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先要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有可能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普遍的规律

毛泽东 · 2022-11-14 · 来源:战斗的唯物主义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背景介绍】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为了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以更好地认识与纠正当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给中央、省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信,建议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提出也可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随后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他又重申了这一要求。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召开时,他拟定讨论的十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读书”,就包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日开始,毛主席和他所组织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参加的读书小组,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通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到一九六〇年二月九日结束。该教科书下册为社会主义部分,共十七章(第二十章至第三十六章)和一个结束语。

  在读书过程中,毛主席紧密结合我国十年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发表了许多评论,写下了一些批注,真正地、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指导意义相当巨大。

  上一篇:社会主义社会,不搞社会集体福利事业还成什么社会主义?

  读第二十九章《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教科书说:“马克思根据物质生产在分配和消费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指出,在开始分配消费品以前,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扣除用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扣除设立预防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等等。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这几部分是经济上所必要的,因为生产不更新不扩大,就无法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对。

  教科书说:“社会总产品中的消费品部分应该首先用来设立各种社会基金:不属于生产耗费的一般管理费用……”

  包括行政、国防费用。

  教科书引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话,“分配既然完全由经济情况来决定,那它就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能使社会全体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表现自己能力的分配方式,就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并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就符合于这一要求。”

  好,给他工作。

  教科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消费品,只能根据每个社会成员在国民经济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可以。

  教科书说:“……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还未达到那样高度的发展水平,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来按需要进行分配。这要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才能作到。”

  对。

  教科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熟练劳动的报酬较高……这就刺激劳动者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的本质差别逐渐消失”。

  根本上靠生产的发展。

  这里说,熟练劳动的报酬较高,促使非熟练工不断上进,以便进入熟练工人的行列。这个意思就是说,为了多挣钱,就来学文化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人进学校,学文化,学技术,首先应该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工业化,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集体利益,而不应该是为了得高工资。

  教科书谈到消除悬殊现象的办法,是“提高低薪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物质福利的条件下,来消除某些范围的工的劳动报酬不适当的过高现象”。

  我们是工资高的不降不增。

  教科书说:“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的增长和完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工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根本优越的地方就在这里。”

  这里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根本优越的地方就在工资不断提高,很不对。工资属于消费品的分配。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的分配,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的分配,有什么样的消费品的分配。前者是决定后者的。

  教科书谈到工资形式。

  这里说,在生产自动化的情况下,不宜于实行计件工资,可是前面却说“广泛采用”计件工资。这是自相矛盾。

  教科书谈到简单计时工资制、计时奖励工资制。

  我们是实行计时工资制加奖励。这两年的年终跃进奖就是这种奖励。除了少数人如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工作人员不发以外,其他的职工都普遍发。按照劳动的多少、好坏,谁发多,谁发少,由每个单位的职工评定。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经营方法要求以先进的、有技术根据的工作定额为准绳”。

  平均先进定额。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社会和劳动群众的利益要求实行先进的、有技术根据的定额,这种定额与生产技术的现有水平相适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断改进,要求定期审查工作定额,把它提高。在拟定有技术根据的工作定额时,必须全面地研究和利用先进企业、先进生产者和生产革新者采用比较先进的工作方法的经验,使这种经验成为所有企业、所有男女工人的财富。”

  他们的大工厂,推行先进经验,可不容易。

  教科书讲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实行降低人民消费品价格的政策,和苏联在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五七年间将日用品零售价格的总水平差不多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六点五。

  这两小段中,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

  一个是消费品价格的问题。教科书说他们的办法是降低物价,我们的办法是稳定物价,一般地不涨也不降。我国工资水平虽然比较低,但是普遍就业,物价低,房租低,不收所得税;前几年发了公债,现在停发了,职工的生活并不坏。究竟是不断地普遍地降低物价好,还是一般地不涨不降好,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一个是轻重工业品的比价问题。他们是重工业品价格低,轻工业品价格高。相对说来,我们是轻工业品价格低,重工业品价格高。为什么这样,究竟怎样才好,也值得研究。

  教科书提到,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57年的一项决议,一段时期内,“集体农庄庄员和农村知识分子将自力建筑住房 400万所。这个计划正在顺利实现中。”

  还是集体建筑好。

  教科书说,“苏联的工作日比革命前的俄国大为缩短”。

  关于缩短工作日的问题。鞍钢有的生产单位,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三班制改成四班制,六小时比八小时的效率还高一点。原因是精力更集中。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时候,资产阶级曾经做过调查,证明八小时工作比更多时间的工作,效率更高,这样对资本家更有利,他们也就赞成了。

