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六部十一卷,我读过很多遍,写的不能说不精彩、不能说不引人入胜、不能说不大气磅礴、不能说不气势恢宏。作为激发中华民族自尊心的爱国主义历史小说,是值得阅读的。
但个人的很多思想我并不认可,因为看了他写的好多文章,不认同他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世界观。
第一,他坚持“二元论”,自己认为自己反对唯物主义而且反对唯心主义,实际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在他的一篇讲座《中国文明正源——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中就宣扬了他的这个二元论的错误思想。
李达同志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中说,二元论本质上就是唯心论,反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为本原,反对人类在物质世界的实践中才产生精神,这本身就陷入了唯心论。混淆本原,实际上就是唯心主义,这是不符合唯物主义的错误立场。
第二,他不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在他的《强势生存与融合发展》和《国家时代》中宣扬“中国没有过奴隶制社会”的反历史唯物主义错误思想。
请认真阅读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以及中国古文献。
根据历史事实考证,商代就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奴隶制社会,周代则是农奴领主阶级统治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
现代考古证实,商朝不仅有大量战俘奴隶集体殉葬,也有非战俘性质奴隶殉葬。
先秦文献《诗经·七月》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生活情景,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均为集体劳作,完成了公田农活之到贵族家里去出“公差”,几乎没时间忙于“私活”。
那时的劳动者基本生活所需全部依靠贵族赏赐,从“人身依附”的社会劳动生产关系上着眼,这不是半奴隶社会,又是什么呢?
第三,他形而上学,片面评价了商鞅,把商鞅过于神化,对历史人物带有严重的个人主观偏爱。
他只强调了商鞅在当时社会的伟大贡献,但是根本没有提出商鞅作为地主阶级政治家通过“驭民五术”等手段剥削压榨农民阶级的严重阶级局限性。
他仅仅以土地商品化、私有化为依据,下了商鞅“重农不抑商”的论断,但是真的翻阅《商君书》并分析当时极度紧张严峻的战国社会环境,就可以知道不仅商鞅当时坚决重农抑商,而且当时而言重农抑商还是正确的。
第四,他不承认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国家,错误的在《中国文明正源——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中宣扬秦以来中国“不是封建社会”,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论断。
在教条的用“封邦建国”理解生产关系意义的“封建”,把小农经济的中国封建社会非要定义成“前资本主义”,这根本不符合历史现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社会,形式上是所谓的封邦建国,但是实质上,它代表的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是劳动人口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剥削阶级的完全束缚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剥削农民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有,农民小生产者的小农经济,这就是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同时存在农民阶级自己进行家庭小生产的封建社会,封建这个名词仅仅是形式。本质上,内容代表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第一,中国古代的“封建”确实指的是“封邦建国”。
第二,马克思给欧洲定义的“封建社会”阶段,表面含义确实是因为当时欧洲也是“封邦建国”。
第三,欧洲封建社会的具体的生产关系,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中国在秦建立大一统王朝以来,实行的生产关系也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和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马克思给“封建社会”定义的本质含义,其实就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下利用地租剥削农民阶级的社会,这一定义完全符合秦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封建”是形式,而“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内容。
所以对“封建社会”形而上学的看法是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且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第五,从来不用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法来写小说、写文章,他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
不提阶级斗争的历史就是被架空的历史,写文章不提阶级斗争,这样做确实在架空的解释历史。他可能并不信仰阶级斗争。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以改革为手段的社会革命,是地主阶级和农奴领主阶级的大决战,是你死我活的严酷的阶级斗争。
革命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彻底取代另一个阶级,是一个阶级获取对武装力量的垄断和另一个阶级武装力量的丧失。商鞅变法完全符合这一定义。
如果不提阶级斗争、不尊重阶级斗争,那还怎么能做到“还原历史”?
而且,在他的行文、在他的文风,我们丝毫看不见他对剥削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的揭露,看不到对历史上阶级剥削的批判——是不是和他根本不信仰历史唯物主义密切相关呢?
