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阳光下的成长

王炎 · 2007-10-17 · 来源:学术中国
《色·戒》批判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阳光下的成长

:王炎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

  一、

  1993年,姜文推出了颇为另类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片子在当时与主流历史叙事大相径庭。动乱的“文革”时代被叙述成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显然与清算文革余孽的“新时期”官方话语格格不入,所以曾一度遭禁。当然,该片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视为历史影片,它也根本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使命。但是,这部影片却创立了一个影像叙事的传统,一种将青春与成长浪漫化的策略。这个传统籍历史话语为依托,巧妙地渲染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么崇高、浪漫和绚丽,也感伤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幸与“纯真年代”一起,被现代商业社会所埋葬。这一叙事传统显然已脱离了王朔原作的个人伤感话语,代以精致的影像塑造“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此之后,不断有新的作品为这种怀旧、浪漫的叙事做脚注。特别是2005、2006年的电视剧生产,在所谓“60”、“70”和“80”代际文化的热炒中,推出《幸福像花一样》、《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红色系列连续剧,再次将成长叙事推向高潮。这些冗长的电视剧虽然没有《阳灿》的精巧和细腻,却有该片不具备的滥情和放纵。

  在德国18世纪晚期,歌德、席勒曾倡导有机成长的理念,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将一个民族的成长历程,浓缩在一个中产阶级青年市民的心路历程里。迈斯特、阿伽通、绿衣亨利等栩栩如生的人物,遂成为德国民族脱离落后的封建割据,逐步走向现代、统一强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德国成长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也被当成现代德国文学标志。同时,它还为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提供了叙事原型。在中国,梁启超的笔下的“少年中国”,用青春与成长作为象征,寓意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与发展。从此,在中国文学创作里,青春既是浪漫抒情的载体,也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隐寓。在个人成长和历史发展的文学叙事中,一种历史向前进步、并螺旋上升的线性观念逐渐形成,建构起颠覆不破的现代性意识形态。也许是基于1990年代特殊的时代感受,姜文的电影创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成长叙事。这种叙事不再憧憬美好的未来,却为逝去的美好时光黯然神伤。青春、成长也不再有深远意义,而只剩下空洞却很愉悦的时时刻刻。“文革”期间动荡无序的成人社会,恰恰给无聊、颓废的少男少女留下无限自由的生活空间。他们在漫无目的的游荡和毫无长进的嬉戏中,“荒废”着、同时也享受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用姜文的话说:“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象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挺让人留恋,挺美好。我就是随着心里的感觉去拍这个片子。” 影片最有力的部分是它的结尾:进入成人世界的主人公和昔日的小伙伴们,现在都已摇身一变为“成功人士”,坐在加长凯迪拉克豪华轿车里,品着上好的威士忌。这时,影片亮丽的色彩已经转成黑白底色。苍白、单调、阴郁的画面里,没有了无忧无虑的大院子弟,只有脑震荡失忆的刘忆苦和身着霹雳服的“古伦姆”。

  二、

  对成长的反讽,是当代欧洲成长教育小说研究中最受瞩目的课题。今天的西方小说批评家试图以反讽为视角,解读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他们坚持认为,德国古典主义刚刚开始提倡成长与美育的那一刻,歌德就已经自觉地批判了德国市民的目的论成长观。在歌德的小说中,迈斯特经历了风雨磨练,最后成为一个负责、严紧、审慎的翩翩君子,一个理想化的“德国市民”(German burgher)就这样诞生了。但是,按照今天批评界的解读,歌德实际上是在质疑迈斯特到底学到了什么?除了让自己朝气蓬勃的青春理想幻灭、意气风发的锐气削平外,迈斯特成熟后实现了什么?成长与发展对一个年轻的德国人又意味着什么?现代化进步对德国民族的意义到底何在?应该注意的是,德国在20世纪30和40年代经历了纳粹法西斯主义之后,这种批评与解读的方式似乎更显得言之有据。

