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顾海良在最近的2022年第8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与中国资本问题研究》,提出如所说的要从“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来研究中国资本问题。
文章很长,主要是前面论述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是如何变化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也很专业的话题。而结构的变化实际上反应了马克思对资本的认识的深化、成熟化的过程。自然,我们今天的人学习马克思基本理论就该以最后的成熟的文本的思想为指导,而不是以半截子的作品为指导。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我们后代的学习和研究的指导性,而不是更为深入的探索,不涉及到那些不确定的内容。资本论手稿中是有很多杰出思想的。
那么,马克思的最终对与资本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资本一般”的看法,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基本原理,就是这里说的“资本一般”,当然要以《资本论》第一卷的内容为主。特别是这里的基本结构、基本观点、基本逻辑,一般来说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容易,或者说必然会毁掉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研究的科学大厦。
而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是从资本的萌芽、发展、成熟的历史性角度来研究资本的。我们知道,历史性,就是变化,发展,其实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资本论就是从商品,而后是变化为货币,而后货币又变化为资本,资本是如何在流通的遮盖下进行雇佣劳动生产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当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能够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且是扩大地进行循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候,资本就成熟了,资本就能够存活在世界上了,真正的资本,也就是资本的一般就诞生了。
当然,资本中包含了很多部分,比如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或者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当然还有大资本,小资本,垄断资本等等。
那么这些又可以化为不同形态的资本和资本的一般关系是什么呢?当然是一和多的关系。但是这个一和多不是对立的,而是包含的。资本一般作为一,贯穿于各个上述形态的资本,而上述的各个形态的资本又反过来表现资本的一般。
这并不是很难理解的道理。仿佛一个人有很多套衣服一样,可是怎么换衣服,你依然是你这个人,没有变化。
然而,资本的一和多的关系,远不是资本的“个别——特殊——一般”的这个发展的逻辑角度能容纳下的。
资本的一和多的关系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是本质、规律和表现形式的关系。而“个别——特殊——一般”则是资本发展变化,从小到成熟的历程。这是马克思的主要思路,也是黑格尔小逻辑中所极为强调。
顾海良教授引用黑格尔的话:
黑格尔认为,“一的否定的自身关系就是排斥。这种排斥,作为多个的一的建立(但是这种建立是由于一本身),是一自己超出自己之外,但是它在自己以外所达到的东西,仍然只是一。”
黑格尔强调:“一的多是一的自己建立;这个一不是别的,只是一的否定的自身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一本身,是那个多的一。”
可见就是黑格尔这里本身也说明一和多还包含了自我发展的问题。既然自己建立当然得有过程,而这个过程肯定是不能都是一个模子,而不会发展、不变化啊。
将一和多确定为成熟形态的自我矛盾,就回避了,忘了矛盾是变化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事物必然要变化的思想。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这么关键的问题上当然不会给教条主义留下漏洞可钻。这里黑格尔就非常明确地堵死了将一和多纯然对立的思想。
那么顾海良教授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为什么不用马克思、黑格尔都确定的成熟的思路而是要用一和多这对范畴来研究资本呢?顾海良教授为什么要躲避资本的发展的这个思路呢?我倒是觉得顾海良教授该再写一篇来回应这个问题。
用一和多的思路来研究资本是没有错的,可是这不是马克思的主要思想,不是研究资本的基本指导思想,这才是我们质疑顾海良教授的地方。
最为关键的是,什么是资本一般?这个本文最该讲的问题,我们的顾教授旁顾而言它了。
这该是多么搞笑。堂堂教授写论文,居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你在这里找不到马克思的资本一般是什么。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那么,什么是“许多资本”呢?
