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证明自己是傻逼之后而奋斗!
看到某人谈国家与爱国(编者注:指任志强文《何为国?何为爱国?》,见附文)的文章,在网上议论得挺热闹,也来掺和几句。
不知道此人从哪里拼凑来关于中国、国家与政权这些概念的所谓“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解读,这让我想另外一种“复杂中国”的说法,其实“复杂”这个词在中文里根本与国家和政权发生任何直接关系,而只是纯粹出于文人学者们无能为力的描述,所谓中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说法,从逻辑上讲,只不过是对中国、国家和政权的外延形态的描述,而无法准确描述历史上在中国曾经存在过的那些国家政权。
其实,他这不过就是在扯一种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说法,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镜像下,无论如孙中山推翻清王朝,还是如毛泽东推翻蒋家王朝,最后都会凭着这些持有历史虚无主义的人的需要而在适当时候一律变成另一句粗话,即“一帮傻逼抢天下,抢来抢去还是那回事”。
最可笑的是他还挺时兴地点出了那些历史上英名赫赫的人物的名字,试图也用历史虚无的方式,通过抹煞岳飞、秦桧、李自成、吴三桂这些著名英雄与汉奸的界限,达到力证自己的所谓国家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观点。
我看,他的愚蠢症状主要是自不量力,因为,其实无论是岳飞、秦桧的故事,还是李自成、吴三桂的故事,到今天都发生几百上千年了,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历史上究竟有什么样的结论,根本就不是当代的人给出的,而是直接沉淀在历史里的,千百年来沉淀在一代一代中国老百姓的内心的,你忽然今天跳出来就想颠覆,只能证明你并没有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共怀的那种世道人心罢了。
当然,他偏要这么想、这么说,这也是他自己的自由。
我看得出,他的这篇文章其实最终还是为不久前发生的并不愉快的香港政改方案风波跳出来说句话的,他的说法就是那些直接干扰香港政改方案的人,也一样是一群爱国者,人家只是在用自己爱国的权利,云云;除此之外,他还引用了许多近些年在互联网上有关意识形态的讨论中常常出现的所谓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不等于爱执政党之类的腔腔调调调。
其实,作为一位中国公民,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上述观点,因为,一来这些观点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公民的意见,另外,文中也并没有在这些观点里直接加入什么反政府、反国家的话。
但,从另一面,我还是想问一问,此人据说不还是一位经中国共产党某一级组织认定的“优秀共产党员”吗?且不说前述那些历史遗留问题到底该如何评价,单单回到有关香港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有关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其实这里最终的价值判断都掌握于在中国大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意志才是其真正核心,这样的人一方面占着共产党员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位子,另一方面操着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虚无主义的腔调,睁眼瞎一样地故意看不到也不提及香港政改问题上极为明显的中外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睁眼瞎一样的故意看不到也不提及港独力量在香港政改问题上的那些动作,你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又何在?
其实,我在今天认真读过这位曾经的国有企业领导者、优秀共产党员关于历史和现实,关于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在历史中的定位问题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真觉得这个执政党确实好像要到该退出历史舞台、交出中国执政权的时候了,因为连这样的人都算是你们当中的的优秀党员,难道不可以证明贵党当年为取得现在的政权而付出的革命、流血和牺牲都是错误的和无意义的吗?
我还听说,其实这个人的父亲,本就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高级干部,据说,他终其一生能够平步青云,很多时候也是拜老爸的影响力所赐。
但,历史虚无主义不是谁谁都可以玩的,比如,前苏联在没有倒台的时候,体制内就有一大批玩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既有学者也有干部,后来,前苏联倒台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只能跑到莫斯科火车站去开出租;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那些玩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最忌讳的情况会是这样,经过如他这种在文章中云山雾罩的历史虚无主义推演,最后,就在父亲节这天,他爸爸当年所参加的伟大的政治革命不但会变得无意义,若再搞不好,还很可能会被虚无地证明为“一帮傻逼抢天下,抢来抢去还是那回事”,但倘真若此,他可能要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即他自己也可能会被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证明为历史上某个“傻逼”的儿子,那,他又是啥呢?
