促成三民主义之实现,及辅助各种事业的进行”为主要目的,1931年教育部和内政部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全国统一的电影审查制度建立起来。电影检查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远不专业,也非专任委员,检查方式采用定期集议的合议式,负责人采轮流担任的常委式。历届成员大多来自于教育部和内政部,其中教育部的成员都部是国民党员,这也为日后的改组埋下伏笔。
国民党电影审查制度建立之初,着眼点主要在于建构民众对“党国”的认同,具体的表现是严查当时风行一时的武侠神怪片和美国“辱华”、“肉感”影片。
武侠神怪片自1920年代中期风行,到上海电检会成立前后,正值其制作与放映的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武侠神怪片约占电影出品总数量的60%还多。这些影片以中国传统的武侠神怪题材为主题,“表现了人间万能的神仙世界”,被认为是“在无形中扩大了空想的虚无主义,其在民间的流毒,真像洪水猛兽,一方面造成理想成事实的神行万能,以至于四川峨眉道上有许多神经疯狂者跑上去,另一方面还造成野蛮的英雄主义,到处的可以动手打人”。不过,虽然打着为青少年着想的招牌,当局的深层顾虑却是侠以武犯禁,迷信传说流行,对统治秩序是一种威胁。何况还有人论说:“要唤起民众的革命思想,没有再比用义侠的故事做兴奋剂能收切实的功效了”。
但随着共产党对电影圈的渗透和左翼思潮的巨大影响,特别是1933年,以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上映为标志,左翼电影浪潮有如狂飙突起,“差不多电影皆弄成非普罗(即无产阶级)编剧不能编剧,非普罗作品不上镜头。”这使得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重心彻底发生改变。
虽然官方不断地增加压力,然而早期的电影检查委员会因为众多“党外人士”的存在,显得对左翼影片“并不敏感”。虽然所有的左翼电影在审查后都有删剪、修改,但电影公司老板的资本家身份也注定了其与统治机构的利益切合点,有些“不合时宜”的影片,经过各方“活动”也就删剪上映了。然而国民党政府对电影检查委员会并不满意,为了直接打击左翼电影,国民党先是逾越了这个机构直接出击——1934年夏衍被迫退出明星公司,强制撤销明星公司的编剧委员会,1935年更是逮捕田汉和阳瀚笙。
另外,1934年国民党宣传系统的“教父”级人物陈立夫亲自出马,提出《改进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案》,对电影工业的控制,成为当时政府的“政治任务”。1935年,《统一电影事业指导职权案》通过,自此,电影检查权力全部收归国民党宣传系统控制,由此推动其电影政策继续右转。新的电检会委员几乎全部来自于国民党的党务、宣传机关,这样的审查直接使得“左翼电影”陷入低潮,“不谈政治”成为当时电影工的“工作原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查禁删改的大部分电影如今在国际上均被认为是中国电影杰作代表,而宣传表扬的影片,能拿出手的少之又少。
值得一提的是,检查委员会也许得到了“民国外交的唯一胜利”。1930年美国影星霍华德·劳伊德(harold lloyd)的新片《不怕死》(welcome danger)上映,大量描写华人落后和扭曲的场景遭到观众强烈反对,上海电检会迅速查禁了这部“辱华影片”,并要求其“向国内民众道歉。”在“不怕死”事件后,美国片商感受到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的威力,不得不配合检查会的工作。突出的事件是米高梅公司的中国题材名片《大地》,开始遭到检查会的抵制,不得不派代表来华,与中央电检会达成摄制协议,同意由中方派员监督拍片,接受中方的修改意见,并在完成后主动送审,“这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次为了拍摄影片而由制片厂同外国政府签订正式协定。”
3.消亡
随着抗战的爆发,电影工业内迁和傀儡政权的建立,全国统一的审片制度随之中断,抗战中多个不同统治区域内均有自己独立的审查制度,而大后方电影业的统一,使得曾经忙的不可开交的电影检查会“清闲无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通过“接收”文化事业,重新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审片制度,胜利之初的和平气氛,使得此时的审片“显得宽松”。1946年,中央戏剧电影检查所改称为中央电影检查处,直属行政院。由此可见国民党政府对电影审查的重视程度。
战后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明显暴露,广大电影工业纷纷指出社会的黑暗,“暴露惨胜现实”。这都使得国民政府大伤脑筋,电影检查处一度又“忙了起来”。所有有关战后现实的影片都被严格审查,删去众多“不良”镜头,很多表现黑暗现实的影片,都被硬性加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令观众大倒胃口。
