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说分散的,落后的工人阶级根本算不上一个阶级,因为没有组织起来,所以没啥战斗力,别看整天嘴上说着要把资本家拿去挂路灯,实际心里都惦记着自己也成为资本家。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没有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也是一个阶级,这话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说的。
“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劳动者。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资本来说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马克思,贫困的哲学》
马克思这话说得很清楚,只要这批无产者处于同等的地位,有共同的利害关系,那大家就已经形成了一个阶级。
之所以我们会觉得分散的工人阶级算不上一个阶级,是因为这个阶级还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
啥意思呢?
工人阶级的运动,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发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马克思说的“自为”阶段。
“自发阶段”的意思很简单,它是一种还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之内的斗争阶段,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斗争阶段。这时候大伙儿头脑里的意识都是资本主义的意识,既然是资本主义意识,那大家想的可不就是赚钱发财这事嘛?这并没有啥好奇怪的。
自发阶段的工人运动一开始一定是被动局面下的应付状态,因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剥削,生活越来越艰难,于是选择独身、躺平、摆烂之类的操作来缓解一下。这种操作其实跟封建社会时期农民求求神,拜拜佛之类的没啥本质区别。等到发现缓解不下去的时候,接着就是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比如游行、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争取点社会福利,以及有利于自己阶级的法律等等。
但是这种经济斗争,实际上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处境,因为它始终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之内进行的一种斗争。资产阶级很容易就将工人的这种经济斗争分化瓦解掉。分化瓦解的手段,就是资本主义体系里的竞争。
恩格斯把这种竞争关系描绘得十分准确:
“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个战争,这个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为了一切而进行的战争,因而必要时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仅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进行,而且也在这些阶级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人挡着另一个人的路,因而每一个人都力图挤掉其余的人并占有他们的位置。工人彼此竞争,资产者也彼此竞争。机器职工和手工职工竞争,失业的或工资低的手工职工和其他有工作的或工资高的职工竞争,并力图把他们挤掉。工人彼此间的这种竞争对于工人来说是现代各种关系中最坏的一面。这是资产阶级对付无产阶级的最有力的武器。”——《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即使工人阶级面临这种状况,开始组织起工会来避免这种无休止的内耗,但是依然无法消除这种竞争,反而是变成了工会之间有组织的分裂,就是列宁所说的工联主义。工会与工会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无法团结起来为整个阶级利益去斗争,于是最后只能寻求与资产阶级合作改良。
其实恩格斯说的这个竞争,就是内卷,一开始是分散的内卷,以后会逐步的发展成有组织的内卷,但是根本上还是摆脱不了内卷的实质。
这种在资本主义的竞争框架内,以争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斗争,我们都可以统称为自发阶段的斗争,它也是一种阶级斗争。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斗争,工人斗争都是这种自发斗争。直到后来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提供了一种把自发斗争上升到自为斗争的可能性。
我们说的自为斗争,也叫自觉斗争。它跳出了资本主义框架的束缚,不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斗争,而是在为经济利益斗争的同时,把目光放得更加远大,开始为争取国家政权而斗争。一句话总结就是“既要钱,也要权”。
要实现这一点,避免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所麻痹,为资产阶级暂时的改良所迷惑,就必须要有一个马列主义的先锋队把他们组织起来,然后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实现了无产阶级的专政,他们争取来的经济利益才可以得到根本的保障,才可以得以持续下去。也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可以把工人自发的阶级斗争,转化为自为的阶级斗争。
所以自发斗争与自为斗争的区别就是:
自发斗争,是在资本主义框架里的一种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工人在斗争中还处于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分散的个体状态,此时它无法自己产生工人阶级的意识,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因此它总是不可避免的会被资产阶级分化瓦解而最终失败。
而自为斗争则不同,它是要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争取国家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说,它最终是为整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斗争,这个根本利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要实现这个转化,就必须要有先锋队的引导和组织,然后向无产阶级不遗余力的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使他们从自发阶级发展成为自为阶级,形成真正的有无产阶级意识的阶级。
以前俄国革命就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后来的那个布尔什维克(也就是苏共)党。而是由普列汉诺夫组织的劳动解放社发展成的社会民主工党。之所以后来分裂出一个布尔什维克党,就是因为里面有两个马克思主义派,一个叫孟什维克,他们主张只搞自发阶段的革命就行了,只要争取到经济利益即可,不必非得跟资产阶级斗个你死我活,改良一下也就是了。但是列宁不那么认为,列宁主张在完成第一个阶段的自发革命之后,必须立刻把这个自发革命推向自为革命,向工人大量灌输社会主义意识,领导他们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主张不同,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要分裂,于是就从社会民主工党里面分裂出来了一支布尔什维克党,也就是后来列宁领导的俄共。
所以,其实自为阶级的斗争,首先也是要从自发斗争开始的,而自发斗争一开始往往又是一种被动的消极斗争。
这就好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一定是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而感性认识必须推动到理性认识,才能帮助我们抓住本质的规律。
只不过列宁导师去世得早,苏联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种自为的阶级斗争,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不巩固,不扎实,不但会倒回自发斗争,甚至还会倒退为直接取消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不过我们又换过来想,毛主席说过:事物不断地走向反面。不仅是量变,而且要起质变,只有量变,不起质变,那就是形而上学。
人们经过了正反两面的教育,都会得到各自的教训,最后又会走向反面的反面,那就是正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