任志强:何为国?何为爱国?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将端午做为一个特殊的节日,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以怀念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因屈原的抗秦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宁投江也不肯背楚而从秦。也因其投江而有了赛龙船、吃粽子的纪念活动。
何为国?许倬云的《说中国》一书,将中国定义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与其说是国家,毋宁说是个‘天下’,它没有边界,可是周边对中央王朝有不同程度的归属"。
战国时代,有七国。但代表中原文化的是秦。先秦时代,"中国"一词使用的定义,与其它的族群并举对立。故《左传》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楚被称为南夷。《诗经·鲁颂》中也有"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一说。楚则是与百蛮合作而立国的。直到今日的中国象棋,仍沿用着"楚河汉界"一说。
按照当时的"中国"概念和秦统一七国而立"中国"的概念,屈原岂不成了破坏统一和破坏"中国"的人?屈原只爱其一方之利而坏了未来中国的大局?
中国的历史中有无数此类的人物。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但宋时,大部分现今中国的领土中,宋只剩了极少的一部分。并最终被元替代了。元成了中国的统一者。中国被外族所征服了。按照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有的为元做官的中国人不都成了"汉奸"和"卖国贼"吗?也因此有了"明"收复失地,"解放"和重建了"中国"一说。但元不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吗?
"中国"第二次被外族所统治的是清。那时也有许多抗清的英雄和爱国者。但清不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吗?清前就有汉人为满人效力而被称为"汉奸"。吳三桂更被称为"卖国贼"!那些后来的汉官也都背着不太好的名声。那么李自成是否也应称为是"卖国贼"呢?如果没有明未的农民起义的战争,是否清仍无法入关而灭明呢?
明朝收复失地时,并未将边界和管辖权扩大到长城之外。长城成为了从秦开始到明时代的中国边界。是清打破了长城的限制,将中国的边界扩大了。并在民国成立后,经过满清皇帝的逊位诏书,确认将全部的领土转移为中华民国。这才是中国疆域延续满清帝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从现今的中国领土而言,大约没有人愿意否定清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的一部分,更没有人愿意将长城做为现在中国的边界!那么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爱国呢?爱的应是什么样的国呢?
从历史上看,每个朝代都有中国不同的代表者和不同的疆界。既有被称为代表农民起义的失败者,也有代表农民起义和代表某些势力的改朝换代的成功者。其中哪些是挑起了内战的坏国者?哪些是代表正义的"革命"者呢?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又应如何定义和评价呢?
历史的教科书上曾有将太平天国当作代表农民利益的正义之说。但实际上和许多所谓的农民起义一样,他们都不满于当时的皇权统治者,但争取的并非农民的利益而是自己当皇帝的地位。
历史的敎科书上也曾将义和团当作代表正义的化身,在抗击外来的西方势力。但义和团不是从"反清"到"扶清灭洋"再到"扫清灭洋"的吗?"反清"是一种爱国主义吗?还是"扶清灭洋"是爱国主义呢?
抗日战争毫无疑问都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的战争。因为是外国而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外族侵略战争。但如何定义中华文化中的各国和各族之间的战争呢?当然后人无法用今天的事实变化界定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的国与爱国的是非。但可以借鉴的是国与爱国的区别。
孔子曾周游列国。只强调自己坚持的中华文化,而不坚持是鲁还是齐。也可称为心中只有"天下"的"中国",而非国界限制的七国的国。这是否比屈原只有楚之国,而无中华文化的"天下"更爱"中国"呢?或者,孔子是个最不爱国而落个最终无国,不得不异死他乡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曾有陈胜、吳广的起义。这是因不爱国,还是因正义而要推翻现政权而争取农民利益呢?朱元璋的起义抗元到底是一种爱国的行为,还是为了皇位的争夺?或是一种卖国行为?(明让中国的疆界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这在今天看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还有许多战争之后的政权变更。这大约都不能用是否爱国来界定,而应用争取权利来界定。也许争的是皇权,也许是为了争民权而变成了皇权。总之历史上的许多内战并非与爱不爱国相关,而只是对当时的政权(皇权)是否满意!许多皇权也有国泰民安的时期,但皇权制度永远无法保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但失去民心民意就会被暴力推翻。(皇权没有谈判的余地)今天许多人常常将历史上的爱国与爱皇权混为一谈。其实爱国与爱皇权是两回事!