第六,他写过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里面严重片面的污蔑了广大女性。
在《恶魔是怎样炼成英雄的》这篇文章严厉批判了项羽。项羽是旧农奴领主复辟势力的代表,开历史倒车,给中华文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是有严重历史过错的。但是,批判项羽同时,对李清照和广大女性同胞做了攻击。
他攻击李清照对西汉历史的不明真相,他批判李清照的诗说:“这首小诗,最充分地表现出名女人喜好感性臆断的毛病。”这属于展开了对女性的攻击,污蔑妇女同胞——这是封建主义男权思想,是严重错误的。笔者确信没有调查过全世界所有的女性——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没权力以偏概全的污蔑广大妇女同胞的。
第七,他分析秦灭亡的原因从来不用历史唯物主义,而是用错误的片面的观点来分析——不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历史,怎么能分析对历史呢?
在《祭秦论》中说,秦灭亡主要原因是:其一,突发政变所导致的中央政权突然变形;其二,战国传统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惯性,导致整个社会迅速地全面动荡。
把一个大封建王朝的崩溃写成了极少数的几个阴谋家的篡夺,者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吗?
关于秦朝灭亡原因,也总结过八个字——急于求治,善后无方。
但是,真的是简单的这八个字就能概括吗?
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详细分析秦帝国速亡真实原因:
①秦帝国建立以来,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直道、驰道、五尺道的修建,川防水系、全国农田水系工程,调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经济财政资源,导致财政一定程度亏空、经济实力空虚,而且严重激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根本)
②过度重视社会建设的路线忽视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大规模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秦人南下与百越族参与东南经济建设的有五十万人,移往北方帮助戎狄族、义渠族建设陇西并抵御匈奴的又有三十万人,关中秦人空虚,使敌人趁虚而入。(路线错误表现)
③秦始皇全心投入了经济建设,忽视了农奴领主阶级复辟势力的残余势力,山东六国农奴领主阶级复辟势力为了摧毁秦王朝,在转变为地主阶级后大规模开展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造成了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农民起义,使农民阶级在农奴领主阶级残余势力的活动中对秦帝国产生严重阶级矛盾。(路线错误表现)
④首次探索统一多民族国家文明建设之路,毫无经验可循。(历史必然性)
⑤秦始皇由于过度疲劳突然暴亡前,没有安排好权力交接事务,调蒙毅入咸阳准备接手内务,导致中车府令赵高有了参政权力,李斯赵高的恶性政变大规模开展对秦帝国开国元老的屠杀,冯劫、冯去疾等元勋支柱先后遇害,大秦的领导班底内部被严重摧毁。(偶然,领袖个人失误)
的文章也有积极的因素,要辩证对待他。
第一,他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
拥护独立的中华统一多民族政权,这是值得学习、认可、尊敬的。
他的《重塑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风骨》,是一篇批判洋奴思想的雄文,他深刻的讲:“甚至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有诸多中国知识分子每每出现在汉奸政府的幕僚之中,甚或身居高位。在和平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则每每有公知人物,将自己的作品奉献给霸权国家作为攻击中国的文化武器。凡此等等,这种历史现象,是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耻辱,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严重缺乏精神根基的历史缺陷。”
