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茶坊读书会丨《资本论》读书会(第6期)

政经茶坊 · 2022-08-28 · 来源:政经茶坊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资本论》读书会(第6期)

  2022年7月,《资本论》读书会于企业微信(线上)开展,学习成员围绕《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感悟,并围绕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有: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李灵芝、沈涛、张宁、吴艳琼、雷婷婷,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彭卓、陈雨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文涛,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澳卫。

  本章概要

  《货币转化为资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即货币是如何在运动中实现增殖的。马克思在本章中通过比较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间的异同,说明了资本运动的特点,随后深入分析了从资本运动中产生的问题,并阐明这个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首先,马克思在第一节中通过对比商品流通“W-G-W”和资本流通“G-W-G”,分析了两种流通形式的异同。在商品流通当中,货币只是媒介,流通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受中商品的使用价值。然而,资本流通虽然仍旧是由简单商品中的买卖行为构成,但商品变成了中介,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此时,“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178页)。这种目的明显表现在资本总公式“G-W-G’”中。马克思说,“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但是,这个“增殖额”到底来源于哪里?在此之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正是由于马克思科学的回答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才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深入分析资本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即价值增殖是如何实现的。在本节分析中,马克思驳斥了下述观点。第一种观点,交换时双方都以较小的价值交换较大的价值,因而双方都得到利益。马克思指出,这是“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混在一起”(183页)。第二种观点,商品总是能够加价出售。马克思指出,任何商品所有者时而是买者,时而是卖者。所以,这种观点的结果不过是当作为卖者占得便宜时,作为买者又会受损失,不会出现价值增殖。即使是存在一个只买不卖的阶级,也必然依靠某种权力或暴力获得货币,并高价购买商品,实质不过是财富的转移,“这决不是发财致富或创造剩余价值的方法”(189页)。第三种观点,利润是由商人的狡猾或者欺骗得来的。这种说法可以成为个别人致富的理由,因为这不过是财富的转移,价值也不会发生增殖。不仅如此,马克思还研究了在流通之外的情形,这时“商品占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192页),他的劳动只能表现为一个确定的价值量,并不会发生增殖。因此,资本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193页)。

  最后,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力的买和卖,这也是矛盾得到解决的条件。货币所有者要想获得剩余价值,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因为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但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强调,“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198页)。随后,马克思论述了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问题以及强调了劳资关系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的变化问题,即流通领域的“自由、平等”掩盖了生产领域中剥削的实质。所以,马克思形象的论述到,“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205页)。

  彭卓:

  马克思在商品与货币一篇中,从流通或交换的视角出发,论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这是马克思的理论基石。但是并不止步于此,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增殖的本质,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因此,第四章在逻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第一篇对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也开启了第三篇对剩余价值论的叙述。马克思在叙述《资本论》时采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第一篇的劳动价值论是很抽象的,但是从第四章开始,马克思的叙述开始变得具体,也更容易理解了。

  在本章的第一部分,马克思论述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缘起,首先是从商品流通开始展开讨论,分析了商品流通形式和货币流通形式之间的区别,深入分析了货币流通形式的特殊性,进而产生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换言之,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不是资本家进行商品交换的目的,获取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进行交换的目的,资本家想要的是增加了的货币,并由此提出了资本总公式。同时,马克思还论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不是产生于流通领域;还批判了一些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学者观点,进而批判了他们关于剩余价值来源的学说。由此产生了第二部分的矛盾,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剩余价值不是产生于流通领域,却又离不开流通领域。第三部分就是关于这一矛盾的解决,即“劳动力的买和卖”,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流通流域中进行买卖的,但是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生产出来的。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最低限度。这一章揭开了货币与资本关系的面纱,并没有指出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此外,这一章仍然是从流通或交换的角度来分析的。但这一章的论述,将研究的视野从流通领域引入到生产领域,在下一篇开始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论述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陈雨森:

  第四章在《资本论》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马克思在这里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也正是在这章中马克思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论述过渡到资本流通。在本章的学习中,我对曾经一位老师讲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概念是发展的”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西方经济学中有理性人假设,或者后来提出的有限理性假设,这两个假设都缺乏历史的因素,即不管你是12世纪还是21世纪的人,这些假设中的“人”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范畴是发展的。比如,本章中最明显的概念的发展就是“货币占有者”发展成为“资本家”。对于这个概念发展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详尽的分析,而是在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中用铁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史册的过程”。同时,马克思对劳动力商品的特殊属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货币占有者要成为资本家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195页)。可以看到,资本家一定是货币占有者,但货币占有者不一定是资本家,要想成为资本家必须具备“劳动力成为商品”这样一个历史条件。最后,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概念之所以是不断发展的,其原因是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原则,所以他所论述的经济范畴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前面所考察的经济范畴,也都带有自己的历史痕迹”(197页)。

  李灵芝:

