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经有人给我发消息,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位朋友,指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中的内容。马克思是这样写的: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恩格斯的版本,这一条是这样写的(没什么差异,更加易于理解一些):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总之,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想要突破旧的唯物主义,却并不成功,因为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并没有做正面的阐述,但是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的东西。但是,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当做在历史中行为的人去研究。”也就是不论正确的认识自然界还是人,都需要有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费尔巴哈没有迈出这一步。“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
所以,恩格斯多次指出,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者。那么,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人类实践,与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黑格尔那里,因为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都是“意识”的外化或者异化,对象化是异化的一种表现。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这是他的必然结论。马克思的观念与其有巨大差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评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同自身对立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并且同抽象思维对立的对象化,被当作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
也就是完全找错了方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间不远,马克思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有延续性。在《手稿》中,马克思谈的人类实践,基本就是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对象化,就是指人通过劳动生产劳动产品,作为结果,人的劳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产出了人想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没有人的劳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对象化了。所以马克思说这也是劳动的现实化。只有在私有制下,(“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对象化(现实化)最终表现为异化。
进而,马克思认为,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劳动、生产,人能改造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合二为一。马克思把这种关系中的自然界称为对象性的,因为人有意识,人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来改造世界的;另外,马克思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称为对象性的。在这些关系中,存在着对立的两极:要么一极是“人”,另一极是人会去利用和改造但是又受到其制约(不能随心所欲)的“自然界”,这两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了什么是“人”;或者,一极是“劳动者”,另一极是占有生产资料并从而占有劳动者的产品的“有产者”,这两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也就是阶级差异。在这些关系中,“人”或者“劳动者”这一极是能动的,代表人与动物不同的独特本质的,而另一极则是为能动的这一极提供物质基础的,当另一极也是人的时候,顺便把产品也夺走了,于是对象化、物化成了异化。
主要就是这么回事。至于拉普拉斯妖,和这个“对象性”没什么关系。马克思也不否认存在完全与人无关、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界。拉普拉斯妖这个设想,本身就是荒诞的,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有人研究它。很简单,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妖就是上帝。但是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且掌握了所有信息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判断未来。偶然性总是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宇宙不持机械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掌握了全部信息也不可能完全预知未来。
所以,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其实,马克思的对象性、感性这些概念,本身也是受到费尔巴哈的强烈影响。因为在费尔巴哈那里,当他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反对旧唯物主义的时候,存在一个“感性-对象性”的逻辑。但是费尔巴哈老先生显然不是像马克思这么思考问题的,所以虽然马克思使用了他的概念,但是内容完全不同,还批评了费尔巴哈。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马克思使用了更多的黑格尔的概念,但是内容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名,在黑格尔哲学里翻来覆去的穷折腾,其实是瞎胡闹。我特别看不起这些人。
不过话说回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后来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意识到市民社会是理解法、国家关系的基础,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的。所以,恩格斯说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天才萌芽”,还不是新世界观本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