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车以其高贵的市场定位获得了“别摸我”的诨名,今后可能要改为“别买我”了。市场经济的原则是钞票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咱花了钱还低人一等,谁还会去买单呢?
近日宝马旗下轻奢品牌MINI在上海车展给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该品牌在现场发起了免费赠送冰激凌的活动,展台上也摆了成箱的冰激凌,但当有中国访客前去咨询时,礼仪小姐姐连连摆手说“发完了”,甚至目光不予直视,有几分不耐烦的意思。然而随后一名老外凑上柜台,两位小姐姐冷若冰霜的表情来了个180度变脸,立马满脸堆笑向老外介绍口味、无微不至的帮老外把包装撕开、示意该怎么吃,殷勤到恨不得把自己喂到老外哥哥嘴里了……真是笑话,冰激凌是外国人发明的,人家会不知道怎么吃么。
宝马展台面对中外访客的区别对待,立马引发全网愤慨。上海脱离殖民历史已近百年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一幕。 宝马品牌从遥远的欧洲来到中国,赚走了多少人民币,我们换来的却仍是轻蔑?
预料到该品牌会有各种说辞,网友已经提前进行了更多调查。关于是否第三方人员所为,涉事冰激凌品牌确实挺贵,单球35元,与宝马车的高贵基因很合拍,但是没有投资关系,该活动是100%宝马品牌的活动,该员工也不可能是外人。
至于视频片段是否偶然,有网友也做了进一步观察:现场展台周围有不少老外捧着冰激凌吃,但没有中国人面孔,中国人试图去领似乎也无一成功,即使在眼看着那名老外拿走冰激凌之后,紧跟上去的中国小伙子去询问,小姐姐也是坚称“发完了”,并声称什么“限量”之类,原来就是限同胞的量呗?
真的没法洗。不管是品牌方事先的授意,还是工作人员现场的发挥,内外有别的事实确凿无疑。两位小姐姐发自内心的冷漠和跪舔表情,也没法洗。虽然为外企打工,咱也是中国人不是,何必自轻自贱?
其实现场没必要发这么贵的冰激凌,来盒八喜或可爱多,访客也很满意了,多少是个心意,最要紧是诚意,感谢衣食父母,是中国生意人的传统美德。外国企业也擅长给顾客发些小恩小惠,这一点并没有文化隔阂,相信在国外,它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歧视任何种群。又小气又想装逼,这又何必?
所以这件事,怎么解释?宝马两天之内两发声明,昨天诚恳道歉并承诺改善管理、强化培训,今天却变了口风,找到了一个新的说辞,说除了每天300份的限量发放外,还预留了很少一部分给现场同事,视频里拍到的4/5个老外就是“同事”……然后两位礼仪小姐姐也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可不可以请大家给她们多点宽容和空间?
槽多无口。其实还有一个中外生意场通行的规则,凡是面向消费者的限量抽奖等优惠活动,一般都会规定内部人员避嫌,不得参与。不明确这条红线,会引发很多内部贪腐。具有百年历史的资深品牌,会没有这点管理经验,在众目睽睽之下犯这种低级失误?
更令人下头的骚操作是,竟试图把责任推给“刚刚踏入社会的两位礼仪小姐姐”,难道是她们自作主张给同事预留冰激凌?虽然一脸媚相无可解释,但也不能背起这么大的锅,拿两位初入职场的年轻女士做挡箭牌,这是绅士精神传承人做出来的事?
确实有点意外,宝马车的本地化率这么低,现场的同事全是老外,然后责任全推给中国同事,所以都是你们中国人自己的错?这些奢侈品牌是否应该反思,根子上有没有把消费者当上帝,有没有平等对待中国同事,有没有对中外市场一视同仁?
奢侈品牌在中国犯下的类似错误很多了——奔驰高管辱华言论、杜嘉班纳辱华广告,这背后是有意识源头的。中国市场养肥了它们,也惯坏了它们。中国人日益富裕,不是用来购买羞辱的。一方面我们同胞要争气,不要见洋人就跪,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面向中外市场区别对待的行为。譬如早些年苹果在欧洲只换不修,在国内只修不换。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就很硬气,敢给苹果开出罚单。其实在欧洲老家对苹果罚得最狠,甚至上千亿的天价罚款。跨国品牌在欧美市场规规矩矩,是天价罚单调教出来的,绝不是跪拜优待出来的。一直以来我们面向跨国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各部门及人员的优待意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它们的优越感。归根结底,游戏规则先要平等,才能结出平等的果实。
严格清晰的市场规则不会赶走外企,外企最怕的是法无定法。我们有以下媚上的基因,任何外企都会利用这一点。外企需要纠正,我们也需要纠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