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乌托邦、青春的同义词
首部中文版《切·格瓦拉语录》问世
两岸三地同时出版,联手纪念格瓦拉牺牲四十周年
作为寓言和符号的格瓦拉
“‘切’(Che)是一个西班牙语的感叹词,在阿根廷和南美的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是人打招呼和表示惊讶的常用语,类似于汉语中的‘喂’、‘喔’等。”
1953年,格瓦拉抵达左翼主导的危地马拉,在这里得到了绰号“切”(Che),这个使他永远被铭记的历史绰号。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某种影响历史与潮流精神的代名词。
拥有这个名字的革命模特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1959年他追随卡斯特罗解放了古巴,1965年他离开这个曾使他找到革命理想的地方,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想象中的革命。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1967年10月9日,在玻利维亚被他终生反对的敌人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的英雄,成为了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这位战士以一种幼稚的激进游击战,一种以卵击石、视死如归的气概,成为红色世界最特立独行的自由冒险家,成为当代最伟大的乌托邦战士。
切,就是革命、乌托邦和青春的同义词。
不曾停止的纪念
“四十年来,切·格瓦拉的影子从来没有离开世界。在每年十月八日这一天,总有青年学生和各种人物来到寂静的伊格拉村,为英雄点燃一支守夜的蜡烛,献上一束朴素的鲜花。直至九十年代,在先后爆发于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的上百万人的各种抗议游行中,切·格瓦拉的肖像仍被高高举起。”
全球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
是他的多重国籍、世界游走、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职责的国际主义战士形象?还是这背后始终如一的激情、自由、不羁的理想主义光芒?是种种封面上、影像中拉动机枪后残留的子弹的味道?还是这背后不曾驻足的行走的青春、频繁却真心的爱情、雪茄手表高尔夫的生活?是三十多年来与苏联人、美国人、中国人、拉美人的握手和亲吻?还是寻找社会主义的方式来与资本主义交易的努力?是传奇的命运?还是精神的重量?
说不清。
但这并不妨碍他被别人喜欢,或是害怕;并不妨碍他被当代流传——歌颂,或是毁谤。电视、电影、乐队、作家、商人、穷人、需要精神力量的人,都在消费他,使用他,或铭记他。
“他的光辉成就并不在于取得胜利——所以胜利与否实际上并不重要——而在于将现实化为符号。”福柯说。
故事,始于语录
“世界需要一部《圣经》。那些被《圣经》无法覆盖的人,那些永远孤独的看着切的画像泪流满面的人,则需要一部《切语录》。”
2007年是切·格瓦拉牺牲四十周年,由古巴、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共同发起的全球性纪念活动波及到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师永刚工作室” 用一年多时间,从将近百万字的切的著作与演讲、日记、信札中,精选出上千则切文字,编撰成这本全面反映格瓦拉精神与气质的“语录”,交由大陆三联书店、台湾联经出版公司、香港明报出版社,于日前在三地同步出版。
虽然是语录体,但“语录”只是个切入点,只是格瓦拉全部故事的一个楔子。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与格瓦拉的故事相连,都配有大量的诠释和注解,同时配以三十张从未公开的格瓦拉的最新图片与波普作品——这些,组成了一本全新的切·格瓦拉的概念版纪念册。
继《雷锋》、《红军》之后,这已经是第三本“红色历史说明书”了。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在包装与内容上,仍以“独特、新锐”为追求,采取了特别的设计与编排体例,充分体现了选题的创意。
《切·格瓦拉语录》
师永刚 刘琼雄 詹涓编著
ISBN 978-7-108-02709-2
2007年7月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行
定价:36.0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