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谈谈对自由、民主的理解--“人民民主”拯救人类未来

渡痴禅师 · 2009-12-08 · 来源:
纪念毛主席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谈谈对自由、民主的理解

一、序
二、众生皆苦,苦于何处——自由是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
三、人猿向左,猩猩向右——获取自由的途径
四、“民主”的反义词是什么?
五、公有制——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六、什么是民主——民主是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
七、民主的作用
八、民主的手段
九、检验民主的唯一标准是社会资源分布状况
十、后记

------------------------------------
一、序

  我的立场偏左,对于这点无须否认,我并不打算以一副“客观”、“公允”的面貌出现在网友面前。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客观”,主、客观是对立统一的,所有的主体都诞生于环境,而所有的“观”点都是主体对环境的认识,所以无论“主”、“客”,只要一“观”,则主体的意志就必然带入“观”中。当然,在传说中,绝对“客观”也是存在的,也就是佛家所谓的“真如”。只有完全“无我”,才能剔除“主”见,最终通过“无我”之眼,观察到绝对客观的真如之相,佛家称这种状态又叫“涅磐”,能“看见”绝对客观的“无我之眼”在佛教中又叫“佛眼”。当然,这只是宗教传说,作为一个俗人,我宁愿相信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到达绝对真理的彼岸。既然现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客观,那么我们所有人的观点都是带有视角差异的,视角差异往往因人的立场而不同,与其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的标榜自己客观公允,不如爽爽快快的承认自己的主观立场。

  关于左右,实际上有很多种划分标准。我对左右的判别主要以个体对群体的态度来区分的,凡是将个人利益摆在群体利益之前的,我认为属于右派;反之,认为社会整体利益重于个体利益的,则认为是左派。当然,我设定这个标准并没有道德取向,并不因为我的立场偏左就标榜左派的选择更道德,如果站在不同的立场,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对错。根据老僧的标准,左派体现了更多的社会性,而右派朋友则体现了更多的生物性;左派往往强调群体的作用,秉持人民史观,而右派往往强调个人作用,坚持英雄史观;左派往往是集体主义者,而右派往往是个人主义者;左派心中的“我”往往是社会“大我”;而右派心中的“我”通常以自己的身体为限,稍微放大点,充其量还包含着“身体”之外的直系血亲,更极端一点的右派心中的“我”,甚至只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说生殖器官,为了他心中的这个“ 我”,甚至可以让自己身体的其他器官作出牺牲。总之,心中“自我”的范围有多广,“天”就有多大;“天”有多大,“你”就有多大。“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这是以“全中国、全人类”为“我”,这是毛泽东的境界;慈悲天下一切有情众生,这是以众生为“我”,这是佛的境界。佛太遥远,毛泽东离我们很近。总有人质疑老僧披着和尚的马甲崇拜毛泽东,似乎这很不妥当,但如果真正明白了佛的慈悲,就一定能理解毛泽东的作为。对于毛泽东,不同的人见不同的相,有的看到是菩萨低眉,有的看到却是金刚怒目,菩萨度人,金刚伏魔,人魔有别,如此而已。帖子的主题是谈民主,这里却扯到了左右之别上,似乎是跑题了,不过后文会回“左右”这个话题上的,请耐心看下去。

  关于民主,从05年开始,老僧就在论坛上寻求答案,长长短短的帖子写了几十篇,目的只是想让那些言必称民主的网友给我一个准确的概念,一个既符合逻辑、又简单明了的定义,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我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原本以为“民主”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政治学或者社会学概念,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应该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通过那一年多的交流探寻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些口口声声讲“民主、自由”的家伙,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民主,民主的概念、内涵、方法这些东西在他们头脑中搅成一团,并不见得比我更清晰。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称“凡是美国的,就是民主的”,我还记得当时我和某网友开玩笑,说也许在他们的概念中,美国小狗撒尿也撒得比较民主一些。当我明白这些家伙只是鹦鹉学舌玩弄词汇之后,我也就不再奢望能与鹦鹉探讨思想了。

  提起“思想”,突然想到的家网友曾激情四溢的呼唤新时代的思想家,而且动不动就鄙夷其他网友没有“思想”。在我看来,用激情和狭隘呼唤“思想”,确实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思想来源于正见,所谓“正见”就是不偏不倚的观察所见,这往往需要冷静,在自己的观察过程中,尽量不带个人情绪在里面,这样的所见所闻,误差才会尽可能的小。任何观测方法都是会产生系统误差的,如果眼睛、耳朵算是测试仪器的话,那么“情绪”就是仪器的基准,波澜起伏的情绪是不可能提供一个平稳恒定的测试基准的,当然也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所以,“情绪”是“正见”的天敌。如果说“情绪”决定测试的精度,那么“器量”就决定着测试的广度,没有气量、心胸狭隘,哪怕再聪明,也只能是在针尖跳舞,他是不可能看得远看得宽的,而“远见卓识”,正是思想的重要标志。所以,思想往往与激情和狭隘绝缘,要想“思想”降临,必须让自己沉下去,静下来,要能包容。同样的,要让新时代的思想家脱颖而出,则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沉得下去,静得下来的环境。官僚精英们不能因为自己浮躁,就逼着所有的人都得浮躁,浮躁的环境是不可能有大师出现的。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观测,得到与民主有关的思想呢?基本方法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第一就是要求在获取人类历史与现实的信息时,要尽量做到“无我”,也就是数学网友经常念叨的“我是机器人,我是机器人,冷冰冰,冷冰冰”,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入观测过程中;第二就是要登高望远,别把视角只集中在一时一隅之上。其实,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简单琐碎的日常工作,哪怕是打牌、下棋这样的游戏,只要在做的过程中做到“无我”,别去想得失,别去想成败,专注于过程,视野放开一点,或多或少都会收获点什么的。闲话就不扯了,下面就具体说说关于人类社会的自由民主问题。

