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5期发表了北大哲学教授丰子义的论文《生产关系与唯物史观关系的再认识》。文章脱离生产力来单方面谈生产关系的思想是错误的,是和马克思的观点完全违背的。实际上,虽然文章的题目有唯物史观的字样,可是这却是一篇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的论文。鉴于谈的是生产关系,很容易让人觉得这很唯物主义,很马克思,有人看了直接说没有看出问题来,还说,谈生产关系不好吗?所以就有拨开云雾,指出问题所在的必要。
1对他将生产关系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的批评
该文虽然有三部分:
一、“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唯物史观的系统阐发
三、考察“生产关系”的基本方法论
但是文章的基石却是将生产关系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朋友是很容易被搞糊涂的,没有看出丰教授的狡猾。以为正确。但是我们却忘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乃是一对矛盾。什么叫一对矛盾?就是说你谈生产力必须谈生产关系,谈生产关系必须谈生产力。因为一定的生产力只能是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只能是一定生产力下的生产关系。这二者是不能偏废的。必须都得谈到。而且这对矛盾中的主要的方面还不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力。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得非常的清楚:“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部完全成熟的著作中高度概括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这段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理论的文字中明确提示我们“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来解释现实的社会现象。而不是抛开生产力单独谈生产关系。
而且,马克思这里也依然指出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力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其他的变化。生产力才是第一位的。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这段话是最为完整的清晰的辩证的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基本原理。也就是说他的这段话的观点是不能被改动的。这是指导我们观察分析社会的指南!
但是这里的话,就足以推翻丰子义教授的什么“‘生产关系’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这个论断了。
因为和马克思的经典的科学的不符合。是错误的。
脱离了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其实就脱离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就占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去了。因为生产力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的物质的部分、决定性的部分。没有作为自然人的肉体人,没有作为自然物的劳动对象,没有从自然物中改造来的生产工具,你谈何唯物主义呢?只能是空洞的谈生产关系了。而没有特定生产力联系的的人的生产关系当然也是抽象的生产的关系,这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有什么关系?我们看马克思的说法是:“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关系总是依赖于生产力的。这种分析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法。
而这位丰子义教授的看法是:“马克思正是抓住生产关系,进而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注意,丰子义教授正是把生产力放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用了一个“进而”的关系词,这是表示递进的关系,自然前面的生产关系更为基础了。他颠倒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是非常的明显。无需多做罗嗦了。
我们传统上以批判唯生产力论唯多,只是谈生产关系不谈生产力的这种观点不大流行,也不容易为当今的资产阶级分子维护既得利辩护,所以不多见。
但是欺骗性还是很强的,因为少见,所以,就更为唬人了。
2对他的关于生产关系的研究方法的整体观批判
他首先提出用卢卡奇的整体观来研究生产关系。
他说:
卢卡奇在讲社会研究的总体性方法时,引证马克思的名言:“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这是“历史地了解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的出发点和钥匙”。这一看法是正确的。
问题是他怎么理解的呢?他说:“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的性质与状况,必须研究其生产关系的总和,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从总体上把握社会,是没有错的。问题是这么论述过于笼统,而且没有抓到本质。
我们要问,什么是总体?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其实就是矛盾。
所谓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过是各种矛盾的总和而已。关系不就是矛盾吗?如果不是从矛盾的角度去看生产关系,而是从所谓的总体去看,那么,第一,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社会没有矛盾,人们的生产关系没有矛盾的看法。第二,从总体把握必须同时深入到实时内部,去探讨更为丰富的细节,而不是止步于这种朦胧的整体。第三,必须指出这个总体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具体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否则只是空谈整体,又有什么意义呢?任何生产关系都可以用“整体”这个概念来说明,但是却不能给我们实际的知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谈资本的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的时候,从资本的总资本的运动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人的人口问题,说:“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马克思的答案。这就是他从整体,即总资本运动得出的结论。
但是,马克思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得非常的清楚,马克思的方法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的卢卡奇的“整体”。
而我们读资本论,马克思就是从商品这个个别上升到资本这个一般的。但是我们知道马克思分析商品是基于矛盾的模型来分析的,首先指出商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包含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当然都是一对对的矛盾。脱离了矛盾的分析方法,是不能从个别上升到什么一般的,即丰子义教授热衷的整体的。
其实,如果去读辩证法的经典,小逻辑,那么他就该知道,所谓的一般,即整体,也是矛盾。黑格尔甚至说“一”就是矛盾。是真正的矛盾,因为这代表着自我矛盾。这种自我矛盾无时不在,最终直到爆炸,依据马克思的说法产生新的范畴。
其实回避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性质,只是强调所谓的整体,忽视了马克思的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根本就是在抹杀社会矛盾,抹杀基于雇佣劳动制度存在的矛盾,这是一种极为隐晦狡猾的阶级调和论,是对广大青年学生——工人们未必能看到他的这种晦涩的文章——的迷魂药。
借用卢卡奇也不能免掉这种机会主义的阶级调和论的实质。因为与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不符合。
3对他的所谓的普照的光的批判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述政治经济学方法时提出的。
什么是普照的光?他说:“尽管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生产关系存在,但决定一个社会所有制性质、生产关系性质的还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不能因为多种多样生产关系的存在扰乱了视线,以致形成误诊误断。”
那么他是怎么看当下的现实的呢?
