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社会主义理想社会原理研究·
——2018年2月22日:为最有希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左派朋友们撰稿。
认真理解《宣言》中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王成山
按:2018年2月27日至28日,网站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研讨会,这是王成山老师为本次研讨会提供的专题文章。
引 言
马克思1842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历经25年于1867年在《资本论》第一卷结尾处做出了科学论证: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1]P299-300
许多社会主义者,首先是通过早于《资本论》发表20年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但遗憾的是,《宣言》发表170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历经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文化革命三大革命运动,未及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于其中审慎斟酌当时的工人阶级及各派社会主义者的接受能力,运用通俗易懂的经验科学知识,而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思想,即蕴含其中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宣言》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只要稍微认真地阅读《宣言》全文,便可发现它除了在第二章结尾说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此外,再也没有对未来新社会进行过具体的描述”。甚至认为上述这段话,是“用解决个人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整个社会问题……与整个《宣言》精神相违背”。
撇开《宣言》精神不说,关于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描述,其本身恰有一段要旨内容作了说明:“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实际情况是,其第二章即[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整章[2]P414-422而非结尾,以并不难理解的特有方式,专门作了具体而系统的描述。
一、围绕“一般的所有制”阐述重建个人所有制形式
《宣言》第二章用了很大篇幅,以对资产阶级责难的批驳方式,多角度阐述社会主义所有制[①]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一)以反驳口吻揭示共产主义的肯定性、否定性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宣言:共产主义肯定一般劳动者的财产形式,否定特殊的资产阶级的财产形式。即人们长期来不甚关心的共产主义的肯定性特征内容,和人们主要关心的否定性特征内容:“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②]
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废除即要否定资产阶级所有制呢?
《宣言》所述的特殊原因如下:“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废除即要肯定一般的所有制呢?它既是一般个人的所有制,却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取而代之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
对此,《宣言》作了如下系列描述。
(二)借以共产主义的肯定性特征阐述一般所有制的积极属性内容
1.《宣言》以批驳性的肯定口吻,即以不废除口吻阐述了蕴含于一般劳动者所有制中的两个积极属性内容: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两个科学要素内容。一是劳动者依靠“自己劳动得来”的按劳分配内容;二是劳动者依靠自身的经济整体存在而得以自由独立活动的“个人财产”内容;即个人财产是个人的一切自由独立活动基础的经验科学内容——“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1)从上下文联系上看,这里阐述的作为一切自由独立活动基础的个人财产,显然是对一般所有制的实际形式,即蕴含积极要素的劳动者个人财产形式所作的具体说明。或由于《宣言》的篇幅内容和叙述结构等原因所限,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场合用以解答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疑难问题所阐述的一般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推本溯源,还只是蕴含于一般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中的、具有积极属性内容的个人所有制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原有的、实际存在于原始公社中的三种所有制形式之一的典型表现形式,即原始公社的以土地所有者为独立主体的、完整占有自己劳动成果的个人所有制形式。
(2)许多研究者论及社会主义所有制建设的参照形式,即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对象性形式,往往误解为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③],而不是《宣言》所述的一般的所有制、或蕴意其中的个人所有制形式。《资本论》上述科学结论段的相关章节指出:“诚然,这种生产方式在奴隶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中也是存在的。但是,只有在劳动者是自己使用的劳动条件的自由所有者……的地方,它才得到充分发展,才显示出它的全部力量,才获得完整的典型的形式。”[3]P298
(3)那么一般的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完整的劳动者财产形式,也即原有个人所有制的典型形式是怎样的呢?这里引马克思在原始公社制度研究中的一例阐述为证:“个人所有制表现为公社所有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除了存在于公社成员的集会和他们为共同目的的联合中以外,完全不存在”。[4]P737,731-735(段落中的黑体字均为原著所加)
2.《宣言》接着把个人自由独立活动赖以的、蕴含积极属性内容的一般所有制,也即个人所有制形式,明确地和两种面貌不同的、具有《资本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双重否定内容的私有制区分开来——既和劳动者所有制的不完整的、多少有些特殊的小私有财产区分开来,又和异己性的集体的产物,即已经具有社会成员共同运用的社会力量性质的大私有财产,也即不再能为分散的个人所使用的具有资本属性的社会财产区分开来:
(1)“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2)“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被运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三)以多种肯定方式详解具有一般所有制属性的社会主义个人财产形式
