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上,有位网友认为没有必要试图建立新的的概念和理论。他说:
“不要试图创造概念和理论。在一个体系内,只会存在一个理论,不可能同时存在两套都正确的理论。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就是遵守牛顿定律,如果你建立了新的定律,就同时说明牛顿定律是错误的。同样你如果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证明马克思理论是错误的。要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到完全不同于马克思理论探讨的范围时。就像被研究物体速度达到光速甚至超过光速时,必然要有新的理论体系。”
对此,我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一,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是随着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就现实来说,我国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大力发展私有制或民营经济。公有制经济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其体现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因而它是需要与这种经济运动相适应的劳权经济学理论来适应它;而私有制经济与按资分配相结合,体现的是资产者的主体地位和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因而它需要与这种经济运动相适应的产权经济学理论来适应。现在的问题是,产权理论很普及,但却只是适用产权型企业,而对于探讨公有制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一一劳权经济学理论,却没有为理论界所重视和运用;事实上现实的做法只是把适合产权企业的理论运用于公有制企业的改革,结果便是导致了公有制企业的衰落与大幅减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事实上未能做到。这正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劳权经济学理论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同样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这位网友,认为只要坚持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可以了,提出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矛盾。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从经济学理论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以商品生产为对象的商品经济学理论,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对象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而在对社会主义生产为对象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提出了一些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方向性的理论探讨和原则性的说明,而因为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践,因而这些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与革命方针类的内容,既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充实、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根据已经有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矛盾运动与客观规律,提出相应的理论原理和系统认识。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因而是完全必须的,是十分必要的。
三,劳权经济学理论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前环境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本人提出的理论,即劳权经济学理论,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目前环境条件下的具体运用而已。
1,本人提出的一些社会主义经济学范畴,例如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权、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力,劳动者主体地位,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或生产劳动个人所有制等等。这些内容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已有的著作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思想。我的作用只是根据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把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学相关概念和范畴明确地提了出来,并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具体分析而已。
2,另外,本人提出的一些范畴,例如工本,例如经济实体理论、包括经济实体范畴、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劳权制度和产权制度等等,不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用得到的认识而已。例如工本范畴的提出,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在对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消灭,企业只存在人格化的劳动者这种特殊情况下,公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就只能作为劳动者的工本生产的特殊方式存在。这与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作为资产者的资本生产的方式的特点认识的方法是一样的。再如与剩余价值概念相对应的消费价值概念,则是运用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的价值运动特征认识得到的概念。既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单纯的资产所有者,那么,社会生产的主体就必然是劳动者,是劳动所有者,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就是满足消费需要,即用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就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消费价值。
3,还有一些劳权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是根据实践中的按劳分配公有制实践的认识中形成的。例如工分比,就是劳动者投入企业劳动量在企业总劳动量的比例。这是根据采用工分制的生产队模式的实践中形成的概念认识。再如按劳分配规律,这也是根据生产队的实践中工分制具体形式,从大寨工到定额工,从定额工到综合工分制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很显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性的理论原理,因而只是有了一个大体的分析框架。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必须是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践中的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及客观规律的系统认识。而劳权经济学正是基于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实践的经济活动的认识为基础形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创始人设想,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实现,反而是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中国等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了成功。这一特殊情况也同时决定了这些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劳动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体制条件下,是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必须首先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即积累资金、快速实现工业化,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础。因此,由斯大林领导建立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结合产权制度的苏联模式,实质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暴力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因此以这种模式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学理论,也只是过渡模式的经济学理论,即我们通常称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本身。
劳权经济学正是以按劳分配的实践为基础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即以劳权公有制模式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