二、众生皆苦,苦于何处——自由是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

  探讨民主之前,先来谈谈自由。事实上,“民主”、“自由”这两个词经常成双成对的出现,这至少在形式上说明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就我的理解,民主其实是人类寻求自由的一种手段,只是这个手段本身也衍生了一大堆概念,而在这些概念之下又产生了更多的具体方法,所以民主其实是自由的子集,民主只是人类社会内部对自由分配的形式,不适用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由呢?所谓的“自由”,颠倒一下组词顺序就是“由自”,也就是由着自己,随自己的意,自己决定,而不是被决定。简单一句话,摆脱束缚就是自由。佛说众生皆苦,那么苦于何处?苦就苦在各种各样的束缚。所以,佛家追求的根本目标叫“解脱”,所谓解脱,就是摆脱束缚,或者叫“自由”。当然,这里的“自由”是广义的自由,由于人类受到的束缚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束缚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形式的自由对人类来说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比如说,人类,应该说是一切生命,都受到生与死的束缚,自身的存在是各种意义的前提,所以从生死中解脱是任何生命都向往的一种基础性自由,对于这种自由我们往往用“安全”来称呼。后文之中,我将把“安全”这种基础性自由独立出来,后面文字中所有的“自由”都是指狭义的自由,指摆脱除生死之外的其他束缚。

  事实上,所有的生命,不仅仅是人类,不仅仅是动物,也包括植物,甚至连细菌都是,只要有生命,或者说只要是从环境中产生的,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外有内,具有自主活动能力,只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任何东西,那么它们在环境中的所有活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求生存,另一类是谋发展,生存是向环境要安全,而发展是向环境要自由,由于寻求安全和自由其实都属于广义的“摆脱束缚”,所以将“摆脱束缚”——即“自由”作为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说得过去的。

  在打“摆脱束缚”这几个字时,脑袋里总是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潭汩汩冒泡、参杂各种物质的热泥沼之中,某个东西缓缓隆起,在撕扯、挣扎的过程中,逐渐浮现出四肢形状与五官轮廓,最后终于从泥潭中站立起来,身上牵牵绊绊挂着泥浆,脚踩在泥潭之中,成了某种具有稳定形状的东西,它捶胸顿足,仰天咆哮,但始终不敢离开泥潭一步.......,这大概是某部动画片留给我的印象。这幅画面给我的启示就是,生命源于环境(泥沼),区别于环境(稳定的形状),同时受制于环境(必须踩在泥潭里),但时时刻刻又都在想着摆脱环境(咆哮),却永远也无法彻底的摆脱它的环境。仔细想想,其实也不难理解,假设某个生命由n种元素组成,要维持它的生命活动,也就意味着它对这n种元素都有需求(长远的看),而这n种元素来源于它诞生的环境,所以它必须向环境索取维持它生命的这些元素,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离开环境。这n种需求,换一个说法,也就是n种依赖,而“依赖”,其实是“束缚”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依赖,就没有自由。

  绝大多数“依赖”都是会以物质形式体现出来的,对于生命所依赖之物我们往往称之为“资源”,所以生命追求自由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占有资源。或者说“资源 ”是“自由”的物质存在形式。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花在积攒“资源”的行为上的。无论是钱,还是权,或者是名,它们的共通之处就在于对资源拥有控制力,所以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全围绕着“利”,——也就是“资源”而动,也可以说为了“自由 ”的物质存在而动,人们真正积攒的不是财富,而是自由。对于生命活动来说,自由具体体现在主体对自身时间和空间的支配上,主体在时间上的自由往往表现为寿命与闲暇时间,在空间上的自由常常表现为主体活动范围的大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牺牲掉当下的自由,通过控制资源去积攒自己未来的自由,如果不知道适时放手,始终将积攒财富当成生命活动的全部,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填写一张永远也没有办法兑现的“自由支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过多的资源对个体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是一种“自由冗余”罢了,而对社会群体来说,这不但是一种浪费,从某种意义来说甚至是犯罪,只要有同类因资源不足而夭折,那么占据过多资源的行为就是对同类的犯罪。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积攒自由、累积资源已经是一种本能,而对自由本身反而茫然失措,他们也没有其他的爱好和追求,手段变成了目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迷失吧。从不自由的此岸,到达自由的彼岸,我们需要一条叫“解脱”的船,上船只是开始,过河才是目的,可惜很多人上船之后就只知道埋头划船,忘了观察方向,以至于在激流里打圈他也不知道;或者是开始只知道躲避“漩涡”,最后却变成主动寻找“漩涡”去躲避,完全忘记了自己过河的初衷。话题扯远了,这篇帖子原本只打算谈客观约束对应的客观“自由”,一不留神还是扯到了内心欲求对应的主观“自由”,看来老僧这是积习难改。下面还是回到主题,谈谈人类寻求自由的途径。

三、人猿向左,猩猩向右——获取自由的途径

  既然追求自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目的,那么人类获取自由的途径又有哪些?前文说了,有依赖,就没有自由,实际上这个结论不全面,后面还有半句,有恐惧,同样也没自由。依赖是因需求而生的,是要得到;而恐惧源于环境威胁,是怕失去。所以,无论是“要得到”还是“怕失去”,都是主体不自由的原因。但是,无论针对哪一种原因产生的约束,人类的基本应对方法只有两种,一个是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另外一种就是改造环境,以满足自我。这两种方法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往往也在改造着自身;人又是环境的产物及环境的组份,所以在改造自身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改造环境。改变自我的办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改变或者节制对资源需求,另外一种就是增强获取资源的能力;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属于第一种方式,而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属于第二种方式。改造环境的基本方法仍然是两种,一种是迁徙(包括扩张),扩大资源的范围;另一种是重塑,调整环境的资源结构以及拓展资源的利用率;游牧民族常采用第一种办法,农耕民族多使用第二种办法。突然发觉这段话里面写了很多“两种方法”,看来很多事情确实是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一分为二”其实并不“摩登”,不过是对“阴阳”概念的应用罢了。阴体阳用,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在“体”“用”这两个方向上寻找到着力点的。

  如果以绝对的“自我”为中心,那么生命是孤独的,每一个生命都独一无二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至于其他别的生命,只是“自我”生存环境中中的一个元素,也是环境的一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存在主义的影子,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老僧在前文中对“自由即生命目的”的强调,与萨特的“人即是自由”的观点确实有些形式,但实质却截然不同。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自由”是一切的“开始”;而佛家的观点与此相反,“解脱”(自由)是千劫万劫之后的最终“结果”。存在主义把“自由”作为人生的起点,而佛家则把“自由”作为轮回的终点。总之,存在主义乐观的看待“ 自我”,认为自我的自由先天的存在;而悲观的看待环境,认为“他人即地狱”。而佛家则相反,悲观的看待“自我”,认为人生本苦,人生处处是束缚;但乐观的看待环境,认为“众生即佛”。顺便说一下,“六亿神州俱尧舜”其实就是“众生即佛”的意思;而“全国百姓皆小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他人即地狱”的思想版本。关于存在主义,这个话题很复杂,一篇文章中不可能说清楚,再说老僧对存在主义以及佛学都一知半解,更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象“专家”一样的做学问,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理解,一孔之见是难免的。之所以扯这个话题,是为了想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选择群居?