1.《宣言》然后以四种财产的类比方式,具体阐述了共产主义既肯定公共财产、又肯定个人财产,既否定资本财产、又否定“社会财产”的两方面特征内容,即措意阐述了具有公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两种财产形式特征的、因而不再具有私有制及其阶级属性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性质:“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2.不仅如此,循着《宣言》围绕劳动者个人财产所作的批驳性阐述的逻辑思路,这一句犹同点睛之笔的话语,即以批驳口吻反过来强调共产主义是社会全体成员都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也不失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个人所有制的一个悉心说明:“可见,你们责备我们,原来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3.《宣言》把社会主义财产直接阐述为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个人财产,这就使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般的所有制、也即劳动者的原有个人所有制形式的重新肯定之意,更明确了:“你们说,从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不再能变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的时候起,就是说,从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财产的时候起,个性就被消灭了。”
4.紧接以上为社会主义个人财产所作的与人的个性并无抵牾、且要借以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恢复每个人独立个性的辩护性阐述,《宣言》又把社会主义财产直接阐述为每个人都有权占有的共同活动的产品,即与其中所说的社会产品,也即上述的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段对每个人的占有权力和他们的社会产品关系的同一性阐述,也等同于阐述了具有公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两种财产的辩证统一性质的、不允许剥削他人劳动的社会主义个人所有权特征。
显而易见,《宣言》从共产主义肯定性特征的角度所作的,即围绕劳动者的个人财产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所作的、由抽象到具体的一系列阐述,已经说明了既具有个人自由独立活动基础的个人所有制特征,又具有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运用的即社会生产方式意义上的公共财产、公有制特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内容。
总的说来,既然个人的一切自由独立活动基础的一般所有制形式,即抽象意义上的、或者说《宣言》未及阐明的原有意义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即原始公社成员的、以自给自足的松散性联合关系为基础的个人财产形式,以及它的历史发展形式——公社“把土地分配给个别人……这是无法限制的个人所有制的开端”[④]——表现为蒙昧时代成就的、主要存在于奴隶制、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中的,以个人占有的分散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劳动者私有制,已经被文明时代成就的共同占有的集体生产方式所战胜,那么进一步说来,社会主义所有制——肯定的一般的所有制——重建的新个人所有制形式,及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是怎样的呢?
二、通过工人革命进程阐述重建个人所有制形式
(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生产方式
重建的新个人所有制的集体生产方式[5]P246,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只所以具有公有制性质、只所以称为公有制也即社会所有制的根据。作为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客体性条件,即现代工业生产力引起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关系,《宣言》除了上述的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共同运用的公共财产外,还有以下比《资本论》科学结论段所属章节内容更进一层次的阐述,依次为:“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全部生产集中”。所以如此,因为所属章节的那些阐述,是出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现状而作。“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这些内容,还只是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客体性内容原有的、散乱的、各个局部的和对立的关系,即“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还不是上升为社会否定结果的更高阶段的新社会因素,即通过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主体性内容——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活动的变革方式,把其客体性内容的即社会生产方式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关系“提升为社会的原则”转化而成的——“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法文版《资本论》同段阐述语)的——公有制关系。[⑤]
(二)两种主体性关系不同的新所有制形式
在批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消灭私有财产的种种责难以后,《宣言》也与《资本论》同样且非常具体地阐述了两种主体性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即阐述了看起来相似——都以客体性的生产工具的公共使用也即共同占有,这种同一公共权力的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但却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主体关系实现出来的财产形式,即以循序相承的两种新社会组织关系为媒介的、公有制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两种新所有制形式。
一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的奠基性所有制。二是“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的落成性所有制。
《宣言》并且以代替旧社会的概念形式,和劳动者个人重获自由独立活动条件的新社会形式及其组织原则内容,把两者区分开来:“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⑥]
我们再认真地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这些专门阐述。
(三)无产阶级公有制和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的性质
