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类历史上哪部著作能以精炼的语言真正揭示整个人类社会斗争和发展的规律,那它必然是《共产党宣言》。它的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人们“信仰”它,在实践受到挫折时人们“怀疑”过它,在利益至上、利己主义盛行的年代人们重拾起它。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都未被消灭,而是被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即使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也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只不过其主要形式表现为路线斗争,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这让我想起读初、高中时,听到的各种自我标榜着“独立思考”的自由主义“公知”的言论,他们传播着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也一度蒙蔽过我。他们常常用“批判不自由,赞美无意义”作为支柱,但往往批判他的理论的时候他就不认这句话了。我认为这句话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句话必须结合着“没有学会赞美的批判者的批判也是不可信的”才有价值。其实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是从人民利益还是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正是要对付这种恶意抹黑的敌对势力的抵抗,也只有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才能实现劳动人民的民主。如今,自诩“民主灯塔”并以“民主、自由”作为武器的美国,其所谓“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民主,实质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它的金钱选举,让无产者望而却步。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所谓“普世价值”听上去好听,但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不同于无产阶级的普世价值。就像我们听到的那种论调:“如果你觉得被剥削,你有辞职的自由。” 显而易见,辞职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其他工作也别无二致,而众所周知的是——人是要吃饭的。由此可见,只要有阶级存在,这些口号就不可能超越其阶级性。
回到主题,进入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阶级对立被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被分为两大敌对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它的代理人说:“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早期的资本主义了,资本主义正在通过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逐渐改良,社会主义的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一些国家的工人确实因为改良主义的出现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这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资产阶级才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变革是生产关系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彻底转变,而私有制存在的前提下是绝对不可能达成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我曾给朋友举过一个夸张的例子,“即使人类生产出了一个太阳,它也是属于马斯克这类人的,那么共产主义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 或者任何一个理想社会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劳动人民通过组织斗争,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必然会通过一切形式反抗,所以这种革命不能排除是暴力的,而强行以“和平”方式斗争必然会给无产阶级带来更多流血。
为了解决,应该说延缓周期性的资本主义危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爆发,暴力的扩张市场,转移国内矛盾等手段是他们的惯用伎俩。资产阶级使人与人之间只剩下金钱上的利害关系,把一切本应受人敬仰的劳动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哲学家把这种自私和利己主义解释为所谓的人性,他们想尽办法把这种资产阶级人性论说成是人性的普遍性。然而,人是社会动物,人性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人性也不例外,不然就不能解释人类道德观随历史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除此之外,人性也是有阶级性的。我们总能听到人性是贪婪的、是自私的、是追求个人利益的,仿佛人性就跟动物性一样,而对无私奉献、追求平等、反对压迫与剥削的人性视而不见。“艺术为政治服务”,我觉得一些文艺工可能不喜欢这句话,可能是出于对这句的误解。我想把这句话重新措辞一下——艺术是无法超越其阶级性的,创本人是有政治立场的。今天我们谈到好文学、电影,那都得是反映人性的,而这些人性往往都是负面的,而歌颂人性积极的作品往往被贴上“主旋律”“幼稚”甚至是“洗脑”的标签。
两百年后再读《共产党宣言》,它的语言依旧质朴,它所呈现的思想依旧光辉,它依旧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常常想,过去、今天的人们为什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想他/她们或许此生都见不到共产主义的到来,不过没关系,所有被压迫、渴望公平的人们都是天然的马克思主义者。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十七岁的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