  俗话说“物以类聚”,为何要“类聚”?先谈谈何以谓之“类”。所谓的“类”,即种类,指结构、属性、功能相似的一组东西。所以“类”是对一组对象的抽象,很少用来单独指某个具体的东西。“类”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很难用其他词汇进行再定义。不过,可以通过用“类”组成的词语从侧面增强对“类”的理解。比如说:“种类”——“种”是基因的载体,“种类”就是指具有相同基因的一类东西;还有什么“类似”、“类比”,当然也包括“类聚”。化学里面有一个原理叫“相似相溶”原理,指的是结构类似的物质,易于相互溶解。这里“结构类似”是一个关键词。在老僧看来,任何“结构”都需要匹配相应的环境才能够维持,而相似的“结构”需要相似的“环境”,由环境提供维持结构的“资源”——比如温度、湿度、酸碱度、压强等。所以,相似的“物类”,“聚集”在同一个环境下面,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能提供“物类”所需的资源。所以说,“资源”是物以“类聚”的根本原因。

  人类选择群居的原因和“物以类聚”基本相同,也是因为环境能提供人“类”所需的资源。阳光空气和水,据说是生命的三要素。人类的早期文明,无一不起源于河流,埃及的尼罗河,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黄河......,即是是现代文明,绝大多数大城市,旁边也都是有河流的。没有水源支撑的城市是无法想象的。所以,直到现在,人类仍然是无水不居,可见“水”确实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换一个角度说,人类往往因水而“聚”,因资源而“聚”。资源就是人类群聚的最初的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资源也是几乎所有生物“类聚”的理由。

  很多动物都是选择群居的,这一点人类并不特别突出,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人选择的是“社会性群居”。在高等动物之中,选择社会性群居的只有人类。所谓“ 社会”,标准的解释是指“具有共同利益联系的群体”,但我认为这个解释并不完整,存在共同的利益联系固然是“社会”的前提,但“社会”更本质的特征是群体成员会为了获取并维护共同利益而进行“分工”。“分工”让聚居群体呈现出“层次”和“结构”,群体不再是成员的简单累加,而是所有成员的有机结合。分工让个体成员不再需要独立的完成所有的生存项目,比如筑巢、觅食、警戒、战斗、抚育.......,如果不进行分工,每个成员都必须单独的完成这所有的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成员必须具备每一项工作必要的技能,如果成员的先天条件不是很突出,那么为了获取这所有的技能他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每一个生命的总体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为生存而活动时间”在整个“生命期”中所占比例来衡量“生存效率”,那么“分工合作”无疑是提高所有成员“生存效率”的最佳途径。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其实这点很好理解,每个成员如果都需要练成全能型选手,相当于是搞群居组织的“重复建设”,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说,专业化的“分工”才是“社会”的关键。判断一个群体是否为“社会化群体”,“专业化分工”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分工越细,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有些动物群也会有临时性分工,比如狼群狩猎时就会有分工,但这算不得社会性分工,最多只能算分工雏形,算不得社会化群居。

  在动物界,人类的生理条件并不算突出,但人类最终成为了万物之灵,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同样属于灵长目动物,具有同样的祖先,古猿的后代成为了人类,成了地球的统治者;而黑猩猩的后代仍然是猩猩,仍然在丛林中寻求温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巨大的分野?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小孩在动物园里拿香蕉逗猩猩,猩猩得不到香蕉就对小孩吐口水,当时突然想到这两个生物体的祖先原本是兄弟,经过几百万年之后居然是如此的结局。为什么不是黑猩猩站在笼子外面逗人类的小孩?当时不胜感慨。现在想来,人类与猩猩之所以有如此大区别,关键原因看来是人类的祖先选择了走社会化分工合作的道路,而黑猩猩的祖先选择了走提高个体能力单打独斗“各顾各”的道路。分工导致人类生存效率大为提高,合作要求人类必须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流,必须分享个体活动经验,于是促使人类语言能力的飞跃,最终导致人类智力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成为了万物之灵。

  “分工”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合作”,分工必然导致合作,不合作分工将失去了意义。而合作却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信任。没有信任基础,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担当警戒的人与担当觅食的人,彼此不互信,那么警戒的人可能担心最终分不到食物,而觅食的人担心有危险时警戒的人先逃跑,那么他们都不可能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分工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那么信任是怎么来的呢?共同利益当然是信任的基础,但是,在信用建立起来之前,信任无疑于一场赌博,如何看待他人,是敢不敢“下注”的关键。如果信奉的是“他人即地狱”、“人人都是经济人”,用敌视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环境”,那么是不可能信任别人的,也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相反,如果相信人性本善,众生即佛,用友善的眼光看待“环境”,那么当然也就可以将自己的某些安全项目交给别人掌握,从而在信任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分工。当然,古人并不知道什么“人性本善”、“他人即地狱”这一类概念,也许他们只是凭本能信任了同类,也许人类的祖先比黑猩猩的祖先要笨,他们“傻乎乎”的相信了同类,“傻乎乎”的信守承诺,完全没有“猿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念头,而黑猩猩的祖先们却很“聪明”,他们甚至知道“人人为自己,就是为大家”这样高深的理念,于是他们选择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个猿奋斗精神”,于是他们就成了攀援能手,就成了抓鸟能手,就成了捕猎能手.........,成为了各各方面的能手,最终他们沦落到人类的动物园笼子里面逗小孩子玩。“笨蛋”古人成了地球王者,而“聪明”的猩猩却还继续在丛林中晃荡。这让我想起南街村的“二百五”与小岗村的“血手印”,看来这个世界确实更垂青于“傻瓜”。