1.以工人革命的政治性国家组织为媒介的财产形式——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的公有制形式,即人们通常实践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只是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其中的一切生产工具集中的公众权力,将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所有制的发展进程中失去政治性质。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国有制、全民所有制的公有制,作为资产阶级旧社会本身无意中成就的对立面形式,只是“政治上的过渡”形式,并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而用来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重归生产主体个人的规定性形式,则是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的财产形式;这当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阐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形式。
2.以无产阶级国家组织为所有制主体的、集中生产工具的公众权力,作为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同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共同占有成就的主体性内容,将伴随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进程逐步失去政治性质,即消灭了他自己的阶级统治。但通过他变革旧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新社会因素,即生产工具公共使用成为社会原则的一切生产工具集中方式——同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共同占有成就的客体性内容,《宣言》先已在第三章阐述为“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将再以社会实际存在物的个人为所有制主体及其生产性联合体组织为媒介重新地表现出来。
“这个转化而成的他物还必须重新被吸收回来”。生产资料的公共使用也即公共财产,只有当他是每个人财产的整体关系的自身转化形态,每个人在生产运动中的主体地位才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随着劳动者的主体关系也即他的产品关系在最需要民主管理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提升和确立,而对无产阶级关系的扬弃,代之完成人类生产方式的伟大变革的,是以联合起来的个人为所有制主体的全部生产集中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财产运动重新复归生产一般的出发点、并体现其普遍性地发展趋势的——全部生产工具归属于每个人手里的、自由联合生产的公有制生产方式。
3.显然,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具有以公有制生产方式为社会原则的社会所有制性质,因而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从社会角度看,如果说重建个人所有制创造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条件,那么重新的公有制生产方式,则创造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条件——“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现在不可胜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庞大社会堆积,作为人类历史共同性的劳动产物,不应该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吗?从个人角度看这种公有制生产方式,实际上也就是“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6]P209才能使个人获得充分自主活动的现代生产规律性要求的全面体现。
4.社会主义所有制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财产形式。这其中联合起来的新组织关系和个人的新主体关系的双重定语清楚地表明:其核心内容是联合生产组织中的个人所有制形式。概括说来,在借以无产阶级国家组织实现的、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的联合体这一新社会形式中,每个生产者重新依靠自身的经济整体存在——劳动者片面的、只有人自身生产力的异化状态被终结,失去的自然和劳动创造的两方面生产条件关系被恢复(其中自然的土地共同占有,它之上的劳动创造个人所有),从而每个劳动者重新成为“完整的人”——以非政治性的社会联合进行社会生产,每个人手里的生产工具在生产中仍然具有公共使用、也即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社会的”财产性质,且又在这种联合关系中重新自由独立活动专属于他的、直接构成“共同生产中的一定份额”的、与其主体生产力相适应的一份客体生产力的辩证性个人财产形式。
(四)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的生产组织关系
无产阶级国家组织的公有制所负的使命是,在运动进程中发展出可以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联合体生产组织。他的原则内容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可以说是《资本论》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内容的原版阐述。其中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关系,和作为其生机神经的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性内容的双重蕴意清楚地表明:社会主义生产组织,是彻底代替阶级社会及其国家组织的——包括借以实现它的无产阶级国家组织的——划时代的、非政治性的社会生产组织,是生产工具重新成为个人的财产、并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联合起来的自由劳动集体。概括说来,是保证每个生产者在符合联合体原则的(直接或间接的)集体生产活动[7]P187-188中, 充分运用计量个人生产费用和成果的按劳(进而按需)这一主要分配方式得来的个人专有的公共财产份额,以重获个人不再受剥夺的、自由独立活动的联合性组织关系。
这种联合组织关系,既然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条件的、“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真实的集体”的生产性联合关系,那么其性质就不同于以变革旧生产方式手段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无产阶级国家组织的,也即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工人阶级反抗组织的政治性联合关系。当然,更不同于资本为自身增值而组织的“假冒的集体”的生产性联合关系。作为真实的、划时代的“实际聚合”组织关系,也不同于原有个人所有制的“不是表现为统一体”的,那种排斥社会生产、只同自然产生的狭隘生产界限相容的松散性关系。总之,社会主义个人财产及其联合组织关系,是扬弃了文明时代的分散的孤立的个人性质,而在其成就的社会生产、集体生产方式上,既保存了人的自由个性、又复归了蒙昧时代的合乎人本性的社会的人的社会个性,从而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重新组织起来的联合型生产关系。
