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论马克思主义的ABC
——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ABC(基础知识),必须清楚。
干社会主义,如果连“什么是社会主义?”也没有搞清楚,这叫什么?这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它“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敌人也承认的。”(列宁:《卡尔·马克思》)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可以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决不能改变它的本质属性。否则,这就不是“发展”,只能是一种背弃。
任何事物都拥有很多属性,但必有一种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事物的性质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比如一张书桌,它有几何形式的属性(如方的、圆的、长的等),也有材料性能的属性(如木质的、钢质的、铝质的、塑料的等),还有功能作用的属性(如饭桌、茶桌、办公桌、书桌等)。然而,要界定书桌而不是饭桌或其他什么桌子的,则必须是它特有的功能属性。于是,功能属性也就成了书桌含义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它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固有属性,也就是该事物所特有的——非其它事物所能共有的属性。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里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质上就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有人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粗一听,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稍加推敲,问题就来了:
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要科学界定某一社会制度的性质(本质),只能从社会制度本身结构中——生产关系上去寻找。非如此,必然言不及义。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算什么?能算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其他社会制度特有的本质属性吗?
很明显,这一表述,根本没有触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充其量,这只是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无非是讲: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部分目标。因此,它不可能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
何谓“解放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直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就会发生。通过革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使生产关系重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近代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就是如此。
所以说,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会议上的讲话》)但是,“社会主义革命目的”并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这是两码事。
“发展生产力,”这也与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本质属性不沾边,它只是所有社会制度的共性。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是什么社会(不管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只要当生产关系尚未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总是在向前发展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部分价值目标。具体的讲,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并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过渡。
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一个“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要提出“一化三改”(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什么要到1956年后才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因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经济成份就是三类私有制经济,需要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是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因为社会主义占主流的生产关系是不能容纳私有制经济的。
再从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制度看,人们判定某一社会形态的性质,也无一不是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关系——这一特有本质属性上考虑的。
生产关系是指适应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建立起来的物质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表现为:社会对生产资料(包括工具、劳动对象)和对劳动者的占有状况。
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本质属性,也就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已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五种比较主要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比较这五种社会的生产关系,人们就可从中看到各个社会本质的异同。现列表如下:
五种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比较表
社会形态 |
统治阶级 |
生产资料 |
劳动者 |
原始社会(公有制) |
原始公社 |
公共占有 |
平等、协作 |
奴隶社会(私有制) |
奴隶主阶级 |
占有 |
占有 |
封建社会(私有制) |
封建主阶级 |
占有 |
不完全占有 |
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 |
资产阶级 |
占有 |
不直接(间接)占有 |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 |
全民与集体 |
公共占有 |
平等、协作 |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原始公社所有制。这是远古时代一种公有制的社会制度,生产资料为原始公社成员所共有。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共同劳动;产品公有,公社成员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奴隶主所有制。它是一种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奴隶);奴隶被强迫劳动,劳动成果为奴隶主阶级独占;奴隶只是奴隶主的财产和“会说话的工具”。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封建主所有制。它也是一种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封建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农奴有些许工具和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者;并迫使农奴以劳役和实物的形式向其交出所创造的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所有制。它是近、现代历史上一种私有制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不直接(间接)占有劳动者;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所建立的近、现代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形式占有生产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产品为全民与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
如果对以上五种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进行比较,人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原始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公有制的社会;所不同的只是两个社会所处的时代不同。经过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两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明水平也大不相同。
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都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都由不同的统治阶级(奴隶主、封建主和资产阶级)所占有;所不同的是剥削阶级对劳动阶级人身占有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是“完全占有”(掌握着生杀大权),封建主对农奴的占有为“不完全占有”(农奴虽依附于封建主,但已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是“不直接占有”——即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实现间接占有。因此,尽管从所有制角度来讲,三种剥削制度本质上没有差别;但从劳动者的人身自由程度不断宽松来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原始社会所以被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是“原始公社所有制”;
奴隶社会所以被称为“奴隶社会”,就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是“奴隶主所有制”;
封建社会所以被称为“封建社会”,就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是“封建主所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所有制”;
同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难道不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吗?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无产阶级专政不可丢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则是整个共产主义学说中的一部分。对此,毛泽东的理解是: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一个思想体系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以后,不可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这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明确的表述: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单行本第22——23页)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社会。所谓“过渡”,就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各项条件。为了保证这一“过渡”,社会主义时期在政治上必须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那么,社会主义时期为什么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呢?马克思认为:
“我们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笔者按:即社会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同上,第12——13页)
因为有“旧社会的痕迹”,这些“痕迹”需要逐步清除;而共产主义社会又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成新社会的条件需要不断创造,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是无法实现的。马克思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时指出:
“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况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同上,第14页)
要实现上述条件,需要在社会主义阶段从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文化的对整个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变革,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谁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呢?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
只有无产阶级能担任这一历史重任!因此,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才能保证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共产主义运动——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上述的理论的正确性。
回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难道不正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不时地犯有“左”的或右的路线性错误),特别是从苏共20大推行“全民党”路线以后——彻底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使社会主义社会被“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吗?
回顾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难道不也是因为未能正确地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先后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困难与挫折的吗?
可见,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在政治上正确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确实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有人以“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由,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自以为是的概括,但实际上曲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任何人,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只要是曲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客观结果必然是背弃社会主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得在政治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也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人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怕谈无产阶级专政,其结果就是背弃社会主义。这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