  在序言中我提出了我对左右的判别标准,以此为标准,古人选择了社会化生存,属于丛林中的左派,而黑猩猩却选择了“各顾各”的自我奋斗,属于丛林中的右派,左派向左走,而右派向右走,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之后,人与黑猩猩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我们现在可以在猩猩面前仰起万物之灵的头颅,而不是相反。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要引出本篇帖子的主题——民主。因为人类选择社会化群居,所以人类才需要民主。丛林里面没有共同利益,所以丛林是不需要民主的,没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主。

四、“民主”的反义词是什么

  鉴于以往痛苦的经验,我不敢一上来就直接讨论“民主”,这个词语就象是某种开关一样,一旦拧开,有些人脑袋里面的“民主思想”就象自来水一样哗啦哗啦的直流,很多“民主传教士”恨不得将他们的“民主思想”直接灌到你脑袋里,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如果不幸呛了一口,则是千篇一律的“漂白粉味”——大都是美国民主基金会提供的“标准答案”,甚至连“联邦制”也被他们纳入“标准民主”模板之中,搞得你哭笑不得——这活儿也干得太糙了。当然,如果你继续追问,比如“民主的作用对象是什么?”、“民主的适用范围?”、“民主的定义是什么?”,那些“民主教士们”则往往给出千奇百怪的答案,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强坛的某网友,他的结论是“民主就象爸爸”,实在是让人忍俊不止。不过这也难怪,即使如俞可平先生这样的“民主高人”,也只能用“好东西”来描述他心中的 “民主”,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内涵,俞先生的答案仍然弥漫着“漂白粉味”。民主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看来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所以,为了避免成见的干扰,也为了让某些脑袋有时间自己思考一下,我不打算一开始就来讨论民主是什么,先来讨论民主对立面,然后再讨论民主的内涵。

  既然要谈民主的对立面,那么我们先从概念到概念,以形式对形式,先来寻找“民主”的反义词。“民主”的反义词是什么呢?“民主”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合成词,由“民”和“主”两个字构成,“民”指人民、公民、民众,总之是指普通老百姓;而“主”在这里是指“主张”、“主导”、“主持”,是掌管的意思。“民 ”“主”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指“由民众决策”,“由民众主导”,“由民众掌管”。在封建时代,与“民”对应的是“君”,所以在封建社会,“民——主” 的对立面其实是“君——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民主”概念实际上起源于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君权的反抗。“民”往往与“众”组合,而“众”的反义词可以是“寡”,也可以是“独”,所以,如果是强调社会决策过程,那么“民——主”的反义词就是“独——裁”。

  所谓“独”,就是“单独、孤独”的意思,也有“唯一、独一个”的含义,它的近义字是“孤”或者“寡”。中国古代皇帝往往自称“寡人”,也有叫“孤家” 的,这其实是凸显地位的一种称谓,目的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唯一性,就说皇帝这个位置天下唯有一个,其他人别去有这个企图,这个称谓也是为维护皇权统治而服务的。而所谓的“裁”,就是“裁决、判断”的意思。所以,“独裁”的字面意思就是“独自一个人裁决”。现在电视屏幕上,有很多古代的皇帝戏,通常是群臣唧唧喳喳吵嚷一番之后,大家弯腰鞠躬,来一句——“恭请圣裁”,然后就等着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寡人”裁决。这种决策机制礼貌点可以称为“圣裁”,但实质其实就是“独裁”。后来这种决策机制被继承下来,坐在椅子上的那个人不再自称“寡人”、“孤家”,而自称“三军大总统”什么的,群臣的名字也有改变,比如叫什么国务卿、副总统、国防部长什么的,大家也是在下面争吵一番,然后请“三军大总统”裁决,比如伊拉克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下决策出来的嘛(有支持有反对,最后还是由总统裁决的)。虽然这个总统怎么来的和皇帝有点不同,但这种决策机制和古代皇帝的决策方式是大同小异的。和中国皇帝不同,传说古代英国的亚瑟王,有一批圆桌武士,亚瑟王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会和圆桌武士坐在一张大的圆桌上平等讨论,大家投票表决,然后依据表决的结果进行决策。这种方式就和“圣裁 ”的模式有重大区别,我们可以取一个名字叫“圆桌武士制度”,这种制度后来也被继承了下来,当然名字也不同,比如有的就叫“枢密院常委集体领导”制度。

  也有网友说“民主”的反义词其实是“专制”。那么专制是什么意思呢?查了一下网络,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统治制度。剥削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专制一词,作独断解。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采用君主专制制,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实行专横统治。现多泛指由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中由个别独裁者独断专横的统治制度,如法西斯专制。专制一词现代也泛指一种思想作风。”】,可见,“专制”一词的核心意思仍然是“独裁”。而“独裁”这个词与“民主 ”在构词上有完整的对应关系,所以我还是觉得用“独裁”来作为“民主”的反义词更漂亮。

  但是,无论是“民主”还是“君主”,还是“独裁”,“主”的是什么?“裁”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民主】的【作用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回避。

五、公有制——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的作用对象到底是什么呢?任何理念、制度都会有适用范围的,这和数学中所有函数都有定义域一样,那么民主的“定义域”是什么?民主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很早就开始向“民主教士”们寻求答案,当然,向他们问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思考,“求真”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在前文中我曾提到过,“丛林”不需要“民主”,原因在于“丛林”里没有“公共利益”,每一个主体都是独立的,不需要相互依存,当然也就不需要相互妥协了,从而也就不存在共同的利益需要由“民”去“主”。“丛林”里面只有一条规则,那就是“神圣”的“弱肉强食”。不过,在现代“精英们”的口中,“弱肉强食”有时也会披上“优胜劣汰”的外衣,也就是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这里,“丛林”只是一个比喻,有点绝对化,现实中的丛林其实也是有共同利益的,只不过丛林中的动物一般无法主动的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自然的调节。