中国近代史上最典型的是辛亥革命。这是爱国但改变皇权统治的革命。从此有了中华民国。此后有了三次国共合作。最后一次的合作希望建立民主共和,但却以三年内战划分为两个政权。一个仍是中华民国,一个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
无论是哪个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严格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是建立了一个以大陆现有疆界为治理基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自恢复了联合国的地位之后,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代表着整个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地位。包括代表着中华民国所管辖的台湾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这是个国家疆域的概念。连中华民国也同样坚持他代表着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疆域。
但台湾的实际管理权和部分涉外权并不在这个政权的管辖之内。如果一定要坚持这是新建立的国家,则就可能迫使台湾的独立。而失去国家的完整性。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朝代更替而产生的疆域变化正在于坚持的是国家的统治疆域而非政权的变更。只有清退位时强调了政权变更而疆域不变。既政权可以变更,但疆土不因政权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理念之下的爱国,则对两个不同的政权之下的国民而言,爱中都应包括着另外一部分疆域和在那个疆域中生活的人。否则又何言是中国,是中国人呢?中国文化和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天下",也许更能体现中国的"国家"概念。这也许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香港投票否定了政改方案。有人评论是不爱国。但真的是香港想独立吗?香港想脱离中国的管辖和保护吗?也许否决的只是政改方案中的某些条款,而不是否定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美国最近曾发生了学校学生的罢课游行,他们只是坚持我爱这个国家,就要有批评这个国家制度的权利。尤其是多党制的民主制度中,对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批评都是民主权利的一部分。但对执政党或在野党的批评都是希望这个国家好的爱国精神。不能把对执政党的批评和对国家现行制度(包括宪法)的批评看作是不爱国和卖国。
但在中国大陆许多微博上的评论却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甚至一有批评就变成了卖国贼!没有国家控制权和不了解国家机密的民众如何能出卖国家呢?又如何象贼一样把国家偷走呢?
我们爱这个国家。但不等于一定要爱这个国家现行的制度和法律!否则还要什么改革呢?现行大陆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对当时法律与制度的挑战!从小岗村到三资法,从南巡讲话到市场经济,从私有经济为辅到同等重要,几乎每一步都是打破了旧的法律而推动新的制度的建立。没有对国家的爱,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改革呢?谁又会为了不爱国而推动国家制度的进步呢?
民众无论如何批评现有的制度或是批评现有的政策以及批评执政党,大多是为了制度、政策和执政党能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真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就会发生新的革命了!之所以坚持和拥护改革,恰恰是希望用非暴力的协商方式来改变现状,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
当端午节纪念屈原时,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投江而不愿从秦。更多的是其主张推行"美政",进行改革。在于其力主联齐抗秦,保国安民,最终以死捍卫自己的理想。如果仅仅将屈原做为是简单的爱国,而忽略了屈原力主政改而被旧贵族攻击,被楚顷襄王流放。那就有些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失去了纪念这个伟人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在纪念屈原的同时,却忘记了要誓死捍卫自己的理想。为爱国就必须坚持推动国家的政治改革呢?是否从秦仅是个人的选择,但推动国家制度的改革则是惠及民生的改善。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生角度。
中国更需要的不仅是爱国。而是需要将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这就需要不断地推动制度的改革,让国家制度能为国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的保护国民的权利,让国民可以拥有自己充分的自由,让国民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国民更加富有,国家更加强大。
借端午之机,重新认识什么是国?什么是爱国?重新认识屈原对今天的启示和意义是有必要的。也许社会缺少的恰恰是屈原用生命捍卫自己理想的精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