  马克思在这一章讲述了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从流通的结果来看,作为资本的货币发生了增殖,而作为货币的货币并没有发生增殖。马克思把这种增殖归结为是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使得商品发生了增殖,从而在流通中流回了更多的货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增殖”的情况很多,比如在货币占有者在单次交换中,以高价出售商品得到了更多的货币,但这并不能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的大额的货币增殖。但对此,我也产生了一个疑问:雇佣劳动者的多寡会影响货币增殖的多少,影响了我们界定资本的本性了吗?也就是说,不论雇佣多少工人,都免不了货币成为资本,还是说只有当雇佣的劳动者达到一定的量,才使货币成为资本?马克思在这里似乎并不注重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家财富的增殖并非是出于本身节约的优良美德,而是对劳动者的劳动的剥削,劳动力商品的购买才是资本增殖的关键所在。而且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需要众多劳动者来完成生产过程的,雇员数量持续上升,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更多的有产阶级往无产阶级抛送,劳动力后备军不断地被动扩充。劳动力雇佣制度的使用并非仅存于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利用劳动雇佣制度来完成资本增殖,但在其他制度下使用劳动雇佣制度并不产生资本。

  沈涛:

  在这一章中,关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182页)。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何为“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第一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结果,劳动产品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前已经成为商品。第二是价值,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前已经被生产出来。第三是货币,货币只是作为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形式。第四,商品在流通领域内只是发生形式变化,不包含价值量的改变。

  但是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原预付资本在流通领域中得到保存并且增殖的事实已经发生了,不然资本家为卖而买的行为就没有意义了。这样,价值一方面似乎能在流通中增长,一方面又不能在流通中增长。这就是总公式矛盾的实质。

  张宁:

  马克思在第四章重点研究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它必须有商品、货币、商品流通等商品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必须在流通过程中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来买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的条件,对这个特殊条件的研究,构成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从分析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在流通形式和内容上的共同点和区别出发,把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同剩余价值的产生联系起来考察。初看起来,资本流通好像是在兜圈子,即用同样的东西交换同样的东西,“这似乎是一种既无目的又很荒唐的活动”(175页)。但事实上,“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176页)。这也就是说,一定量的货币,经过流通,变为更多的货币。资本流通运动的结果与商品流通不同,不是使用价值的交换,而是价值的增殖。具体表现为:原来预付的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了自己,还加上了一个增值额,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并认为正是这种价值增殖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176页)。进而揭露了资本本质上是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二节“总公式的矛盾”,论证了要把货币转换为资本,只靠商品生产的一般经济规律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特殊条件的出现。根据前面已经研究过的简单商品生产的规律来看资本流通的总公式,就会发现矛盾:“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182页)。一方面资本流通要带来更多的货币,即产生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按照商品流通本身性质的规律,即等价交换规律的要求,起初投放的货币和最后收回的货币在数量上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无法解释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说:在论证剩余价值的产生时,既要经过商品流通,又不能用商品流通的规律来解释。那剩余价值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紧接着,马克思分别论证了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产生,因此“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193页)矛盾本身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条件,所以马克思说:“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194页)引出了第三节对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特殊条件出现的分析。

  第三节“劳动力的买和卖”,马克思对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进行分析,解决了货币转化为资本所必备的特殊条件。从分析G-W-G’这个资本总公式入手,从而发现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价值量变化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取得新的价值。也就是说,这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因此,它的实际消费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195页)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即它在使用时有创造价值的特殊属性,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既解决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又揭露了资本的实质。

  吴艳琼:

  为什么说“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呢?(182页)

  我们知道,简单商品流通过程和资本流通过程序列相反,但序列的颠倒,“并没有越出简单商品流通领域”。(182页)在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中,两个商品占有者彼此购买对方的商品。“在这里,货币充当计算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商品价格,而不是用它的物体同商品本身相对立。”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是一种双方都得到好处的交易",就交换价值来看,双方交换的商品价值相当。(183页)在这里,对同一个商品占有者来说,只是形态的变化,即从商品变为货币,再从货币变为商品,并没有发生价值的变化。因此,简单商品流通不产生剩余价值。即使“假定是非等价物的交换”(187页),也只会出现“商品的货币名称即价格上涨了,但商品间的价值比例仍然不变”(187页)或者仅仅是价值分配的改变。但是,在资本流通过程中,如果把G-w-G' 形式简化为G-G' ,就会发现,货币交换成了更多货币的货币,“这种形式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它和货币的性质相矛盾”。(191页)。在这里,货币产生了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交换是非等价的交换,与简单商品流通过程相矛盾。

  雷婷婷:

  在“总公式的矛盾”这一节,马克思首先指出:“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182页)就是说,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G—W—G'与价值规律存在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即产生了剩余价值。接着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他分别论证了不论是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或者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在流通中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为何?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假如互相交换的是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或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和货币,就是说,是等价物,那么很明显,任何人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不会大于他投入流通的价值。在这种情形下,就不会有剩余价值形成”(186页)。就是说,商品交换只会引起所有权的转移,交换双方通过交换能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

  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即低于价值购买或高于价值出卖,似乎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但是,由于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他作为买者时多得的,在作为卖者时又会丧失掉。所以不管是贱买还是贵卖,都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的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188页)。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晓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3.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4. 朝鲜领导落泪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与奴才的下场
  8. 历史的“魔镜”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0.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颜宁女士当选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难忘的伟人 永恒的颂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