  人类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社会性群居意味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分工,有分工就需要协作,而任何协作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因此人类社会先天性的存在着“公共利益”,而“民主”则是管理“公共利益”的一种模式。所以,民主的作用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公共利益”。针对不同的主体,“公共利益”的内涵不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公共利益”是社群中“所有成员”的【利益交集】;而对于群体中某一个具体的成员来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则具有很大的弹性,弹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群体的依赖程度不同,另外一方面是个体成员的价值观有差异,而价值观是对“利益”的抽象。对于个体成员来说,“公共利益” 只是“个人利益”的一个子集。对于绝对自私的人,也就是那些信奉“他人即地狱”的人来说,主观上他们的“公共利益”也许为空集,“个人利益”在他们心中占有绝对地位;相反,在传说之中,曾经有过那么一批叫“共产党员”的人,主观上他们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重合,甚至连个人生死这样的顶级“个人利益”,都属于“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不过,无论微观个体在主观上对“公共利益”的态度是什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客观真实的存在着,这不以个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公共利益的大小与社会化分工的程度密切相关,社会分工越具体越详备,则社会成员的利益交集越大,从而公共利益就越多,公共利益越多,社会的整体性就越强,因而群体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就越强。人类社会要向前发展,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因此,人类的共同利益只会越来越多的。其实这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些基本生存活动,有哪一样我们能够离得开社会?哪一样离得开和别人协作?可能有人会抬杠——“我生活在农村,自己种地自己吃,自己纺织自己做衣服,自己建房子自己住......,我一切都自己来,不需要与别人合作”,先假设有这样一个桃花源似的地方存在,不需要用电,可以自己煮盐,有天然种子.....,也存在着这样一个超人,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即使这一切都存在,他仍然不得不被迫与他人进行协作——比如大气污染,比如水源的使用....。所以,严格说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独立的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影响到别人。也就是说,所谓的“个人利益”,其实只是群体成员心里面的一种假象。只有绝对的公共利益,而没有绝对的个人利益,这是人类社会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的。当古人猿选择合作谋生时,在那一刻它们就将自己的个体“典当”给了社会整体。古猿种下了“合作谋生”这个因,现代人收获了“社会大分工”这个果。有得则必有失,人类因而成了地球的霸主,成了万物之灵,但人类个体也因此失去了可贵的独立性,成了社会整体的一个元素。

  人类已经走上了“社会化”的不归路。选择了,就无法回头,世事大抵如此。所以,“社会化”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点无可逆转。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生相伴,人类其实一直都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挣扎,“人”不甘心自己被“社会”吞噬,但“社会”如同一片无边无际的沼泽,容不下任何个人“独立”的站在这片泥沼之上。老子也许是人类最先对“社会化”保持警觉的哲人,庄子则试图与社会保持“不抵抗、不强迫、不合作”的浪漫距离。为了对抗“社会” 对人类的异化,萨特喊出了“他人即地狱”的极端口号;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同样有人喊出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极端口号,他就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杨朱。但无论是道家哲学或者是存在主义哲学,都无法阻止人类的“社会化”趋势。理由很简单,人类无法拒绝“社会化”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不愿意当猴子,也就只能当人类了。

  既然“社会化”是人类的宿命,那么“社会化大分工”也就是人类的必然,而“公共利益”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公有制又是公共利益最强力的保障,同时,民主是“公共利益”的管理手段。所以,民主是公有制的必然要求,而公有制又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公有制,民主将失去作用对象;而没有民主,公有制将失去保障“公共利益”的能力。花了很长的篇幅,其实只是在说一个道理——社会化大分工要求公有制。而这一点前人早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

  就中国历史来说,在小农经济体系下,人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男耕女织,由家庭成员独立完成绝大部分必要的谋生活动,跨出家族圈子之外,社会成员彼此的依赖度很低,所以家族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并不大。因此,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体系对“民主”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而强调“血缘”与“尊卑”的儒家学说,“正好”符合小农经济体系下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于是以小农经济为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作为小农经济的上层建筑,二者相互促进,彼此完善,重农抑商,鼓励耕织,大力发展小农经济;同时推行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社会系统。这套系统在中国运转了几千年,也将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就这点来说哦,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居功至伟。但世间没有永恒的生命,有生则必有死,再好的系统都有它的实效性。windows xp系统是很好,但windows 7操作系统还是来了,再怎么留恋,升级仍然是不可避免。即使坚持一个人抱残守缺,但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系统无法运行任何新的程序。所以,“儒家思想”这套操作系统与“小农经济”的硬件搭配,确实曾经创造出了很多的经典“应用”,但环境在变化,社会需求也在变化,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承担起超量的“应用”(海量人口的多元需求)。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使用386的计算机搭配DOS4.0系统,我们能干些啥?

  既然“更新换代”不可避免,那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公有制经济”的硬件系统与“人民民主”的软件平台搭配,将是未来社会的操作平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主”?民主有什么作用?

六、什么是民主——民主是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

  如前文所述,生存和发展(自由)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目的。人类为了生存而选择了群居,为了发展而形成了分工,因分工而协作,因协作而产生了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有了社会,民主这个概念才有了主体,有了共同利益,民主才有作用对象。总之,“民主”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民主不是从天而降的,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那么到底该如何定义民主?以前和网友们讨论时,强坛上的老野叟网友曾经说过他所理解的民主:“大家的事情,大家共同在做主”,我对这种理解很认同。“大家的事情”,指的是公共利益;“大家共同做主”,指的是共同决策。公共利益是民主的内涵,而共同决策是民主的手段。所以,没有公共利益,民主将是空洞的;没有正确的方法,民主将不能有效实施。