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电影检查处明显加强了其审查力度,无论影片题材,只要被认为有涉及时局的,一概删除。对此,广大电影人纷纷表示了不满,1948年1月21日,在上海《大公报》主办的“国产影片出路问题座谈会”上,阳翰笙认为,中国电影面临“主要的困难是检查制度。我们二十年来在剪刀下生活,我们往往有好作品,怕通不过检查,自己先就忍心剪掉;有时一个电影,什么都好,故事好,体裁好,主题好,……一切都好,却只有一样不好,就是通不过检查官的剪刀”。《还乡日记》和《乘龙快婿》的导演张骏祥谈到,检查官对他说:“剪了呢,对你不好;不剪呢,我也吃不消”。《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导演史东山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没有人生问题不涉及社会的,要很痛快的把人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写出,又碰到了剪刀。”由于电影检查当局对电影作品动辄动剪刀,使不少电影艺术家深为不满,其中一些人如张骏祥为此离开内地去了香港。
1948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全面崩溃,电影检查处也随着政府东搬西躲,起不到原有的职能。1949年4月下旬,昆仑影片公司正在拍摄的《乌鸦与麻雀》因“破坏政府”被强制停拍成为民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最后一次“作为”。这部被誉为“中国解放前电影的最高水平”的杰作在全国临近解放时完成。4月20日,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南京,逼近上海,电影检查处撤离上海,后辗转搬至台湾。至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实行了近20年的电影检查制度和那个时代一起宣告终结。
民国电影审查法制:
《电影检查法》(1930——1949)
1930年11月立法院通过
“凡电影片,无论本国制或外国制作,非依本法经审查核准后,不得映演。”
电影审查委员会职权为“1.检查本国制和外国制影片。2.核发准演执照和出口执照。3.取缔不良之电影片或违章制罚各事项。”
《检查影片规则》检查标准——
1. 不违反党义和国体者。
2. 不妨碍风化及公安者。
3. 不提倡迷信邪说及封建思想者。
违禁影片归类——共5款46条,“凡有违反标准之影片,应即修剪或全部禁止。”
1. 有损中华民族之尊严者。
2. 违反三民主义者。
3. 妨害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者。
4. 提倡迷信邪说者。
5. 其他禁项。
1948年11月立法院通过修正《电影审查法》中的重要修改。
1. 对电影检查适用标准有所改变。取消了旧法“违反三民主义”条。将禁止“有损中华民族之尊严”改为禁止“有损中华民国利益和民族尊严。”将禁止“妨害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分为“禁止破坏公共秩序。”和“禁止妨碍善良风俗。”两条。
2. 增加“电影片因内容特殊或含有地方性者,得限制其映演地区。”条文。
3. 增加“电影片经审查认为有害儿童心里者,得限制未成年人观看。”条文。
4. 增加“颁有准演执照之电影片,如因国内外情势变迁,而有发生第四条各款情形之可能者,得调回复审。重予核定。”条文。
5. 将旧法映演人应予放映前将准演执照“向当地教育主管机关呈验。”改为“向当地主管机关呈验。”
6. 维持旧法中对违法者的各种罚款规定,另增加对违法者停映一日至三日之处罚。
审查大事记
1.民初时期(1922-1931)
1922年,《张欣生》:三犯在死刑前,补入忏悔语。
《代理阔少》(《无愁儿女》)禁映。
《浮花浪蝶》剪去男女戏水一幕;《深宫情侣》剪去长时间接吻两段;《快乐舞女》剪去勾脚和长时间接吻二段;《风流剑侠》剪去船中接吻一段。
2.国民党前期(1931-1937)
电影检查委员会:存在三年,共审长片2511部,国产588部,进口片1923部,禁映国产片87部,进口片71部。1934年权力移交中央电影审查委员会
1931年禁映《火烧红莲寺》、《车迟国》、《飞侠吕四娘》、《劫后孤鸿》、《孤岛妖影》、《双剑侠》等一批武打神怪片。
《桃花泣血记》删去有关占卜的描写。
《歌场春色》修改主角不敬父老,逐妻致死各节。
《一个上海小姐》删去影片中骂“他妈的”一句,以及和妓女同宿之情节。
《关东大侠》,删去片中杀狗充饥之情节。
《情欲宝典》,修改男童追逐戏弄女子之情节。
1933年上映的大部分影片均经过删改——
《上海二十四小时》被扣了近1年,修改上映。
《中国海的怒潮》剪去了全片的1/3。
《脂粉市场》结尾被改。夏衍报纸上声明:“此节非出原本意。”
《女性的呐喊》审查时决定禁映,“烧香”后剪掉一千多尺。
1934年的描写工人生活斗争的《香草美人》被大幅修改,并在江西禁映。
反映农村困苦生活的《丰年》被勒令改为“光明”结尾。
《三姊妹》删去警察索贿情节。
田汉编剧的《黄金时代》删改了大量情节和台词。
阳瀚笙编剧的《逃亡》因其“重心在于暴露社会弱点”决议“不准出国。”
《歌台艳史》命中拥挤买票的镜头被认为“有损民族尊严,危害党国。”而勒令删除。
《再会吧,上海》删除接吻和化妆跳舞镜头。
《神女》删除妓女与游客住宿旅馆的镜头。