他说:
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因此,我国的“普照的光”就是作为主体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既然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普照的光”,那么,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性质就肯定是姓“社”的。当然,强调“普照的光”,并不意味着轻视其他经济成分和经济关系,而只是就对待、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和方法而言的,旨在明确把握问题的重点和方法。
这段话,你几乎很难挑出错误,但是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第一,这意味着他认可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长期并存下去。而实质是为私人资本存在打掩护。那么,社会主义是什么?这种并存可否长期化?共存的条件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光是不是真正的普照的光?从资产的数量,就业的比重,缴纳税收,社会的风俗、经济允许规律,以及当今我国的政治形势都可以说明这个光是不是普照的。第三,更是完全回避了当下我国私人资本的力量、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私人资本家阶级的现状特征。
不是任何光都是普照的。
不是任何社会的光都有普照的光,难道没有太阳落山和初升的时候吗?普照的光,马克思指的是成熟的社会阶段,而不是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期。
用普照的光就掩盖了社会矛盾和危机!完全是一副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心态!
4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的看法的批评
他在最后一部分提到了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生产关系的问题,所谓的历史角度,就是有生有死,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资本主义也不例外,不是永恒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丰子义教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看法则是值得关注。他说:
应当看到,随着资本形式和作用方式的不断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发生新的变化。首先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性质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的占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调整。联合起来的垄断资本集团的占有,发展为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占有,国家经营或国家与私人共同经营成为占有的重要方式。其次是在坚持按资分配的前提下,资本主义国家迫于社会公平的强烈要求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相继建立了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通过分配政策的实施,既满足了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这些新特点、新变化,但资本主义“引发的问题与它们解决的问题一样多”。
其实如果我们总结下丰子义教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看法那么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寿命还很长,具体活多久还是未知数,总之还会活下去。
因为虽然资本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发展到了国家资本主义阶段,但是劳资矛盾却缓和了,虽然有矛盾,可是矛盾是伴随着劳资矛盾的缓和的。
他的观点当然是成问题的。
不过,资本主义不会灭亡的,起码在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不会灭亡,给资本家继续打气的意思,丰子义教授却是表现的很清楚。
资本发展到垄断阶段,就是进入了列宁说的帝国主义阶段。这是垂死的挣扎的资本主义阶段。我们知道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实际上自此,资本主义就进入了衰亡的阶段。苏东剧变,共产主义走入低谷,但是今天我国再次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社会主义的发展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西方衰落的铁证。
其次,当今的垄断已经不是一般的垄断,而是金融垄断资本占据主导位置,金融垄断资本如当年的放高利贷的犹太人一样通过吸食工业资本的利润来恶性发展,最终让西方资本的基础——工业资本大伤元气,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真正的原因。由于大量工业被美国金融资本淘汰,导致本国制造业萎缩、衰弱。从而形成大量失业。但是去向高利润的金融资本除了喜爱高科技外,就是喜欢通过金融来牟取暴利了。但是这注定就掏空了资本主义的存在基础。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矛盾缓和,只能是日益加深。如果我们看到美国面对疫情毫无办法,面对日益严重的枪击案毫无办法,面对日益高企的通货膨胀毫无办法,就知道美国实际上开始走上死亡时间了。
至于美国什么时候进入革命时期,我们不好说,但是美国正在酝酿革命的形势的到来,则是不可否认的。连中央文件都在说百年大变局进入了加速演进的阶段。
当然,从新闻中看到美国挑动的俄乌战争给欧美带来的巨大危机我们的丰教授硬说西方矛盾缓和,这也是让我实在无如之何了!
合着眼睛说胡话,是教授们的专利,你能奈何呢!
他还有一个关于从世界史的角度,马克思对于生产关系的考察的问题。无甚新意,我就不多说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