  尽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共同做主”这个说法已经够清晰够简洁,但为了显得比较“专业”,我还是使用更“学术”的词汇重新定义一下民主这个概念。记得有网友曾经提醒,要当“专家”,千万不能忘了“机制”这个词,任何事情只要和“机制”一扯上关系,立马就会显得“高屋建瓴”,让人“肃然起敬”。这里老僧也实践一下,我对民主的“专家级”定义就是:“民主是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我相信这个定义是经得起质疑的,可能有网友会问:在前文中不是说是“公共决策” 吗?怎么这里又变成“共享利益”了呢?我想这点很容易理解,人们参与决策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那一份利益吗?在社会化分工的前提下,不就是害怕自己的劳动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吗?如果民主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追求民主?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民主不单单是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保障别人的利益,因此......”,作为一个立场左倾者,我并不否认这样的人存在,但无论是为自己或者是为别人,人们参与民主决策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支配公共利益。在前文谈自由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资源”是“自由”的物质表现形式,而“资源”的另外一个“马甲”又可以叫“利益”,所以支配公共利益又可以称为支配公共资源。几年之前,我曾经将“权力”定义为“支配资源的能力”,所以,民主其实也可以定义为“权力的共享机制”。民主的这几种说法,实质内容都一样,最终着眼点都在于“资源”——或者说利益。离开利益谈民主,如果不是无知,则是别有用心。

  无论民主采用什么样的定义,民主的实质内容都是“公共利益”,所以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具有实质内容的、真正的民主,公有制是必要的前提。没有公有制,再玄虚的民主手段,都如同镜花水月,只是一个虚假的幻影。但是,在与封建【君主】斗争过程中,当时新兴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们”(在中国已经不存在阶级,所以资产阶级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要消灭这个词语)已经霸占了“民”这一称号,所以由他们建立起来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民主”成了民主的通用表达格式。为了便于和他们区分,我用“人民民主”这个词来表示我心中真正的民主,由于这种民主在历史上由毛泽东首创,所以又可以称为“毛泽东民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我总是会想起马克思的这句话。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对应着一种社会关系,而每一种社会关系又有一整套的价值选项和行为模式,所以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最近电视剧《蜗居》很火,由于条件限制我没有看,不过这不影响我琢磨“房子”这个社会问题。对于个体来说,“房子”的本质是“安全自由空间”,无论是原始人的洞穴还是现代人的豪宅,提供“安全”和“ 自由”都是房屋的基本功能。“房子”能遮风挡雨、防止狼虫虎豹抵御大部分的自然侵害,这点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但“房子”还具有阻挡部分“社会约束”的功能,这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传说中的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其实就是房子阻挡“君权”入侵个体“自由空间”的一个例子。当然,这个例子其实很矫情,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独立的人,所有的人都是相互联系的。国王的“身体”也许进不了去,但他的“手”有太多的方式可以伸到房子里面去了。只要这个人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那么房子里面的安全自由空间就是相对的。

  很多人都用“生活的港湾”来形容“家”,“家”似乎是一个很神圣的、安全温暖的地方,一般来说也确实如此。房子是“家”的物质基础,无论是买的还是租的,哪怕只是一个草棚,房子都是“家”的前提。没有房子,“家”将失去其中大部分意义。但“家”之所以让人感觉安全和温暖,除了房子提供的安全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是【完全的内部公有制】经济。家庭内部的公有制,促使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协作,以家庭的整体利益为中心,一致对外。家庭之所以能抵挡部分社会规则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宽容,被社会规则限制的很多行为,在自己的家里往往可以不受约束,这当然就给人以自由的感觉。当然,现在有些夫妻之间也实施AA制,各人财务相互对立,也就是说在家庭内部也实施私有制,如果没有孩子(共同利益及共同责任),这样的家庭往往不能长久,迟早是会散的。不是夫妻分手散伙,就是“家庭私有制”的解体,没办法,两个人要一起长久和谐的相处,没有信任是不行的,而共同利益是信任的基础。家之所以为家,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所有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利益整体,而不是独立的利益个体。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家”是一般老百姓的家,那些皇族显贵们因利益而联姻的“家”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

  “家庭”只是汇聚了人的一部分社会关系,在家庭之外,还有学校、工作单位等等场所会汇聚另外一些社会关系,这些关系都比较固定,对个人的影响也较深远。另外还有一些临时社交场所,也会建立起一些临时性的社会关系,产生一些临时的利益联系。总之,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关系之中,无时无刻不与别人发生利益联系,要想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利益联系中获得“自由”——驾驭社会关系而不是被社会关系所驾驭,没有别的技巧可言,唯一的方法就是模仿家庭的运作模式—— 系统内部公有制,将所有的人的利益都纳入你制造的“蛋糕”之中,那么由这块“蛋糕”汇聚起来的社会关系将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造“ 蛋糕”的人的社会关系将处于信任和协作的状态,行动效率将会比较高,从而也会加速“蛋糕”的制造速度。善于制造“公共利益”的人,相对来说一定是比较容易 “成功”的人。所以,如果要想整个社会都象家庭一样的温暖和谐,那么社会也应该象家庭一样实施公有制,建立起坚实的公共利益平台,从而使社会成员之间彼此信任与宽容。

  前面谈了,对于个人来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层次,既然有结构和层次,那么不同的公共利益对于个人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与个人利益的距离越近,影响个人的利益越深远,则该项公共利益对个人就越重要。“国家举办奥运会”与“公司普调工资”同样是公共利益,但“公司普调工资”这项公共利益对个人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也重要得多。对于普通人来说,“决定是否举办奥运会”,与“决定是否普调工资”,这两项公共决策哪一项更重要?更愿意参与哪一项决策?以老僧的小人心态来看,恐怕更愿意参与“普调工资”的决策。看着某些小白领一边小心翼翼的迎逢上司、谄媚老板,一边义愤填膺、天怒人怨似的指责某国不 “大选”不“民主”,我真搞不明白他们追求所谓的“民主”到底有什么意义?这完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追求民主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么民主最终一定会被异化宗教信仰,成为一种不需要理由的仪式。那么,民主到底有什么用?

