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8月25日,人境院写研班举行了首堂讨论课,部分学员分享了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在上次公开课听老师讲解《共产党宣言》的体会文章,著名作家、写研班导师刘继明老师现场进行点评,并作了《我们怎样读共产党宣言》的专题讲话。从今天起,本号将在“人境讨论课”栏目陆续发表部分学员的分享文章,以飨读者。】
因为某种特殊的机缘,最近重读了一遍《共产党宣言》。
其实,这篇马列主义经典文献已不止在一种场合读过:在大学的马列毛课程上、在党组织生活中、甚至在中学的课本或读本里……之前的阅读,更多是把它当作一篇历史文献,或者是一篇经典文学作品,似乎她是一本泛黄的古书,描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由于隔着一百多年的迷雾,读起来有些晦涩,也未产生什么切身之感。于是,读完(甚至还未读完)也就放下了。
距离上一次阅读她,至少有六七年了吧。这期间,离开校园的我开始深度介入生活的本貌,也开始接受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很多纠结和痛苦,也耳闻目睹了更多的不公和苦难。生活的观感和实践逼着我思考,逼着我重新将目光投向马恩列毛对这个世界的阐释。我的内心似乎在积蓄力量,一种理解和亲近那些经典著作的理智和心灵的力量。
北大著名学者韩毓海写过一本书,叫做《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书名有种动人心魄的厚重。虽说是“一篇”,但全书其实主要是对大部头的《资本论》的解读。“一篇读罢”这样的词语,应该更适合《共产党宣言》这样的体量。于是我也就不揣冒昧,在文章题目里借用了。
用“开天眼”这样有点迷信色彩的比喻,不知是否恰当,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宣言》具有这样的力量,一种穿透古今、穿透认知的力量。就像她那第一章的第一句,“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同一记响槌,将人类历史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砸在底下,露出原型。在这种冲击波的裹挟下,在电光火石之间,人的眼睛似乎也获得了一种洞穿历史和世界的本领,一种接收真理信号的能力。
为正义事业正名
正义的事业,只要被人正确地理解,就能感召人心。正义的事业怕的是被掩盖,而不是公开,她最希望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真实意图,就像太阳希望将光芒洒向最多的人。所以《宣言》说:“共产党人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是可鄙的事情。”
孔夫子曰:“必也正名乎!”《宣言》,以及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其实就是在为人类的正义事业正名。只有正了名,才能真正开始。只有在思想概念上站立起来,才能在现实世界中站立起来,并不断前进。
当然在前进的过程中,并不是都能做到始终如一。“名”会不断被歪掉,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太阳也会被乌云、以及地球的自转遮蔽。所以才会有“否定之否定”的螺旋认知过程,才会有“河东”和“河西”之间的摇摆,所以“名”要被不断地重新正过来,所以要经常提醒“不忘初心”。
如果讲“不忘初心”, 《宣言》肯能是最能代表共产党初心的一篇文献了,虽然时下我们谈论初心时,却似乎很少引用其中的文字。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文献,《宣言》全篇充满了新生事物的那种清新刚健的气息,也有一种毫不含糊,堂堂正正的人格气概。这种堂堂正正,如太阳般光明伟岸的人格,在东方的另一位伟人的著作里被继承和发扬了,那就是《毛泽东选集》。
《宣言》不是一篇论文,主要不在于论证。它只是以毋庸置疑的对真理的自信,描述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表明了一种对世界的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就像为全人类树立了一个思想上的制高点,站在这个制高点上,就有了“风吹不昏、沙打不迷”的眼睛,所有罪恶和阴谋都无处遁形。
“消灭私有制”,这是《宣言》的核心,所有其他语言都引向这里。可惜的是,今天“所有制”、“阶级”、“剥削”这些关键词在大众的话语体系中,被媒体用其他概念掩盖了。网络信息社会、传媒时代,资本掌握着媒体。芸芸大众倾向于相信重复最多的话,倾向于相信一般人相信的,不再花费力气思考。于是,人们纠缠于“国家-民族”的话语体系,陶醉于虚假的认同、空虚的胜利。人们甚至崇拜起了资本,忘记了到底是谁养活谁这样最基本的问题。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为正义事业正名,还需要不断地做下去。
资产阶级的面目
《宣言》的一大价值,是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最初的面目,也是资产阶级的本质。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它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资本主义在初期是极其野蛮的,即使不读《宣言》,在卓别林的电影里也能感受到。
但现在有人可能会说:资本主义不见得不好吧,资产阶级不见得那么坏吧。就像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也很完善啊,人民生活也很安逸和丰富啊。所以那么多人想要出国定居啊,用脚投票胜过一切说辞啊。于是有人认为,《宣言》过时了,现在应该“与时俱进”了。
这些人看不到的是,资产阶级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了诸多改良,缓和了阶级矛盾。上世纪几十年的美苏冷战,资社两种制度相互竞赛,逼迫者资本主义制度吸取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而随着冷战结束,“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再次泛滥全球,再次露出獠牙。
这些人看不到的是,被津津乐道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恰恰是建立在对他国的剥削和殖民统治上。当今世界,人口殖民没有了,但经济殖民还在。而且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高福利也似乎不能持续下去了,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卷土重来。
这些人看不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各种正当权益,恰恰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切·格瓦拉的名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对剥削的暂时缓和,是为了更长久的剥削。而这种更长久是有限度的,因为前方永远有下一次危机虎视眈眈地等着。