(五)从两种所有制性质看重建个人所有制结论的两层意义
《宣言》的这些阐述,已经说明了无产阶级国有制这种带有旧式暴力性质的公有制形式,作为财产的属人关系、即有个性的主体性关系暂时虚空的社会所有制形式,所具有的变革生产方式手段、并在发展进程中消灭了它自己的阶级统治的过渡形式性质。这也说明了《资本论》所阐述的资本主义共同占有成就的主体性内容,即工人阶级的反抗型公有制——剥夺少数掠夺者的社会所有制,所具有的过渡形式意义。也就是说,作为新旧社会之间的联系桥梁,它本身并不具有代替旧社会的新社会性质,而是仅具有过渡意义的变革手段形式。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或如前述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撇开失去阶级属性变革成为辩证关系中的社会财产含义,就其垄断的社会力量含义而言),也可以看作是共产主义对具有自身属性的过渡性社会力量形式的否定性特征内容。正是由于共产主义是包括了工人革命自身的否定环节的财产关系的双重质变运动,前两个时代所造就的两种消极因素——生产关系的狭隘性和对抗性,才得以扬弃,综合其成就的两种积极因素——生产资料的属人性和社会使用性的主体关系,才得以产生。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说明了无产阶级国家组织在其革命进程中借以一切生产工具集中的变革手段形式——无产阶级国有制形式,而得以实现的真正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以每个人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和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也即“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是矗立在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即彻底摆脱了阶级统治性质的、全部生产集中的公有制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以全社会联合的生产组织为媒介的、生产资料属人关系真实具体的个人财产形式。而这些说明,同《资本论》设想结论为此而作的说明,在本质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所有制作为重建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形式的意义,在两部著作中具有无可辩驳的相互印证关系。
(六)《资本论》设想结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内容
《资本论》自由人联合体设想结论,是马克思为使人们了解未来社会形态而对重建个人所有制关系的一个总体性阐释。这里提及主要内容如下,关于公有制生产方式,他写到:“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关于联合体个人生产的经济规律,他写到:“按照预先商定的计划”;关于其中的个人所有制形式,他写到:“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专有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联合劳动者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关于按劳分配(同商品生产对比说来的)方式,马克思阐述了个人生产份额的分配及其决定的个人生活份额分配的两方面计量关系:“劳动时间计量每个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占的份额,同时也计量每个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消费部分中所占的份额”;关于每个生产者在联合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产品的具体关系,他写到:“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8]P194
三、总 结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述涉及的其他问题
1.《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中,似有重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悖论然而并不能成立的两例阐述,为许多研究者津津乐道。对此,笔者拟有另文具体解答。这里简扼说明如下:前例是马克思在把社会主义个人“只当作劳动者”[9]P364的意义上所作的,因而其内容并不是对社会主义个人的所有者关系的否定,即未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含义;后例是恩格斯运用社会主义改革行家杜林先生所仅能接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单方面“公共的关系”、及其涉及的个人消费品关系,借以解答的主要是辩证法原理问题,并不是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辩证性所有制形式所作的专门和从全面关系来说的阐述。
2.至于以这些著述为依据,形而上学地引伸出重建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这类空想社会主义观点,马克思在对劳动者原有的客观生产条件解体为外在的关系,劳动者只有生活资料的财产这种可能的所有制形式的阐述中,即在对资本主义否定的(自然存在的和劳动生产的)两种生产条件所有制的历史形式的研究中,曾经专门作过阐述:……“对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的第三种形式——如果不是归结为奴隶制和农奴制——不可能包含劳动的个人对生产条件,因而对生存条件的关系。”[10]P754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灭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独具的特征。我们应给予《宣言》出于经验科学的系统阐述、而《资本论》则给予理论论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不废除特征蕴含的肯定一般所有制的核心思想内容,即私有制自身的双重否定结果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产物的生产工具公共使用方式上——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社会生产、集体生产方式上,重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意义,以充分重视。应给予借以实现其形式的、作为变革手段的无产阶级国有制,即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工人阶级公有制——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的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意义,以充分重视。那么在历经一个共产主义甲子年(1920~1980)弯延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四十年来的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以后,劳动人民和无数革命先烈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也就可能回归人的彻底解放和复原的现实社会形态,即社会科学论证的、比之“初级阶段”这一过渡形式环节更进一层次的意义上了。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和恩格斯发表《宣言》170周年之际,《宣言》蕴含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思想——《资本论》结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意义,现在已得以正确理解。有鉴于此,笔者谨借《宣言》当年震世惊俗的开首语,以深陷社会主义战国时代危境未及解脱的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不断探索的、凝聚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心血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内容,以萦怀祈福人类和平进步之心,作为本文结束语:
一个人间“喜剧”的幽灵,通过国家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在现时代的社会生产过程中重建个人的所有制、及矗立其自由联合生产关系上的人类“真正民主制度”[⑦]的幽灵,在中国—全世界徘徊!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
男、初中文化、1950年4月人,江苏省徐州市四方铝业有限公司(原江苏铝厂)退休职工。1980年出于多年工厂生涯经验,由音乐爱好转研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经济规律——1996年与徐州市委党校学报教授合作发表【“重建个人所有制”访谈录】,2013年《马研网》赐发拙稿【弄懂《宣言》中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通信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煤港路铝厂宿舍2-1-402室 邮政编码:221000。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改用共产主义,但另外也用社会主义这一在他们看来比较准确的词来阐述新社会形式。因而本文除原著原义摘引外,循用同一概念。
[②]德、英语著作的汉译本中的所有制一词,是根据中文用词习惯而译,实际上在原文中都是财产。参见:马家驹【所有制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经济研究》(J),1981,5。马克思也总是把“财产归结为对生产条件的关系”,而“不是对消费条件的关系”——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744-745。
[③]例如,理论界中迄今没有疑义的、仍不失为典型的论述:“重新二字很耐人寻味。其实,这段话前半部所讲的‘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就是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的封建社会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这段话后半部把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所有制的建立称为‘重新建立’,就是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个人所有制而言的”。参见:梁万成【马克思讲的“个人所有制”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吗】,《江准论坛》(J),1981.2。
[④]马克思这一著述的新译文是“……绝对的个人所有制”。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P535。文中采用的是早期版本的译文,因为它对个人所有制向私有制发展的关系的描述,较为吻合。参见:《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P204。
[⑤]领悟《宣言》的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的个人财产形式阐述,再理解《资本论》的以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阐述,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所有制作为公有制也即社会所有制,是在生产方式意义上说来的所有制关系。而把社会主义所有制仅仅看作公有制,不看作重建个人所有制,或可以说是起因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一个不幸事件——大列宁4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21岁被杀害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时差很久以后查阅到他的狱讯记录着:“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我们相信,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他的充分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劳动组织给工人提供充分利用自己产品及个人的经济的独立性可以保证他各方面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参见:1987年5月X日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消息”报)——所至的、列宁和他的十月革命战友及以后的社会主义者们,不得已为之的世纪性“悬案”(参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197-198)或百年谬误。
[⑥]这里不妨说明,《宣言》的暴力概念意为国家机器。参见:吴应均【关于《宣言》中的“暴力”概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1984,1。
[⑦]《法兰西内战》对“公社”即无产阶级公有制的性质的阐述,表现为积极否定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既然它奠定了新社会的基础,于其中阐述的这个基础上的“真正民主制度”,可以理解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新社会形式。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101。
相关文章
-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影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四)
- 郝贵生: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一)
- 全球生产体系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 岳青山:高举《宣言》旗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郝贵生:谈谈《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思想
- 尹汉宁:《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历史观
-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 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
- 郝贵生:论《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 《共产党宣言》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 《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阶级开创新世界的纲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