他说:
同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也在“许多资本”的局部意义上,对“诸资本的竞争”以及“诸资本的积累”和“诸资本的积聚”等问题作出阐释。
简单的说就是许多进行竞争的资本。就是顾教授理解的许多资本。
很有意思的是,顾海良教授在引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第二节《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关于马克思论述资本竞争规律的内容的时候,有两点却给巧妙地,技术性地遗忘了。
一个就是随着资本的竞争的结果使用劳动越来越少。换言之,技术越进步,失业的人越多。而青年人失业,这是当下的难题。不过,既然不引用马克思的话,自然就把依赖资本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给糊弄过去了。而紧随着第二节的是第三节《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马克思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有一个永远失业的无产阶级存在,这是资本的存在的条件。你休想在资本存在的时候消灭失业,而且失业只能是越来越多。希望在资本的存在下致富,纯粹是做春秋大梦!不过这些许多资本存在的情况,顾海良教授是不会告诉广大读者和青年学生的。当然,他所在的高校的毕业生也不必为失业而烦恼。
第二个问题是他居然没有引用资本竞争的结果,马克思设想的极限,一个是全行业集中到一个资本家手中,一个是所有的资本集中到一个资本家或者是一个资本家掌握的公司手中。我们知道这就是垄断。
总资本家,唯一一个资本家,马克思在这里设想的资本集中的极限。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到了极限就意味着资本到了顶点,就开始下降了。所以,考茨基提出的超级帝国主义的思想也还是背叛了马克思的思想。极限的下一步当然是开始走下坡路,而不是持续下去。极限就是界限,就是资本发展的顶点。只有到了顶点,我们才能看到资本走向衰亡的真正痕迹、趋势,以及未来世界的生产方式的初步端倪。超级帝国主义的批判到了列宁时期才完成。而超级帝国主义的真正的大致形成则是在苏东剧变之后,但是这个阶段大体上在2008年结束——这一年美国开始了逐渐转向亚太的战略——中国的力量让美国开始视作对手,而大约就 是这个时期,大家开始讨论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的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对超级帝国主义的真正的反击和分裂。
顾海良教授研究1857——1858手稿,难道忘了马克思在其中说的极限的思想了吗?
而顾教授完全回避了当代资本已经走入到了高度垄断,资本走到了死胡同,走到了最后的历史阶段的这个根本特点。他根本不提。
他喜欢的是什么呢?他喜欢的是马克思这句话:“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非常亲爱的顾海良教授,张开您的大眼睛看看吧,当今我国的资本还是自由竞争阶段吗?知道什么是滴滴吗?知道什么是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吗?知道什么是淘宝、京东、拼多多吗?知道什么是《反垄断法》吗?
顾教授和所有的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的存在理由辩护词是一致的,就是用资本早期的存在状况来代替成熟的时代。一谈资本就是喜欢用两个人的交换,一个是渔夫,一个是樵夫。我想熟读马克思的教授不会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嘲笑这两个政治经济学的代言人的吧!
我们的顾教授,身居海淀区的顾教授,在今天居然还在做什么自由竞争的春秋大梦!真是好笑至极!恒大地产一家就欠债2万亿!复兴资本都可以搞高铁了,瑞星咖啡几年内搞到了7000家门店!你还在这里忽悠什么自由竞争!
问题在于顾教授对“许多资本”的理解其实也是有问题的。问题是什么是“许多资本”呢?马克思说:“积累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对劳动的支配权的不断增长的积聚,另一方面,表现为许多单个资本的互相排斥。”又说:“社会总资本这样分散为许多单个资本或它的各部分间的互相排斥,又遇到各部分间的互相吸引的反作用。”(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第2节)马克思这里特别提到了单个资本的概念。而顾教授也回避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你只是喜欢许多资本,而回避了这个单个资本呢?我想一个原因就是马克思这里说了资本不仅排斥而且吸引,什么是吸引?就是资本的合并,资本的集中。这段顾教授是绝对不爱提的,当然得回避。只有“许多资本”的竞争才是他的最爱。许多资本=自由竞争!