对于资本主义框架中的内部改良,《宣言》在“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中早就指出过了:“资产阶级中间有一部分人想要把社会的疾病治好,以求巩固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这一步人分中间有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生活改进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会会员,禁酒运动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微小改良主义者。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指定成一些完整的体系了。”这些“改良主义者”今天仍在活跃着,有的变换了身份和活动的形式,有的甚至连身份都没有变。他们的存在,虽然颇具迷惑色彩,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他们做的是局部的善事,资本主义体制内的少数善人改变不了资本主义整体的罪恶。
所以毛主席指出,《武训传》要批判。所以有人犀利地指出:慈善家为了维持他那慈善的形象和地位,必然要维护剥削制度。
当今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越来越深重,资产阶级精英们越来越不耐烦继续装饰自己虚伪的外表,更加狡猾和无所不用其极了。这一点,通过三年疫情、通过俄乌冲突、更重要的是通过活生生的生活,都能感受到。
世界已经再次处于波涛汹涌,甚至惊涛骇浪之中。而别忘了,这一切的源头,《宣言》已经明确指出了。
对经典不要轻易言“过时“,否则很容易犯孙悟空被五指山压住的错误。
无产阶级的团结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宣言》在结尾处的呐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今天的无产阶级,恰恰是不团结的。这当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术有关,但无产阶级自身也难辞其咎。
面对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实际上是恐惧的。这种恐惧,决定了他们要扑灭每一丝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努力。而更防微杜渐的做法,则是将无产阶级和《宣言》中的思想隔离开来,并挑拨他们内部团结的关系。“雇佣劳动制是全靠工人们的自相竞争来支持的“,《宣言》的这句话是从经济方面来说的,而为了保持劳动者们的相互竞争,就要杜绝他们萌生阶级意识,让他们相互误解、隔阂、埋怨,甚至仇视。现在所谓的”女权“、”彩虹“、地域歧视,恐怕都蕴藏有这样的目的。
资产阶级的另一套方法,就是利用对媒体的控制,将整个社会的舆论纳入到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内。于是很多人虽身为无产阶级,头脑中却满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想的是如何攫取第一桶金,如何积累资本。在经济上奉献剩余价值的同时,他们在自己的头脑里剥削着自己。
所以,无产阶级的的团结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我脑海中又浮现起两幕画面。一幕是在一个校园门口,由于人流拥挤,两个骑电瓶车的外卖小哥因为谁先谁后的问题,起了争执。他们穿着不同公司配发的颜色不同的工作服,操着不同的乡音,这可能更加煽动起了争执不休的情绪。一幕是一个闪送快递员,因为赶时间,从一个园区中间的草坪抄近路跑过。旁边的物业管理员发现后,在快递员已经道歉的情况下,仍纠缠住这个问题不放,似乎不愿放弃一丝拿捏住比自己更底层的人的机会。看到这种情形我的真想大吼一声:“打工人不要难为打工人!“我知道这个口号比《宣言》结尾那句差远了,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可能更容易被人听进去一些。
人心是隔膜的,鲁迅所描写的世界,可能又回来了。
《宣言》中说:“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停止培养工人尽可能更加明确地认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敌对清醒的意识。”这应该是共产党员们现在和将来很长时间内,要一点一滴做的事。
远与近的辩证
无产阶级事业的伟大,同时决定了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经过世世代代的斗争。这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体两面。
《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为着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奋斗,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还坚持着运动的未来。”这提醒着我们,要从当前实际出发决定短期内的目标,但又不能丧失最终的目标。
可以有权衡、迂回,甚至暂时的妥协,但思想不能变质,最终目标不能改。
具体到采取的措施上,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各方势力力量的对比和矛盾情况,来决定。毛选中有篇文章——《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我们无时无刻不应该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形势,以制定我们的任务,才能将事业朝着最终目标推向前进。
毛泽东不但继承了《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更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实践能力,在中华大地这个山川起伏、河流纵横、历史深厚、国情复杂的大棋局上,游刃有余。其实,毛主席一生的实践,不就可以概括为“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不断迭代和更新吗?
结语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宣言》,我愿意用“力量“这两个字。《宣言》就如同一个攥紧的拳头,微曲着手臂伸向天空。但合上《宣言》,那种豪迈的力量也就低沉下来了。今天的世界,是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对比悬殊的世界。
鲁迅有几句诗,不知为何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现今可能又到了“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时代。这里的“鬼”指的是精神上的。人类的灵性被蒙蔽,沦为行尸走肉和工具。另外,也有很多无辜的灵魂,在疾病中、在战争中、在压迫中,真的消逝了,回到了宇宙那深不见底的意识海洋。
压迫还在,《宣言》的意义还在。虽年代久远,一些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社会发展的逻辑没有变,阶级压迫和反抗没有变。
《宣言》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
当今最有意义的事,也许就是在经典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解释之桥,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之发声。只有这样做,《宣言》中那种坚定豪迈的力量,才能真正灌注到我们的身体里,生发出现实的光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