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再同志对《经济学原理》的评论
——资产阶级是斯密的叛徒和人类的敌人的探讨(12)
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对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了解,人们仅仅靠中国经济学家门的文章。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对这个理论的了解恐怕只有吴敬琏厉以宁等市场经济学家们少数人知道。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了解市场经济的理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们或者像瞎子一样到处乱碰,或者只能听从经济学家门的指挥棒行动!对个人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全国人民来说,走对了,就是幸福!走错了,就是灾难!所以,有必要把马歇尔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原原本本的介绍给大家!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我期望能在网上下载这本书,或者在书店买一本,认真的看一下,就知道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个什么样子!
1964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中国出版的时候,石再同志写了一篇前言评论,现简单介绍如下:
马歇尔(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主要著作,这本书在1890年出版之后,曾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直占着支配地位。三十年代后,虽然这种支配地位让位于凯恩斯主义,但是它对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就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以威廉·斯丹列、杰文斯、里昂·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等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到了十九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建立了一个以折衷主义为特点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给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了一个定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按照马歇尔的说法,财富就是可以私有和进行交换的东西,这种私有则是根据法律和为法律所承认的习惯而成立的。
他在本书开头写道:“现在,我们终于要认真地来研究:所谓‘下等阶级’的存在究竟是不是必要的,就是说,是否必然有许多人生来就注定要做苦工,为别人提供美好和文明生活的必需品;而他们自己却因贫苦和劳苦一点不能分享到这种生活。”这段话说明了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完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他把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看作只是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会提高工人的生活,避免劳动群众因贫困而走向堕落。他效法奥地利学派,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认为经济学应该着重考察人的心理和动机。在讨论经济学的对象问题时,他写道:“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索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英国的庸俗经济学历来是立足在边沁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他把边沁功利主义中的“快乐”和“痛苦”换成了“满足”和“牺牲”,认为这是人类动机的两种形式。追求“满足”促进了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避免“牺牲”则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马歇尔又认为,人类的动机并不象过去经济学家想象的那样可以直接度量,只有货币才可以作为衡量满足和牺牲的标准。
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特别强调所谓“连续原理”,什么是连续原理却说不清楚。他应用数学来解释自己的庸俗观点,马歇尔不仅把“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价值论上,而且把它推广到分析各种经济问题。马歇尔还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在《经济学原理》中,他通过“边际增量”的分析,说明价值、工资和利息等怎样由在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均衡来决定。所谓均衡,按照他的解释,就是相反力量的均势,
“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把价值看作是由供给和需求或买卖双方所达到的均衡来决定的价格。马歇尔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马歇尔间接地用买者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价格来加以衡量,从而把需求变成为需求价格,把“边际费用递减规律”变成为“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并且得出了所谓需求的一般规律,即价格低则需求量多,价格高则需求量少。马歇尔还提出“需求弹性”的概念,所谓需求弹性,不过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小而言。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增加的多少、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多少。除了需求弹性之外,马歇尔还有“消费者剩余”的说法。所谓消费者剩余,即购买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和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当市场价格低于购买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时,这个购买者就不仅在购买中得到了满足,而且还得到了额外的福利。
事实上需求绝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欲望,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多少及其在各个阶级间的分配状况。工人的需求完全取决于工资水平。马克思写道:“‘社会需要’或规定需要原则的东西,本质上,是由不同各阶级相互的关系并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地位来规定的。”
马歇尔以生产费用论作为分析供给的基础。他把生产费用划为两个范畴:实质生产费和货币生产费。实质生产费中所包括的劳动,并不是指物质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劳动数量,而是指生产者对劳动的心理上的厌恶和反感。“货币生产费”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并用货币生产费来说明供给价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即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效用论混合起来构成的。
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论。他继承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说法,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指资本家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而言),认为国民收入是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与此相适应,国民收入也分为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它们也就是各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照马歇尔的解释,所谓劳动需求价格是取决于“劳动边际生产率”。 关于利息,马歇尔承袭了庸俗经济学的传统观点,把一部分利润归结为利息,把另一部分利润归结为资本家经营管理企业的报酬,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它的剥削性质。他认为利息是资本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资本的供给价格取决于“等待”,也就是资本家的“节欲”。马歇尔极力宣扬资本家在生产中的作用,并且力图把企业资本家的高额利润说成是他们具有特异的天赋才能的结果。
“一般资本和一般劳动,在创造国民收益上是相互合作的,并按照它们各自的(边际)效率从国民收益中抽取报酬。它们的相互依存是极其密切的;没有劳动的资本,是僵死的资本。不借助于他自己或别人的资本,则劳动者势必不能久存。哪里的劳动奋发有力,则哪里资本的报酬就高,资本的增殖也快。由于资本和知识,西方国家的普通工人,在许多方面都比以前的王公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住得也好。”马歇尔的这些话是说得很漂亮,但是事实却在打他的嘴巴。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就揭穿了马歇尔经济学说的辩护性质。
马歇尔颂扬自由竞争原则,认为自由竞争会排除经济危机,使社会各阶层得到最大的满足。不过,他已承认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随着英国完成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和英国工业的日益没落以及经济危机的加深,马歇尔改变了自己关于自由竞争的观点。他在晚期的著作《工业与商业》(1919年)、《货币与银行》(1923年)中,就为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而发出忧虑的论调,叹惜英国没有象美国和德国那样强大的垄断组织,主张英国建立垄断联合,以便克服英国工业技术的落后性和增强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劳动者2014年6月23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