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指代,以方便人类进行有效率的交流与沟通;另一种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无法在现实世界找到相对应的客观事物的虚拟概念,或者指向性不明确、令人不知道对应的究竟是哪些事物的疑惑概念。
前一种语言,是活泼生动、土生土长的语言。后一种语言,我认为是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即没有现实意义的、流于形式的语言。
比如,令我比较感到疑惑的是,什么是“人民”?理论界似乎还给不出答案。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人民主要指的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一部分思想上进步,行为上主动进行自我改造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大部分的官僚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是改造与专政的对象,他们不是人民,人民将对其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改造。
现在不讲阶级与阶级斗争了,“人民”这个概念也随之模糊化,丧失了明确的边界。如果有人问,哪些人是人民?这个问题在如今恐怕很难回答。有人说,爱国者就是人民,那爱不爱国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是声音喊得越大声就越爱国吗?那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又算不算得上是人民。还有人说十四亿国人都是人民,那照这个说法,同时也按照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我国就没有了专政的对象,这不符合常识和逻辑。有人说为国家经济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就是人民,那自给自足的农民群众、小手工业者以及工人又属不属于人民呢?诸如此类疑问,现在似乎还没有答案。
“人民”成为了一种抽象符号,日渐脱离了其本应具体对应的活生生的人的范畴。在没有明确“人民”所指代的对象的情况下高喊“人民”,这是不好的,因为口号化、符号化的“人民”替代了鲜活的、具体的每一个人,符号语言凌驾于具体生命之上。将本应对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关怀和注意力,全都放到了抽象的、空洞的“人民”这两个字上面,会造成指鹿为马的困境。
请各位批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