  关于退休问题。男人六十岁、女人五十五岁就要退休,这个制度不一定好。五六十岁的人,正是好做工作的时候,退休了,一点工作也不做,对自己身体和思想都不好。老年人如果身体支持不下来,可以少做些工作,也比完全退休好。

  教科书最近的增订本,加了免费分配的意思,并且说这部分会愈来愈扩大。这个意思好。这种免费分配,具有共产主义的性质

  读第三十章《经济核算和赢利。成本和价格》

  教科书引用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中的话:“列宁指出,要建成社会主义,并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个人利益、依靠经济核算’。”

  他们老是引列宁的这句话作为他们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据,我们要找出一些列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即书中所谓精神鼓励的话来。

  教科书说:“经济核算是进行有计划的经营的形式。它首先要求每个企业严格遵守以实物和货币形式表现的国民经济产品生产计划,已定的生产定额和财务定额、固定的计划价格、对国家和国家机关应负的义务等。把个别企业的利益与全国的利益对立起来,从而给国家带来损失,这就歪曲了作为服从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经营方法的经济核算的基本实质。可见,经济核算的方法与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下使用的那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营方法根本不同。”

  两种制度的经营方法虽然不同,但社会主义企业不能不算账、不计盈利。

  教科书谈到企业经济上业务上的独立性。

  相对的独立性。

  教科书谈到社会主义制度下机器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关于无形损耗的问题,不是它本身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同,而是社会制度的不同,使无形损耗产生不同的后果

  教科书说:“在基本建设中,巩固经济核算制,缩短建设期限,反对分散建设资金,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巨大的意义。”

  不能说成不许搞中小企业。

  “反对分散建设资金”,如果是说建设单位搞得过多,因而都不能按期竣工,这当然是要反对的。如果因此就反对建设中小型企业,那就不对。我国新的工业基地,主要是在一九五八年大量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今后钢铁工业在建设一些大型基地的同时,还要建设一批中型和小型的钢铁基地。过去的中小型企业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拿一九五九年来说,全国全年生产的生铁是二千多万吨,其中一半是由中小型生产的。今后中小型钢铁企业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还要起很大的作用。许多小的会变成中的,许多中的会变成大的,同落后的会变成先进的、土法的会变成洋法的一样,这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教科书说:“减少单位产品的基本建设投资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这就要求在最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建设新的企业。”

  改变设计,由不先进到先进。

  我们要采用先进技术,但不能因此否定落后技术在一定时期的必不可免性。从有历史以来,在革命战争中总是拿武器差的人打胜拿武器好的人。内战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没有全国的政权,没有近代化的兵工厂;如果一定要有最新武器,才去打仗,那怎么行,这不等于自己解除武装吗?

  教科书说:“要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就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并要经常反对过多地(超定额地)储备原料、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过少不好。我们过去曾因“库空如洗,市场紧张”,引起两次所谓“反冒进”。

  教科书说:“群众积极参加国民经济中的节约运动,对降低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

  教科书说:“由于经济核算制不断巩固,企业纯收入(利润)在社会纯收入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加,而叫做周转税的国家集中的纯收入所占的份额则相应地减少。国营企业的纯收入(利润)当中,归企业自行支配的部分不断增加。这样,企业纯收入(利润)在该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流动资金,保证基本建设资金),改进生产,奖励企业工,提高他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意义越来越大。这就使企业及其全体工从物质上更加关心经济而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生产的赢利。”

  这种办法会造成苦乐不均,企业在这方面的权限不能太大。

  教科书说,苏联重工业品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价值,重工业所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就转入按这种比较低的价格买得生产资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而在消费品的价格中得到实现。

  值得研究。

  苏联重工业品的批发价格定得低,可能有它的经济原因,这就是他们的重工业机械化水平高,工人用得少,产品成本低。也可能是重工业是在命令主义的方法下建设起来的,大家不那么关心,不那么积极,又不提高觉悟,结果使搞重工业的人感到横竖是国家的事情,谁也不愿意、不用心去搞经济核算,结果使重工业不能赢利,需要国家补贴。

  他们的轻工业品的价格高,会不会使这种产品的市场不能迅速扩大?如果不能迅速扩大,那么,这样总的算起来,积累的资金不是更多而是更少,反过来,妨碍重工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要好好研究。要做调查,找些人谈谈,也可以考虑派个代表团去苏联研究研究。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增长和完善,产品的社会必要消耗的减少,是降低批发价格的基础。降低批发价格又是降低成本的因素。”

  原则对。

  读第三十一章《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①

  教科书说:“1956年,国营谷物农场的谷物商品率平均为70%以上。国营农场供应国家大量农产品。1957年,国营农场在国家收购量中所占的比重如下:肉类约21%,奶类约21%,羊毛约27%。”