第二,为秦始皇这位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鸣不平,是正确的。虽然对秦始皇作为地主阶级过度动用农民阶级劳动力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阶级局限并不深刻认识。
如毛主席所说——“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法”,秦始皇也是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和中国封建社会最伟大政治家,不能妖魔化这个伟人。对于秦始皇的是非功过,毛主席已经给出了科学的评价。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毛泽东
坚持毛主席评价秦始皇的基本思想,笔者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要二八开,八分功,二分过。
秦始皇是伟大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是统一多民族文明国家——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1)秦始皇带领秦国统一六大古国,首次建立了中央完全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统一的郡县制中央大国,是统一多民族文明国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者。
(2)秦始皇时代统一了华夏文明活动区域的文字,使中华文明在文化方面也实现了大一统。
(3)秦始皇实行文明大融合的民族政策,华夏和戎狄、林胡、百越、东部少数民族等等各民族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大融合大交流,极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各民族大融合。
(4)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货币和度量衡,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为中国经济全国交流发展提供了根本前提。
(5)他领导的统一战争基本全面消灭了西周联邦以来八百年的半奴隶主(农奴领主)阶级统治和半奴隶制生产关系,正式全面推广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实现了东方世界由半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根本变革。
(6)他领导建立了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体系确立了基本框架性典范。
(7)秦始皇时代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交通道路基础建设和大量水利建设为中华文明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长城的建设也有力配合了对北方地区的大开发和痛歼匈奴主力后对北方斗争成果的巩固。
(8)秦始皇领导了秦帝国反复辟伟大革命,严厉打击了分裂势力,沉重打击了复辟势力,为反复辟巩固大一统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9)秦帝国建立以来,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地区大开发,调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经济财政资源,导致财政一定程度亏空、经济实力、关中劳动力空虚、阶级矛盾激化。
(10)秦始皇全心投入了经济建设,一段时间严重忽视了反复辟斗争,使农民阶级在农奴领主阶级残余势力的活动中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然而秦始皇由于过度疲劳突然暴亡前,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导致权力真空时复辟势力有机可乘。
第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他对美帝的批判尖锐、真实、深刻。
这三点确实是值得认可、尊重、学习的。