七、民主的作用

  写这篇帖子让我很苦恼,除了时间拖得太长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写这篇帖子的过程中,我对社会的未来感到了某种恐惧,长久以来我坚持的“社会化是人类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观点被动摇。人类因社会化而走出了“丛林”,不过我担心人类也可能因为过度的社会化而走进“蚁穴”——人类的社会分工可能被“生物性” 的固化,如同蚁群里不同职能的蚂蚁拥有不同的生物特性一样。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在所谓的“富二代”、“穷二代”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将“社会分工”通过DNA被遗传的先兆。考虑到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富n代”们拥有更强的生物特性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思考这篇帖子过程中,我对老子对社会化的担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极端个人主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句老话,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人将这句话错误的理解为“正”和“邪”这两个主体之间能力的此消彼长。实际上这句话针对的主体只有一个,意思是说某人的“道行”如果提高了一点点,那么相应的他自己的“心魔”就会提高很多。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的技能如果提高了一点,那么他的狂妄和自以为是就会增长一大截。现实往往也是如此,绝大多数人都会堕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趣的是,在金庸《天龙八部》的武侠世界里,少林寺的无名扫地僧也告诉萧远山和慕容博,少林七十二项绝技必须佐以相应的佛法修炼,不然迟早会走火入魔。而我经常在毛泽东的语录中发现佛家思想,比如上面的两个“务必”,第一个“务必”实际上是戒绝“五毒”中的“慢毒”,第二个“务必”与佛家六度中的“精进”很相似。大概是因为相同慈悲心肠,所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人类是否会因为“社会化”而走火入魔呢?我觉得有这种可能,但也不用过度悲观,“解药”还是有的,以我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民主”就可以避免人被社会过度异化。或者说,“人民民主”就是避免人类走进“蚁穴”的“解药”。

  “人民民主”为什么可以避免人类被社会过度异化?基于人民民主的公有制特点,在人民民主体制下面,每个人获取的资源大体相当(也可以说成是“共同贫穷 ”,反正穷和富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人是由资源滋养出来的产物,大体相当的资源会滋养出大体相当的特性,这是能保证“起点公平”有力的措施。资源上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而程序上的平等基本上都是扯蛋,不过我们的某些“鹦鹉们”孜孜以求却恰恰是程序上的平等,尽管他们本身可能就是资源贫乏者。只要大多数人拥有的资源相当,那么要想固化社会成员的分工则不太可能,人类因而才可以保持社会的多样性,也才能保持社会的活力。关于社会多样性,曾经与一位网友争论过,他认为现在的社会具有多样性,再变态的物质需求都可能出现;而我认为“共同贫穷”的时代才具有多样性,因为我认为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现象后面,其实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金钱;而在那个“共同贫穷”的年代,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没有集中在“钱”上,而是保持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兴趣和爱好。我认为,正是因为人民民主下的公有制,将人从生存压力下解放出来,所以社会才给人发展各种各样兴趣爱好提供了条件。而很多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是那些没有生存压力的“闲人 ”们搞出来的。

  所以,在公有制前提下,人民民主基本上可以保证人类社会具有起点公平、追求多样、信任宽容的特性。我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人类是不可能会走入“蚁穴”的,人民民主会象风一样,将社会高低起伏的沙丘给抹平,因而不会形成固定的山林沟壑。

  具体来说,人民民主具有两种作用。对于个人来说,民主是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所以人民民主主要作用就是将人类整体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自由的物质形式),公平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保证人类结社的初衷;而对于社会来说,人民民主会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关于这点下面详细阐述一下。

  很多人认为“民主”的效率低下,连《民主是个好东西》的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民主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一种机制。但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民主的效率低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些人心中的“民主”概念是指私有制下面的西方民主,他们通过观察西方民主行为特征,得出了“民主”效率低下的结论,西方所谓的“民主”效率确实低下,但原因不在于“民主”,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在于【私有制】。当然,根据老僧的定义,私有制下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民主,只有民主形式,没有民主内容。那么公有制下面的人民民主就具有高效率吗?可能有人会认为民主决策总是会吵吵嚷嚷的,同意的不同意的总是相互斗争,这怎么可能有高效率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只要看得更全面一点,一件事情从产生到完成,会经过决策和执行两个阶段,不能总把眼光盯在“决策”这一个阶段上。民主确实会导致决策效率低,无论人民民主或者西方的议会民主,都是一样。但伴随着决策效率降低,决策风险也在降低。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民民主体系下,“执行”效率会非常的高,而执行的准确率也会远远超过专制统治或者资本的金钱激励。《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叫“令民与上同意,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令民与上同意”要修改成“令上与民同意”,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内涵—— 左右共利,上下同心,生死与共,当一个群体为了某件事可以赴汤蹈火不顾生死,那还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又怎么可能做不快?所以,迄今为止,人民民主体制下的社会是最高效率的社会。至于具体的例子,我这里不再列举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有体会。

八、民主的手段

  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如何采集公众意志是公共利益能否得到有效共享的关键。投票是一种常见的表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时候举手、鼓掌、喝彩、起哄、“散步”、“打酱油”,甚至口水、皮鞋,都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不过,“投票”是比较规范的决策信息采集模式。但要让“选票”准确的承载个人的决策信息,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主体的平等的参与权,第二是主体完整的知情权,第三是主体处于完全自我控制状态。没有这三个基本条件,“选票”是无法准确的采集到“民意”的,那么“令上与民同意”也就是一句空话。如果“选票”没有准确的携带主体决策信息,那么“票决”仅是一场仪式,没有任何真是的“民主”意义。

  对于第一个条件,很重要,但也很好理解。针对某项公共利益,如果根本就不给你决策的参与权,那还谈什么民主不民主?所以,参与投票的权利非常重要。而投票往往发生在“会议”的过程中,因此参与权又体现在是否有参加会议的权力。我记得好像曾经写过一篇帖子,名字叫《“民主”就是“开会”》,有没有权利去开会,往往意味着你是否享受了该项会议的表决权。在很久以前,民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我觉得这是对共产党最大的褒扬,因为“会多”意味着共产党的决策很民主。会都多得让老百姓都厌烦了,可见当年的共产党有多民主。当年老百姓不珍惜自己开会的权力,搞到现在“与时俱”进后再也没有什么会可开了,想开会也没门,哪怕是打着“听证”旗号的会议,要搞到一张旁听证也是很难的。现在有资格开会的大都是非富即贵,小老百姓是没啥指望了。当然,每到年底,大领导们的慰问会往往还会点缀那么几个普通老百姓,不过这种会,即使让参与了,小百姓也只能在会上充当感激得“热泪盈眶”的道具,要想说点别的,那话筒可不等人。至于什么董事会、股东代表会议,这些会议就更没有小人物的位置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税”是确确实实的增长上去了,“会” 也确确实实的减少了,“会”和“税”终于处于了平衡状态,“会”和“税”终于可以合二为一了。那些“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先烈们可以含笑九泉了,在地府与先前的对手们创造一个和谐冥界。

