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了《深化改革并不是万能的药,方向错了越深化越危险!》(今日头条:何峻极iu原创2023-6-14)一文,很有感触。文章谈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改革’成了中国最时髦最有‘正义感’的词汇,似乎它是一剂万能药,只要经济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祭起改革的旗号,仿佛只要一改革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殊不知如果改革的方向失误了,就会背离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初衷,就会辜负我们革命前辈的鲜血,甚至走向我们创党的反面,距离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越来越远!”
文章谈到“我国的经济科技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制造能力全球第一,重工业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财富被极少数人和利益集团占有垄断,资本的肆意扩张和“惯性发展”已经渐渐背离最初的“共富”初衷,甚至私人和企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寡头和垄断,少数人和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之上,大多数人的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被忽视被剥夺为企业的利润和竞争砝码”。
而事实上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具有14亿人口的中国,却产生了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形成的经济危机。
有网友惊呼“震惊!中金公司发布最靠谱的财富数据,13亿多的人,只占有中国财富总量的3.8%,人均仅2.2万,0.326%的人掌握了个人财产63%的震碎三观。”
两极分化的极端结果,从根本上扼制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宏观调控的手段趋于失效。
为什么我们会走到今天的这样一种局面?
是市场错了,还是理论错了?
我的回答是:既不是理论错了,也不是市场错了,而是经济学家错了。
臂如我们今天已经处于21世纪,而某些经济学家还在鼓吹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由主义思想,把某些西方学者的陈词滥调当作座右铭在背诵。这里的错误既不在于斯密的理论有错,也不在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实际,而是那刻舟求剑的经济学家;
再臂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剩余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消费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经济,但我们的经济学家却不懂得两种市场经济的区别,把适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东西拿来就用,结果造成了14人口的中国发生了因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危机;
再臂如,现代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具有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区别,私有制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产权制度,公有制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劳权制度,但经济学家们只熟悉产权制度,只具有产权制度的观念,因而把适用资产实体的产权制度搬到了公有制企业,结果是使公有制企业既不能成为规范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又不能作为真正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这难道不是经济学家错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来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本来也已经消灭了作为剥削者的资产者,消灭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为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提供了基础,因而,与此相适应的应该是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的劳权经营方式,能够满足全体员工消费需要的共同富裕的生产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工本经营方式,但经济学家却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只存在劳动者,不存在人格化的资产者的事实视而不见,只是搬用了资本经营这种已被几百年历史发展证明是两极分化的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了今天两极分化的局面,这难道不是经济学家错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经济学家,需要懂得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的、真正懂得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规律的经济学家。
但我们的许多称之为经济学家的人却既不重视中国国情的研究,又不曾钻研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最大的本事就是充当搬运工。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这是毛泽东在1937年8月在《矛盾论》这部著名的文章中指出的教条主义者所存在的问题。这对于那些热衷于抄袭西方经济学教条盲目套用于中国改革的学者而言,也是非常适用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