总之,《大秦帝国》和《三国演义》、《雍正皇帝》一样,都是虽然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不过真的值得一读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历史小说,我们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立场、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阅读这些历史小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将来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小说作品诞生——焕发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的魅力!
《大秦帝国》六部十一卷导读
第一部:黑色裂变
(1)秦国危机
1、河西战役秦献公阵亡,嬴虔支持秦孝公上台。
2、秦孝公割地休战,秦国国耻。
3、山东六国意欲瓜分秦国,秦集中全国资金对列国分化瓦解。
4、秦将景监扮薛国商人收买公子卬,争取休战。
5、公叔痤临终举荐卫鞅失败。
6、魏国欲挑唆秦国西部民族矛盾,秦孝公令车英扮魏人入戎狄地区,分化列国使者。
7、车英诱敌深入,秦军惨胜戎狄,卫鞅洞香春论战展现政治能力。
8、庞涓欲害卫鞅,魏国商人白雪偷取公子卬符,帮助卫鞅逃离魏国。
9、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卫鞅入秦大规模调查研究基层实际情况。
10、卫鞅三试秦孝公,提出变法方针。
11、秦孝公、嬴虔支持卫鞅变法,卫鞅出任左庶长。
(2)商鞅变法
1、卫鞅立木为信,树立权威,宣布法律至上。
2、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废除农奴领主阶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
3、严惩私斗,移风易俗,铁腕执法,渭水河畔处决私斗暴徒。
4、废除农奴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农奴领主封地自治权,加强中央集权,并实行土地商品化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
5、刑上大夫,礼下庶人,处决抗田主犯白龙以及触法贵族赵亢。
6、代表工商业小生产阶级利益的墨家学派反对秦国变法,秦孝公赴墨家总院论战。
7、新百里出现粮食掺沙子现象,太子嬴驷滥杀无辜触犯法律,激发农民反抗示威运动。
8、卫鞅依法陪慰民众,劓刑嬴虔、面刺公孙贾。
9、秦孝公流放嬴驷,嬴驷深入基层乡村参加劳动实践、深入基层群众。
10、卫鞅统一度量衡,组织筹划修建新都城。
11、秦国韬光养晦,秘密训练新军,隐秘绥靖、暗中发育策略使六国降低对秦国警惕。
12、经过桂陵战役、马陵战役,魏国两次大败,霸权衰落。
13、秦国新军训练成功,秘密准备河西大战。
14、秦军隐蔽东进,突袭龙贾,并引诱公子卬跳入包围圈,扣押公子卬。(电视剧改为先打公子卬后打龙贾,总之历史上可以明确的是这场战役公子卬被扣押了,秦国战胜了。)
15、秦国逼迫魏国割地,秦孝公封卫鞅为商君,商鞅变法实践宣告基本胜利。
(3)商鞅遇害
1、商鞅大力反对奢华、贪腐、送礼,拒绝祝贺、拒绝对自己的个人崇拜。
2、商鞅依法惩罚商於郡怠农现象,准备退隐。
3、秦孝公病危,商鞅接嬴驷回国摄政。
4、秦孝公逝世,农奴主贵族阶级疯狂反扑。
5、嬴驷联合嬴虔,嬴虔挟私报复商鞅。
6、商鞅赴商於郡劝说民众停止反抗,解散秦孝公留下的秘密军队,并主动入狱。
7、嬴驷问政商鞅,商鞅安排后续战略。
8、农奴领主阶级车裂商鞅,联合义渠民族,预谋复辟。
第二部:国命纵横
(1)苏张登场
1、嬴驷和司马错打败义渠大军,扼杀境外颠覆势力。
2、嬴驷依法处决复辟势力。
3、公孙衍、苏秦急于求成,“左”倾战略先后被嬴驷否决。张仪入楚。
4、司马错制定“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有准备、有把握突袭敌人”的战略,袭击楚国房陵。
5、苏秦张仪出山失利,此时六国大乱,秦国趁机采用司马错战略屡次袭击成功。
6、苏秦入赵遭奉阳君冷遇,在燕国具体分析利害关系,得到信任、重用。
7、苏秦用国家利害关系、危机局势,说服三晋反秦。
8、齐楚受厚利驱使加入反秦同盟,六国农奴领主阶级反秦同盟建立。
(2)大国邦交
1、张仪入秦,提出“八字方针”——“称王、连横、扩军、吏治”
(吏治十六字方针——惩治法蛊,震慑荒疏;查究违法,清正流俗)
2、张仪收买楚国贵族,松动合纵同盟,以秦国房陵地区引诱楚国。
3、苏秦游说楚怀王、齐宣王,说明利害,稳定阵局。