  国营农场这件事很好,它可以有很高的商品率。可惜这里没有写上苏联从国营农场中得到的谷物,占全部收购谷物的比重是多少。

  教科书谈到在苏联集体农庄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营机器拖拉机站曾经起过的巨大历史作用。

  新版把这几句删掉了,历史作用也不写了。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是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水平。”

  这不同于工业。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表现在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以及组织新的大型国营农场。

  这一段提出的问题要研究。这里把“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同“组织新的大型国营农场”,并列为“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水平”的第三、第四两个方面,但是没有说集体农庄本身如何进一步提高公有化水平的问题。

  苏联的集体农庄过去合并过两次,由二十五万多个合并为九万三千多个,又合并为七万个左右。将来势必还要扩大。现在他们事实上也已经在搞集体农庄联合举办的修理站、工业企业、公共福利等事情,事实上有些方面和我们的办法类似,只是不用我们的说法而已。看来,将来也不会用公社的名称。说法和名称的不同,包括一个实质问题,就是我们这里实行群众路线,他们那里不实行群众路线。

  当然,苏联集体农庄的扩大规模,按户数人数来说,可能不会像我们这样大,因为他们农村人口稀、土地多。但是,能够因此就说现在的集体农庄再不需要扩大了吗?我们的新疆、青海这些地方虽然人少地多,不是也可以搞大公社吗?而且就我国南方几省来说,有些县(如闽北的一些县)也是在人少地多的条件下搞起了大公社的。

  搞大公社是个重要问题,量变了,一定会引起质变,会促进质变。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首先是“大”,接着必然提高“公”的水平,也就是说,量变必然带来部分的质变。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农业生产力的巨大高涨和技术进步的决定条件,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

  对。

  教科书说“在1928年全盘集体化的前夕,春季作物地的翻耕工作,有99%还是使用木犁和马拉犁……”

  这里说“在1928年全盘集体化的前夕,春季作物地的翻耕工作,有99%还是使用木犁和马拉犁”,这个事实推翻了教科书在很多地方关于“要有拖拉机,才能合作化”的说法,肯定了教科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场所”的说法。

  先要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有可能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普遍的规律。东欧一些国家,农业合作化搞得慢,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这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拖拉机;相对说来,他们的拖拉机比我们多得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改革是靠行政命令的,是从上而下地恩赐的,他们没收的土地是有限额的,有的国家一百公顷以上的土地才没收。他们在土地改革以后,又没有趁热打铁,实行集体化,中间整整间歇了五六年。我们则与他们相反,实行群众路线,发动贫下中农展开阶级斗争,夺取地主阶级的全部土地,分配富农的多余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这是农村的一个极大革命。土改之后紧接着开展了广泛的互助合作运动,由此一步一步地、不断前进地把农民引向合作化的道路。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强大的党、强大的军队。我军南下时,各省都配备了从省、地到县、区整套的地方工作的干部班子,而且一到目的地,立即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把贫下中农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

  教科书说,苏联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农业加快了发展速度,这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为加强物质刺激而采取一系列重要经济措施的结果。

  他们在集体农庄这一章里,特别强调物质刺激,可能是有原因的:过去国家从农民那里拿得太多了。斯大林时代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不注意个人所得;过分强调公的,不注意私的。现在走到反面,又过分强调个人物质利益,不大注意集体利益。这样强调下去,又一定会走到自己的反面

  公是对私来说的,私是对公来说的。公和私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过先公后私。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随着改善了。

  两重性,任何事物都有,而且永远有,当然总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性质也各不相同。例如,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都是对立的统一,这也是两重性。生物的代代相传,就有而且必须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重性。稻种改良,新种比旧种好,这是进步,是变革。人生儿子,儿子比父母更聪明粗壮,这也是进步,是变革。但是,如果只有进步的一面,只有变革的一面,那就没有一定相对稳定形态的具体的生物和植物,下一代就和上一代完全不同,稻子就不成其为稻子,人就不成其为人了。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使不断变革中的生物、动物,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起来,或者说相对地稳定起来,所以稻子改良了还是稻子,儿子比父亲粗壮聪明了还是人。但是如果只有保守和稳定,没有进步和变革一方面,植物和动物就没有进化,就永远停顿下来,不能发展了。

  (待续)

  据邓力群同志编辑整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名义于一九九八年出版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一书的主要部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收录,基本保留了毛主席读该书时批注和谈话的风貌。

  邓力群同志是这篇文献的原始记录者,先后六次对它做了系统整理;最后一次于一九九五年夏季在北戴河整理定稿。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冀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3.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4. 朝鲜领导落泪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与奴才的下场
  8. 历史的“魔镜”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0.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颜宁女士当选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难忘的伟人 永恒的颂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