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浏览红歌会网,看到了《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国化学理考》(2023-07-04 17:07:53来源: 红歌会网:许光伟 )。
在开头的按语中谈到:“这是一篇旧作,重新贴出来,是因为有人突然觉得‘《资本论》中国化’的提法很‘荒唐’。有一种肤浅和荒唐的认识:《资本论》是外国人用外文写成的,把《资本论》中国化,只须把它翻译成汉语,不就成了,用得着去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吗?又则,如果是要把《资本论》中包含的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用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那应该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为用马克思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等人早就这样提倡,而且早这么做了,毛泽东思想不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吗?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这样更恰当吧,怎么能说‘《资本论》中国化’呢?关于‘《资本论》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深化和进一步理论发展,本文已作充分阐述,这里不赘论。本文发表后,丁堡骏教授恰当指出:《资本论》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针对《资本论》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而论。这个阐述显然和国内有些学者把《资本论》中剩余价值学说中国化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也与那些主张把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认为,丁堡骏教授是高度强调了《资本论》中国化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当代价值。(参阅《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一文)在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可以讲,‘《资本论》中国化’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意义的发展,休戚与共,是正确看待《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乃至《资本论》和中国经济思想)相互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不可忽略。”
我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讨论,的“《资本论》中国化”的提法都是不恰当的。
一
从这个提法看,与许多学者一样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读《资本论》时,进去了,深入了资本论之中,却出不来。
我国老一代的革命家张闻天同志,在《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问题》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至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许多经济概念和范畴,在改变其资本主义性质之后,也仍然可以运用,而且实际上也是运用了的。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人企图用全新的概念和范畴去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和范畴,这种尝试,看来没有十分必要而且也难以成功,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除了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以外,还表现社会生产的一般性。只要预先说明这些概念和范畴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使用它们,是利多害少的”(《经济研究》1979第10期)。
近年来,许多的专家学者,也都有类似的观点,甚至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当作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来对待,从而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的一个类别,更有甚者,有人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资本”这样荒唐的概念。
二
以上这种做法,完全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则的。
从整个理论体系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包括三大部分的,那就是商品生产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商品生产经济学以商品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理论是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理论就是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理论是消费价值论。在这三个部分中,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学是一般原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一即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特殊形式与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只是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同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一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特殊形式与运动规律,消费价值规律只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确实包含着相同的一般性原理,但这个相同的一般性原理,不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范畴体系,而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社会的特殊性来说,资本主义社会是通过劳动力的商品化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就是资产者利用占有的资产不断吸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资产增殖方式,即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本范畴就是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即是资本的价值自我增殖运动。而社会主义则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消去了资产者的主体性,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因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劳动价值化方式,即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投入,形成消费价值,从而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劳动者这种能够取得消费价值的劳动投入能力应该称为工本,而不再是什么资本了。作为体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范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为什么还要抱着资本这个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特点的范畴不放手呢?
三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除了商品生产经济学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理论之外,还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
在《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在《宣言》中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区别,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总纲领;而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的《哥达纲领批判》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人”、“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权”、“消费价值或消费品生产”等体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思想。这不仅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原则,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提供了思想基础。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达得更具体一些,那么我们可以说按劳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可以说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中国化,所有这些说法都要比“《资本论》中国化”更恰当一些。
假如我们也需要用体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主要范畴来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那我们可以用与“资本论”相对应的“工本论”,而不是用什么“资本的一般”。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产者为主体,以资产为本,因而需要用“资本论”来代表它,那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为主体,以工为本,因而用“工本论”代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难道不是更合适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