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逻辑历史论纲
——人民主体论的唯物史观体系化
【按】厥初生民,载生载育;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主体观的集中体现。主体逻辑何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结构?盖以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使然。作为克服“阶级恶”的史识,主体现代化必须以坚持人民至上的主体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层面。由求劳动解放获得主体发展,则为主体逻辑之学识。以下内容摘自《主体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部分,该文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第1-10页。知之,行之,宏之,微之,经之,纬之!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合为时,合为事!请您不吝指正。
(一)
在阶级社会中,主体逻辑是主体统治的逻辑与主体反抗的逻辑的统一。就全称命题而言,主体逻辑是阶级主体逻辑(即对主体统治的逻辑以及主体反抗的逻辑)和主体解放的逻辑的有机统一。劳动二重性是对全称命题的界定,是把握主体逻辑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基础,劳动价值论相应地提供认识论工具。主体逻辑归并主体矛盾和生产方式矛盾,从主体发展的实践逻辑中寻求解放之路。社会主义劳动二重性原则的主体实践逻辑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坚信人民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注: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使之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
首先,作为克服“阶级恶”的主体发展,主体现代化必须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的主体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主体观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其出发点是人,归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当前,则需要更加注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生产朝着越来越多的具有人的内容属性的方向发展。”【注:许光伟.论生产目的规定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理性——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学“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实践解决的理论内涵和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6).】
其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于主体解放逻辑的贯彻,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主体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劳动者自我解放的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内在要求。作为唯物史观意义域内的“生产方式的规律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我们加深了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基于这一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新的诠释,界定为“六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其思想内核及核心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可将人民至上主体理念分解为“一论一观”。“一论”,即人民主体论,人民至上的主体论思想是对其的深化;“一观”,即主体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其规定性的落实。要旨是昌明主体理论,提炼主体范畴,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逻辑统领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规律,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最后,使人民当家作主贵在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坚持主体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注: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P.20】
(三)
作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主线的具体落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创新发展。所谓“坚持三个主体地位不动摇”,实质是强调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轨迹始终沿着“人民主体思想→人民至上的主体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路径勇毅前行,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性的时代定格;作为唯物史观意义域内的“社会主义的目的论”,“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需要,道路理性、系统理性、规律理性乃至目的理性必须很好统一起来,不可偏废”。【注:许光伟.论生产目的规定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理性——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学“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实践解决的理论内涵和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6).】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全党同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 上 的 报 告(2022 年 10 月 16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P.70】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3,44(03),1-10 DOI: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23.03.001
(该文第二部分)
延伸阅读
许光伟丨中国式现代化:解决现代化所孕育的文明矛盾(主体逻辑) (kunlunce.co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