4、秦惠王严惩媚上荒政现象,稳定新法权威。
5、函谷关战役,司马错装病,诱敌深入,张仪偏师袭击敖仓。
6、张仪入魏,经济援助,说服魏国退出同盟。
7、张仪入齐,以非邻国免战为理说服齐国退盟。
8、张仪入燕,秦燕联姻,陈明互不攻打。
9、张仪入楚,收买昭雎、蘄尚、郑袖,说服楚怀王。
10、秦楚大战楚国大败,连横战略实践成功。
(3)危机又起
1、司马错说服张仪,袭击巴蜀,扩大战略基地。
2、苏秦遇刺,秦惠王病逝,张仪归隐。
3、秦武王上台,急于求成的发动秦周战争,把秦国推到战争最前端。
第三部:金戈铁马
(1)初露头角
1、宜阳战役,甘茂采纳白起“中部穿插、侧后袭击、正面突破”意见,秦军大胜。
2、秦武王举鼎死亡,临终立嬴稷接班。
3、嬴壮、嬴离策划政变,惠文后赠兵符支持。
4、白起、嬴稷母子在乐毅支持下归秦,白起、魏冉等联合嬴显准备粉碎暴乱。
5、嬴离兵变过程中遭伏兵截杀,嬴显诱嬴壮入宫平定嬴壮叛乱,宣太后摄政。
6、列国联军趁秦国朝局不稳,大规模进攻秦国。
7、宣太后提拔白起对抗列国联军。
(2)经典战役
1、伊阙战役,白起利用列国矛盾,采用“能而示之不能,是而示之非”和侧翼集中迂回袭击战术,成功围歼联军。
2、河内战役,白起于冬季集中兵力迅速大规模袭击魏国并围城打援,攻克魏国六十城。
3、鄢郢战役,白起水陆并进,奔袭楚国,攻克楚国四十余城,屈原自杀。
4、燕齐战争爆发,乐毅率领五国联军大破齐国,在薛邑、即墨停止进攻。
5、田单离间计使燕国换掉乐毅,以火牛阵大败燕国将领骑劫。
6、阏与战役,宣太后否决白起正确意见,赵奢大破秦军。
7、白起讲述赵武灵王改革故事,秦国深知赵国今非昔比。
8、九原战役,白起迂回突袭赵军,威慑赵国。
(3)长平大战
1、秦昭王、范雎在白起支持下,对内废除“四贵”,对外实行远交近攻。
2、白起进攻韩国,韩赵结盟,范雎游说列国。
3、秦赵上党对峙,廉颇避战,白起称病,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换赵括为将。
4、白起诱敌深入,诈逃伏击,包围赵军,命令精锐骑兵突袭截堵,把赵军团团围住。
5、秦国利用矛盾分化各国,赵军旷日持久难以突围,白起全歼赵军,长平大捷。
6、白起欲一鼓作气,被秦昭王否决,后秦军因否定白起正确意见战败。
7、秦昭王逼迫白起自尽,连年征战秦国经济危机严重。
第四部:阳谋春秋
(1)权力交接
1、范雎让位蔡泽,秦昭王提拔李冰修建都江堰。
2、吕不韦讲述商战故事:弃布经盐,高价租铺探听商机,趁燕国缺盐、齐国盛产盐类,在齐国集资买盐,在燕国大量售卖盐。
3、吕不韦自认为嬴异人“奇货可居”,帮助嬴异人在赵国扩大声望影响。
4、吕不韦重金收买秦国贵族,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儿子,改名子楚。期间,一代伟人、之后的秦始皇嬴政诞生。
5、吕不韦收买赵国大量官员,带子楚离赵归秦。
6、插叙:李牧在赵国北部大力发展工商牧农业,对匈奴长期避其锋芒,之后诱敌深入,伏击匈奴大军主力。
7、秦昭王去世,山东六国大商人趁机屯买粮食,高价抛售,牟取暴利。
(2)吕氏新政
1、吕不韦周旋权力交接事务,并集中秦国资金高价买粮屯粮,低价抛售民众。
2、吕不韦和列国商人纷纷降价之后,大量在别的国家商铺买粮、高价抛售,贸易战大捷。
3、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去世,子楚继位,认命吕不韦做宰相。
4、吕不韦赦免错法错犯,纠察执法疏漏,罢免违法,整顿吏治,依法淘汰杂官,平反错案。
5、吕不韦利用军队支持架空楚系贵族,对秦国武器进行标准化改革,对法律灵活化改革,出兵灭东周。
6、蒙骜冒进导致东出战败,吕不韦借“穆公祖制”调整新法,避免杀戮扩大化。
(3)嬴政登基
1、嬴政在吕不韦周旋下从赵国回秦,积极学习商鞅法治思想,对《商君书》倒背如流。
2、作为嫡长子的嬴政因气魄强悍、精通法律、明晰实际、刚猛果断、目标宏远被立为太子。
3、秦庄襄王去世,嬴政继位,吕不韦独揽大权。
4、嬴政大规模在暗中加强和军队重要人员——蒙骜、王翦、蒙恬等人交流,并在赵高严密灵活的特务组织探索下得知嫪毐淫乱事件,韬光养晦,利用嫪毐和吕不韦矛盾。
5、嬴政逐渐取得王室、楚系、军方的大力支持,蒙骜临终授蒙恬秘密兵符。
6、各方力量全力支持嬴政亲政,吕不韦为遏制嫪毐不得不支持嬴政。嬴政对嫪毐将计就计,欲擒故纵。
7、嬴政、吕不韦里应外合,引诱嫪毐作大,伏击嫪毐叛军,王翦护驾平乱。
第五部:铁血文明
(1)引弓待发
1、吕不韦将《吕氏春秋》悬挂在咸阳,想与秦律公开对峙,全面修正歪曲秦国指导思想,反对彻底废除分封制。
2、嬴政、李斯纠察吕不韦推荐嫪毐之过,依法罢免吕不韦职务。
3、吕不韦饮鸩自尽,嬴政基本集权。
4、郑国事件引发嬴政大怒,批准“逐客令”,驱逐列国门客,李斯写《谏逐客令》劝嬴政废除逐客令,嬴政悔悟纠错。