  关于第二点,主体具有完整的知情权,这点是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真的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没有全面完整的信息,就不可能有符合自己利益的正确决策。完整信息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清楚的知道决策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是知道决策将对自己利益产生的影响。第一点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自己并不完全知道,知道的只是“广告”而已;对于第二点,大多数人也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由于信息不完整,还是会做出错误判断。对于这点,不得不提一下中国人民的创造,那就是所谓的“大鸣、大放、大批判、大字报”,这是人民在民主决策过程中,为了抵御虚假信息的欺骗,所创造出来的“信息雷达”。只要这“四大”一启动,人民的眼睛就真的“雪亮”起来,有些人喜欢玩“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所以将这些东西取消了。当然,从另外一角度来看,知道“信息雷达”的威力,所以必须取消,这也算是“目光如炬”吧,也还算是聪明人。当然,当年这“四大”与现在的互联网络比较起来,显然不是很方便。但本质上基本相似,比如说“大鸣”就好比是论坛“转贴、顶贴”行为,目的是拓展信息的传播范围;而“大放”则好比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将隐藏在后面的信息挖掘出来,揪出“老军医”一类的政治骗子;而“大辩论”就更容易理解了,论坛上网友们天天都在做,“周老虎”就是倒在网络“大辩论”面前的,实际上我很同情他们,无非是为了地方的小金库充裕一点,老虎毛没有摸到一根,倒是惹了一身骚;至于“大字报”,这就是网络论坛本身,是各种信息的载体。

  至于第三点,主体处于自我控制状态,这很显然。如果在饥饿或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这样的投票肯定是不会代表自己的决策意见的。北洋军阀当年就搞了很多枪杆子下面的投票,俄罗斯的叶利钦也曾经搞过同样的事情。这样的“民主”当然是可笑的。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更可笑的民主,那就是“大选”和“多党制”。将“大选”和“多党制”当成“民主宝贝”的人们,我只能说他们很可爱,但仅是可爱而已。大选从形式上来说,似乎是很公平的一种选举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与被选择,似乎很平等很合理。但问题就出在“知情权”这一点上。从上千万上亿的人之中,选择一个人出来,那么这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选民们如何获取候选人的准确完整的信息?所有的大选,选民们看到的“候选人”,都只是媒体塑造出来的“候选人”,候选人点点滴滴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的。通过剪切,媒体有能力塑造任何候选人想要的“形象”。这点媒体从业者们应该有深刻的体会。

  任何自然的信息传播方式,都是有损耗的,或者说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在电视综艺节目上经常有人玩这样的游戏,就是一排人站在那里,然后给第一个人看一张图板,那上面有一组信息需要传播,然后让他告诉下一个人,然后由下一个再告诉他前面的一位,这样一个个的传下去,最后一个人获取的信息往往与图板上的信息南辕北辙。这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记得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信息,说一个人熟知的人大概不足一百个,我们也可以自己琢磨一下自己的熟人,我们比较熟悉比较了解的人有多少个?熟悉与否的标准就按照你是否敢于投入你三分之一的积蓄与他合作做事。我自己反正数不出来几个,就算是每个人都熟悉100个人吧,假设信息每经过一次传递,失真度为5%(这已经算是高保真了),那么经过三次传递之后的信息真实度有多高呢?只有66.3%,这样的信息真实度已经很难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如果不通过广告,要通过“人对人”的直接信息传递,如果我们认为66%的信息真实度可以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那么能够有效直选的范围是多大呢?100的三次方,为一百万。也就是说,在100万人口之内进行直接选举,可能会比较有效。当然,我这里将假设条件放得很开,实际上我觉得在20万人的群体中,能选出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与直选比较,我认为议会选举就比较先进一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多级层层选举要优于直接选举。

  至于多党制,很多人把这当宝贝,似乎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多党轮流执政,实际上可以操作成多党轮流踢皮球,一个政党制造了问题,捞了一大票,另外的政党以此为理由,信誓旦旦的上台,然后制造另外的问题,捞了一大票,然后又被赶下台,这样几个政党轮流的扮红白脸,逗得选民们很开心,以为自己完全掌握着政党们的命运,殊不知傻瓜们被程序玩得晕头转向而不自知。多党政治就像是“有限责任公司”,玩不转时候是可以倒闭的,以倒闭欠的债就一笔勾销;而一党执政就象是无限责任公司,犯了任何错是得负责到底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与那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政党打交道。

  当然,上面这些所谓的民主在我的概念里都算不上民主,这里只是点评一下而已。真正的民主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真民主。

九、检验民主的唯一标准是社会资源分布状况

  一个社会民主不民主,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标准,那就是看这个社会的资源分布情况。前文我说了,民主是公共利益的共享机制,也可以说是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还可以说是权利的共享机制。总之一句话,民主最终必然是落在“资源”上。到底民主不民主,只要看看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就行了。道理很简单,如果老百姓真正的当家作了主,并且每个人真正的具有平等权利,那么社会资源的分配一定是倾向于最大多数的人群的。比如一个城市里,同样一条马路,这算是城市交通资源,如果专门留出了一条自行车道,那么这个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享受了比较充分的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那么“自行车族”的意志在交通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得到了体现;相反,如果不但没有自行车到,甚至以交通安全为理由,限制甚至禁止自行车上路,把所有的城市交通资源都留给了机动车,那么“机动车一族”的意志在交通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自行车族”与“机动车族”本来是可以在同一条马路上和谐相处的,按照人头比例分配就好了。但某些冲突制造者,偏偏要自以为是的偏向一方,于是挑起了“自行车族”与“机动车族”的对抗情绪,于是社会就越来越不和谐了。有时候某些人真的是自作孽,想要同情他们都找不到借口。

十、后记

  这篇帖子拖了很长的时间,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主题,利用零碎时间分段写贴。如果帖子有前后不连贯的地方,请包涵。实际上这篇帖子是我的一个思考过程,结论并不新颖,仍然是“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真民主”。之所以写得这么长,一是想试试自己能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二是因为我想从人类选择结社的时候开始探求民主的起源。这两点做得都不是很好,主要原因看来还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