其次就是对单个资本的哲学理解了。该怎么理解呢?黑格尔在谈到概念的时候提出概念包括三个环节:一般,特殊,个体性。黑格尔还特别交代不能把个体理解为直接的个体,而是要作为概念中的环节来看。所谓的环节,其实就是发展的开始,比如马克思这里提到的个体性单个资本就发展为大的垄断集团。简单来说,如果你提了单个资本的概念,那么就意味着在逻辑上要从发展的角度,要从个别、特殊、一般的逻辑去认识资本,就要看到资本的发展变化,当然这必然会走到垄断资本的角度去,因为大资本其实也是一种“资本一般”。总之顾教授是决计不能走到垄断上去,决计不能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这个逻辑的。因为这个逻辑是消灭许多资本,消灭自由竞争的逻辑,是消灭资本存在的逻辑,更是撬开他的眼睛让这位大学教授睁眼看看现实世界的逻辑!
不,顾教授大喊道,我就是要合着眼看世界!
在他的论文的第四部分是谈如何用他的理论来研究当下现实的。
首先是无可回避要谈对资本的基本认识,也就是资本的一般的认识。我上面说他没有说对资本一般的认识是说他回避了马克思的观点介绍,切记这点。
他的资本观点其实无外乎两点,第一资本是逐利的。第二是资本牟取暴力,肆意发展。这已经是近二年众多体制内教授们的通识。他们完全回避了资本的特点是雇佣劳动制度这个给根本属性。而顾海良教授则完全回避这个问题。似乎资本不牟取暴利就可以存在似的。他还有脸谈资本的积累和股份制,他忘了股份制不过是资本积累的另外一个思路而已,与牟取暴利没有本质区别。股份制他就很喜欢,而对牟取暴利就容不下?事实上,他当然是说说而已。对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压制、导致我们现在人口锐减,生活困难,消费需求不足,经济陷入危机,他是完全看不到的。至于资本的罪恶、肮脏他更是唯恐夺之不及!在他温文尔雅的眼睛看来是完全不存在的!真不愧是博雅教授!
在对当下诸多资本形态共存的问题上,顾教授则是一副不偏不倚的样子。他说:“现阶段中国的资本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资本为主体的‘许多资本’共同发展为显著特色和基本特征的。”似乎还是不错的,毕竟立场站在了公有经济上。可是不然,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提到目前公有经济的问题、困难。比如就业解决不如人意,私人资本解决了百分之九十的就业。比如国企腐败问题等等。如果丧失了问题意识,以为天下太平,那么,还要共产党员干什么呢?他完全忘了公有经济在私人资本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巨大考验,这才是我们要解决的。忘掉了资本的私有制和公有制是本质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更是没有提出这个所谓的两个好不要动摇的发展思路的方向和道路必须是,也一定是共产主义!消灭资本和剥削是我们不能躲开的一课!他闭口不提,总之一切都好。
未能免俗,顾教授也站在了资本是要素的观点的立场上,而根本没有提到资本的本质是雇佣剥削的制度。这点我们提到的太多就不多说了。
那么如何治理资本呢?这是他的问题,他的方法是“有序论”。其实毫无新意,就是大众都宣扬的“规范和约束”,或者是什么红绿灯的思想。这当然是他们喜欢的,因为这意味着运行资本存在,允许资本继续壮大发展。而不是对资本进行剥夺。
这不是马克思意义下的“有序”,列宁曾经在《国家与革命》中解释道所谓的秩序,其实就是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顾教授的规范和约束的思想当然就把专政的思想给吹到爪哇岛不见了。
顾教授作为一个对资本的贴心人,真是思考长远,特别提到了对资本家的接班人教育的问题,他说这是防范马克思的资本人格化的问题。他的提法是:“就在于教育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使民营企业家能够摆脱资本人格化的羁绊。”他居然认为说教可以让资本家的接班人改变资本家的身份,特征,不在代表资本!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顾教授更是忘了资本主义生产是再生产,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再生产资本家!
我奇怪他为什么不教育资本家的子女自动放弃股权捐给国家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走公有制呢?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改造呢?
上面就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先生对于资本的看法,对于当代资本治理的看法。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吗?
我怎么觉得都和一个叫考茨基的人是那么的相似呢!
顾教授的这种文章的写法,就是欺负那些对资本论不大熟悉的青年学生。当然,我想他们开始会不大熟悉,后来在社会上栽了跟头,吃了亏,让资本家气压后会熟悉资本论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