《春之花》删去台词“不是我有几个姨太太吗?全送给人家了,就是谁要,谁拿用。”
《船家女》删去歌词“没钱的卖身去妓院。”
《健身运动》中女子拔河和跳绳的场景,光线不佳看似裸体剪影,被删去。
进口片:
《美油灯》,《不怕死》,《猫爪》三部描写中国落后的“辱华”影片均被禁映。
《真假姑母》删去假姑母裤子脱落的镜头。
《门当户对》删去女人洗浴场景。
《小拆白》删去男主角在舞场向女主角调情及女主角随之返家各节。
《人海潮》删去戴小帽蓄辫纸华人待者得的镜头。
《野人国》删去华侨在木场聚赌的场景。
《恩怨夫妻》删去夫妻同床一场。
《珠怨思凡》删去卧室和火车上两场“狂吻”戏。
《春波荡漾》脱衣见脐和露小腿的镜头均予删除。
3.抗战期间:(1937-1945)
伪满地区治安部电影检阅股。1940年共审片3420件,日本影片1750件,“满洲”影片1360件,中国影片111件,德国影片125件,美国影片28件。
1939年后每年删剪的影片大概在300部左右。
国民党机构:
1941年共审查影片1213部,其中:
国产的《淮南北建设记录》、《无双女侠》、《潘巧云》被禁映。
《孤军血战记》、《檀岛风月》、《香港夜话》、《琼花劫》、《征空壮史》、《英烈传》、《巨舰风光》等“不适合当前国际形势”的7部美国片被禁映。
《翠屏山》删除女主角和和尚的调情对白。
《荡妇》删除中半裸入。信参裕恍芈锻鹊木低贰?/P>
《天涯歌女》中“唱不得白山黑水徒心伤。”歌词。
《女僵尸》中“杀你们真正的敌人。”对白。
《迷途的羔羊》中“户籍薄”,“爱国论”和中国全图镜头。
《家》中“我们都是收别人的支配……。过着这凄凉的日子。”台词。
1942年《夫妇之道》删去国旗镜头。
《重见光明》删去“暖和的光明重照耀。”歌词。
《无花果》删去“想不到老爷爷死得这么惨”“这一次冤枉死掉的人不知道多少万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韩世忠……所以叫做爱国”等多段台词。
1943年审查通过2035件,其中日本影片344件,国产片169件,“满洲”片42件。不受理(即无法上映)59部,其中“不合时宜”9部。如《家》。全部2035件影片都经过删减。如《碧海情天》被剪去头尾,改为《痴情怨侣》。
4.战后时期(1945-1949)
中国戏剧电影审查所:针对战后国统区。
1946年5月至1948年9月,共审查3331部影片,国产片709部,美国影片1970部,英国311部,苏联260部。
禁映29部,国产片9部,美国影片16部,苏联影片3部。
删剪197部,国产片164部,美国影片26部、
删剪:
《碧玉簪》中“祝神灵保佑。”台词。
《吕四娘》飞剑,隐身镜头。
《莫负青春》中庙里求签的场景。
《新姊妹花》中模特,草裙舞,交际舞场景。
《现代青年》中“人生除了金钱和恋爱还有什么意思呢?”对白。
《蝴蝶梦》中男女角色在床上辗转反侧镜头。
《赛金花》中“我们当官的还部是最会巧立名目。”台词。
《草莽英雄》中抽税镜头及有关苛捐杂税,刮地皮的对白。
《秦良玉》中“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团结一致去打鞑子,不该打自己人。”
《迎春曲》中的鲁迅像。
《某夫人》中“钞票多了,真的也变成假的。”对白。
《欲望》中“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了,听说还在打仗,究竟跟谁打啊。”对白。
《还乡日记》中“现在只有花旗票值钱。”并被删改结尾。
《衣锦荣归》中“这是什么胜利。”“却被胜利抛在街头。”歌词。
《乘龙快婿》,《天堂春梦》,《幸福狂想曲》都被强制改为“光明”的突兀尾巴。
《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均被剪去众多场景和对白。
美国影片的删剪:
《堕落天使》中巫师招魂。
《一缕芳魂》中女孩见其母亲幽灵并与之长谈。
《疯狂艺人》中掀衣露大腿。
《黑海盗》中的鬼影。
《魅贼》中骷髅追人。
《艳舞》下身摆动的特写。
《无畏警车》中称中国仆役为“贼党”的对白。
《血溅金山》中华人落河呼救命及谢强人救命之恩。
《歌楼风月》,《黑市党》,《小神童》中众多有关华人镜头,对白。
禁映:苏联影片《1946年体育表演》,《列宁在十月》,《俄罗斯问题》等“内容不适”的影片。
上面的内容就是根据汪朝光教授的文章写成的。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本人全文转录。
汪朝光,1958年10月出生,江苏南京人,著名民国史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民国史研究室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兼职教授等。曾赴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访问研究,任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等,是权威版本的《中华民国史》的主要编著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通史》的主要之一。
对于民国期间的电影审查状况,究竟是汪朝光这样的专家说了算呢?还是“张大忽悠”这种门外汉说了算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