5、嬴政任用郑国开凿泾水渠,发展经济。
6、嬴政命令秦国老军时刻偷袭赵国,预防赵国侵扰边境。
7、嬴政改革政治,撤销冗杂官员。
8、大量提拔人才、重视各种人才,政务有李斯、军事有蒙恬王贲等猛将、参谋有尉缭子、水利有郑国、外交有姚贾和顿弱等,提拔大量自己的新兴人才。
9、改革军事,以王翦为军队总司令,提拔大量年轻军官,部队精锐化。
10、继续远交近攻战略,大规模培养地下组织,重金收买各国重要人员,打探敌情、分化瓦解。
11、派遣蒙恬驻守秦国北线,预防匈奴介入。
12、重视韩非能力,不过由于韩非“存韩”私货逐渐产生的韩非事件激化秦韩矛盾。
(2)统一战争
1、派遣内史腾、杨端和偏师灭韩,主力袭击、扰乱赵国,图稳不图急。
2、派遣王翦率三路大军与赵军对峙,王翦李牧大相持。
3、派遣姚贾收买郭开,瓦解赵国内部,李牧遇害,王翦灭赵国,消耗战胜利。
4、派遣王翦在辽东地区痛歼燕代联军主力,王翦围代打援,伏击主力,使燕国基本失去反抗能力。
5、派遣王贲袭击楚国北部,连下楚国十余城,镇压韩国复辟势力。
6、派遣王贲围攻魏国,王贲水淹大梁城。
7、派遣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项燕诱敌深入大破秦军。
8、派遣王翦率六十万大军长期对峙消耗楚国,大战时截断楚军退路,争取全歼。王翦一鼓作气,挺进岭南地区。
9、派遣王贲追歼燕代联军残余力量,蒙恬对抗齐国东线,王贲南下逼降齐国。统一战争胜利。
(3)盘整华夏——构建统一多民族文明国家
1、派遣王翦、赵佗挺进岭南。
2、开创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设三十六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政治文明格局。
3、创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构建封建社会基本官僚制度。
4、统一货币、度量衡,方便统一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5、统一文字,形成无语言文字差异的统一文化格局,方便统一国家语言沟通。
6、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7、大规模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8、派遣李信追歼戎狄叛军。
9、在李斯组织下,修筑宫殿、陵墓(主要用的劳动力两种可能:第一,直接用农民劳动人口,压迫群众,激化阶级矛盾;第二,用六国战犯)
10、奴隶主贵族暗中利用秦帝国生产关系问题开展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制造经济危机。
11、秦始皇铁腕镇压代表农奴领主阶级利益、渴望复辟分封制、分裂统一多民族文明国家的复辟势力。
12、秦始皇展开全国大巡游,勘察实际情况,途中重病。
13、秦始皇遣蒙毅回咸阳安排接班事务,写诏书时秦始皇去世,留下巨大权力真空。
第六部:帝国烽烟
1、赵高鼓动李斯修改诏书,哄骗胡亥上台、迫害扶苏。
2、胡亥大规模屠杀开国元勋,实行暴政,劳民伤财,严重激化阶级矛盾。
3、农奴领主阶级预谋开展大规模复辟运动。
4、反抗胡亥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
5、李斯自作自受,被胡亥、赵高赐死。
6、赵高杀死胡亥,拥立子婴,六国农奴领主复辟势力开展大规模疯狂的屠城暴行。
7、刘邦起义军攻破咸阳,子婴投降。后来项羽进入咸阳,大规模屠杀人民、破坏建筑。秦王朝最终覆灭,不过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千秋永存。
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国到秦王朝的发展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样才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主席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就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我们要继承毛主席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以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学好我们的辉煌历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