  也许姜文根本没有借鉴欧洲成长教育小说研究的思路,但是对于1960年出生的那代人来说,根据自己特殊的成长经验,曾投身民族的历史抉择,不可能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但这种反思在1990年代被都市文化的怀旧时尚所消费。1998年热炒的连续剧《一年又一年》,不仅迎合了人们怀旧的口味,还以通俗连续剧的形式,重塑了大众对开放和全球化的连续、线性时间观的想象。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被叙述为“现代化史”的起点,一路向上发展,而“十年动乱”被当作“遥远的过去”,彻底埋葬于集体记忆的深处。2005年热播的《血色浪漫》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正是在《一年又一年》所构建的连续剧式的大众历史意识的基础上,希望照亮集体记忆深处的黑暗地带。电影《阳灿》为两部剧提供了现成的“文革”时代象征——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也锁定了军队“大院”这个象征性极强的怀旧空间,而这两部连续剧所要做的,只是嫁接大院里“灿烂的日子”到“一年又一年”的历史框架上。有意思的是,两部电视剧都横跨两个彼此割裂的时代——动乱的“文革”年代与改革的“新时期”,却同时都没有采用姜文的影像策略——从彩色胶片转为黑白胶片来象征两个时代的断裂,更没有姜文鲜明的价值的取向。它们只是滥情于自恋与怀旧的矫饰,把军装征用作为成熟与时代转型的象征标志。

  《血色浪漫》极力烘托大院里一帮身着父母军装的孩子们的激情岁月。传统青春叙事往往升华于爱情的硕果,而该剧却选择反叛的大院子弟佩戴红色帽徽和领章的庄严一瞬。主人公钟跃民是个愤世嫉俗、倜傥风流的男孩,对一切看不惯、不在乎。从不知道什么是责任,只一味挑战既成的秩序。从参军那刻起,他成熟了,负责了,一下子认真起来,完全变了个人。一个经典的成长故事以一群“坏孩子”庄严地穿上人民解放军1971式军装嘎然而止。他们成熟得非常突兀,没有过程,也没有预兆。他们就那么成了行为和道德的楷模,故事与抒情一下子推向了最高潮。此后,叙事又突然跌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院里的这帮玩闹已娶妻生子,事业有成。有的大腹便便,腰缠万贯。有的名利双收,志得意满。生活好了,人心却散了,昔日的兄弟情意一去不返,连重温旧情时的味道也变酸了。女主人公晓白倒给人一丝渺茫的希望,她仍一身戎装,当然是新款的1985式军装,昔日军人的崇高感已是曾经沧海。她仍保持着上个时代的纯情、真诚、坦荡,但在这个嘈杂、纷乱、功利的世界中,除了显得更不合时宜外,让人徒生今不如昔的感慨。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冗长、混乱的故事里,大院子弟们几乎是絮絮叨叨地忏悔着自己虚度了光阴,一事无成,同时又近乎偏执地声明青春无悔。1971和1985式两款军装,在这个剧中也同样承担着时代转换、从崇高到日常的象征功能。当兵当然是大院子弟的浪漫梦想,而市场时代的不期而至,使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只好屈服于消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承认自己的失败与无能;但同时又徒劳地为自己的似水年华正名,蔑视和嘲笑营营苟苟的都市白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青春,更不晓得如何浪漫。这就是一个急速转型社会集体焦虑的真实写照。一百多年前,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die Asthetik)里曾生动描绘了现代社会成长叙事的困境:在现代小说里,英雄们都变成了普通的个体,带着他们对爱情、荣誉、野心和改造世界的理想,同现实的秩序和平庸作对。主人公与面前的障碍搏斗,这种搏斗在现代社会中不过就是学徒,即以面临的现实教育自己。在学徒期中,个体的愿望和理想都被吸纳到社会关系的工具理性中。主人公的成长结果就是进入世界的因果链中,并在社会分工网络里获得一个适当的位置。无论他怎样与世界冲撞、反叛,其结果是一样的,他会得到了应属于他的姑娘和任何一个职位,结了婚,变成了一个同别人一样的庸人。他的女友曾经是个天使,现在不过是家庭主妇了,没有任何浪漫可言,与任何人的妻子毫无区别。

  三、

  都市消费社会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让逝去的激情岁月更具有无限的想象潜力,成为现代都市生活抚慰心灵的乌托邦。同时,那个时代又不遥远,因为五十和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正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改革的受益者和倡导者,他们经历了动荡与剧变,同时享受着市场经济的硕果,他们还怀念有超越精神和整体意识的那个“纯真年代”。当然,这种怀念不会产生任何回到从前的行为冲动,而只是志得意满的一代人摆出的文化姿态,其实是一种怀旧与伤感的惺惺自恋。他们摆足唐吉诃德式的悲壮架势,奋勇地冲向消费社会这个巨大的风车,但绝没有唐吉诃德的真诚和末路骑士的绝望。如果说《血色浪漫》继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青春叙事,那么前者比后者只多了一些血色,却少了浪漫。如果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延续了姜文的怀旧风格,那么前者只多了些日子,却少了些青春。

  (原载《艺术评论》2007年8期)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