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无疑给新年的喜庆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这个立志2020年成为世界金融“首都”的城市瞬间变成了部分批评者眼中的孟买,更暴露出中国在社会管理新常态中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看着新近公布的逝者名单,我们对每一个生命的突然离去表示哀悼,也继续关注对事件的后续处理追责。我们真心地祈求以后能不发生此类事件。
然而,悲痛之余蓦然惊觉,在当下中国,有一种相对无声、未必流血但社会危害性同样不可小视的“踩踏”风险,正以更高的爆发几率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的发生地并不限于上海外滩,起因也不限于跨年灯光秀,不过,它却可以同样在短时间内聚起千万人,迅速催生混乱之势,霎时间让人们相互“踩踏”得“体无完肤”。这就是舆论场上的“踩踏”。
梳理踩踏事件,不难发现,整个过程的发生和演变同以下四个要素密切相关:大规模人群在特定场域中的自发无序聚集;特定目标对象的引导刺激人群流动方向(例,灯光秀);人群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突发性秩序失控;外部预防和疏导管控的不足加剧了事件的烈度。
而这不正与近些年的一些重大舆论事件,例如郭美美炫富、温州动车事故等传播过程如出一辙吗?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为大量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就某一特定话题展开关注提供了场域;某些话题如炫富、红十字会又格外引人注目;最后,各种不实信息在有意造谣者和无心传谣者的推动下,对围观群众形成裹挟之势。
舆论场“踩踏”所造成的后果未必不比外滩踩踏事件严重:动车事件中“埋车论”、“天价赔偿外籍旅客论”、“高铁技术缺陷论”给中国高铁的对外出口造成数以百亿计的直接订单损失和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郭美美事件中对红十字会的声誉、对整个中国社会慈善事业的打击也几乎是毁灭性的。“谣翻中国”——幕后推手秦火火获得的外号是对舆论场踩踏破坏性最直观的说明。
更复杂的问题在于,外滩踩踏事件主要是游客因为不了解前后情况造成的,没有人要故意制造这起流血的惨剧。但在舆论场上则不尽然。资本力量的把控、敌对势力的渗透使得有人不惜挖空心思制造追逐社会热点,把鬼火扮成霓虹灯,竞相抛出各种篡改真相、违背常识的信息吸引眼球、博取点击率,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他们浑水摸鱼谋取一己私利的同时,却把破坏社会信任、阻碍信息有效传播的恶果让社会去承担。
我们未必都身处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我们身边也不都有外滩灯光秀,跨年夜也只能每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才能轮一回:归根到底,此次外滩踩踏毕竟只是一座特大城市在城市治理上遇到的一次偶然事件。但随着微博、微信用户的日益增多,随着手机移动客户端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对公众新闻事件的关注讨论。这固然是民众公共生活参与度提高的表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向我们提出新的社会治理课题,这是构建真实、高效的中国社会沟通体系、信任体系时所应面对的。
2015年不仅应是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中继续发展的一年,也应该是中国的社会治理在新常态中开启新征程的一年。这其中就包括对社会发展进程中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提升治理能力。我们祈祷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逝者之灵安息。我们希望对上海踩踏事件中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进行仔细检视。但踩踏并不止于此,相对于有人流血遇难的外滩踩踏事件,眼下似乎隐而未发、发而未显、显而未全面明确追责的舆论场“踩踏”,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血的教训了,但我们不希望只有血的教训才能唤醒自己。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