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劳动”对于这一代和下一代以及以后若干代的普通百姓来说,好像没有现实意义,消灭了劳动,人何以为生?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也必须实行多劳多得。所以,赵文不被网友理解。但是,消灭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社会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商品,劳动不再具有交换价值,按劳分配的“劳”就消灭了,转变为按需分配。作为搞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不能不考虑。消灭劳动,是现实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在我看来,赵磊在《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是作死的逻辑》文中,提出了两条发展经济的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经济发展依赖人口数量的增长,高消费,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马克思的‘最小化’逻辑”,发展生产力,以最少的劳动时间实现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道路。
赵文对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做了各方面分析,指出这是作死的逻辑。赵文说:“过去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又提出‘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里面隐含着经济发展基本逻辑的变化趋势。”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走的是一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生产的路线,用的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搞土地承包制,3000万工人“下岗”,使劳动者从集体经济中分离出来,为资本准备了几亿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中国改革前已经工业化了,完整的工业基础,与对外开放的国际资本相结合,成为最大的国际制造工厂,资本主义很快膨胀。后来居上,三十多年就走完了全世界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进程。物极必反,资本主义“最大化”的发展逻辑,导致了劳动力和市场的枯竭,就转变为“作死的逻辑”,剥夺剩余劳动的生产资本,现在被金融资本剥夺了,难以发展,经济虚拟化,生产发展增速不断降低。党中央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变化,所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实践论》)现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还缺乏深刻的理论。
赵文说:“为什么人类就不能在一种‘合理’的或者‘有计划’的环境中生存呢?”指出““现在流行观点只看出生率,不看人口总量。”“看看地球生态和气候的变化趋势,看看西方国家集体放弃碳中和……我们就清楚了: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正在把人类带向死路一条!”这是很值得高层决策者思考的。
高人口增殖和高消费,都必然要更多的剥夺自然界,恶化人的生存环境。恩格斯当时就指出,自然界开始对人类进行报复,现在已经威胁着人的生存。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已经是人类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党中央也认识到了。但是,鼓励“生三孩”、“扩大消费”保护资本利润的政策,表明实际还没有摆脱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而生三孩,扩大消费、投资,保护市场主体等等办法稳生产,实际也收效甚微,得不偿失;实践还将表明,这会成为社会赘瘤,伤害社会健康。
《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是作死的逻辑》文的缺陷,是论述“马克思的‘最小化’逻辑”时,只引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最小化’的逻辑(即‘劳动时间最小化’),这样的逻辑,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还不彻底。
现在,由于劳动力日益枯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主义生产已主要不是靠增加劳动,而是必须节约劳动,最小化,才能存活。这可以说明“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是作死的逻辑”,可以感到,马克思“最小化”理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不足以完全否定资本主义占有剩余劳动“最大化”逻辑,深刻阐明“马克思的‘最小化’逻辑”。之后他连发三篇文章,谈“消灭劳动”,“马克思的‘最小化’逻辑”,就清晰起来,明确区别于“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
资本主义现在需要节约劳动时间,以维持“资本主义‘最大化’逻辑”,但是,绝不会消灭劳动,消灭劳动就没有了剩余劳动,也就是消灭资本。所以,提出“消灭劳动”,也就是消灭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社会主义道路。消灭劳动的意义,首先在于此。
消灭劳动,是一个过程,不可能灭之朝夕。社会主义还不能消灭劳动,需要实行多劳多得。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两个阶段,即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按劳分配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法权,是残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中,必然残存有资本主义的因素,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逐渐彻底消除这些旧社会的痕迹,不断创造共产主义的因素。但这是“资产阶级法权,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主义阶段上,不可避免还待消除的资本主义痕迹。现在,消灭劳动,首先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离开这个方向,就不可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搞的就不是社会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在论述按劳分配之前,批判了“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马克思首先列举了社会对社会总产品的几种必要的扣除,说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根本不存在;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不再表现为它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劳动所得”便失去了任何意义,将“整个地消失”。
改革开放前,国家和人民都需要多劳多得,这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但是,有件事,大家注意到了:却没有完全了解:在毛泽东时代,医疗、教育、住房、以及打官司等等越来越多的方面,逐步地实行人人免费享受,建立起按需分配制度。医疗、教育、住房等等的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所得,在社会主义社会按需分配,与劳动所得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什么?就是,已经开始在消灭劳动。
研读《歌德纲领批判》,我注意马克思指出的这样一个历史趋势;在社会生产发展进程中。人的劳动力日益被自然力所替代。可以预料,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人的活劳动在创造财富的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活劳动不断减少并趋近于零。从而价值趋于零。可以由此论断,那时,以增殖为目的的资本没有存在余地。这是资本主义消灭的自然必然性;物质财富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而非常丰富,不再是人们须要努力追求的东西,人们生产劳动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度,会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发展文化和娱乐享受活动,自由地全面发展自己。生产对生产者的统治完全消除了,人从生产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不再被当做劳动者,而是作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个人。到那个时候,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就没有意义,不再需要。到那个时候,现在的一切——包括马克思阐述的所有制观念都会扬弃。当然,那是以后的问题,但也是社会主义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探索社会发展方向,没有对未来社会的思考,会迷失方向,不能正确选择从现在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道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但是,从主流提出共同富裕不是什么什么,表明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共同富裕”;从提出通过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来看,走的还是资本主义现在的缓解阶级矛盾的济贫道路。我说,不用搞什么“三次分配”,只要医疗、教育、住房去商品化,移去了压在普通人身上是“新三座大山”,就能使普通人都能立即相对地共同富裕一个很大的程度。贫穷的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能够做得的免费医疗、教育、住房,现在消除了贫困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应该能够高水平做到。这也是提出消灭劳动的现实的意义。
就说到此吧。仍不彻底,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刘金华 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