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为何要用《色戒》挑战尺度?
文/和运超
近来如果不晓得李安的《色戒》几乎就没跟上时代。《色戒》使得中国内地的体制对李安仿佛一次“片面最惠”的待遇。有影迷分析的好,如果换一个人在国内申请拍这样激情四射的《色戒》,根本不会拿到许可证。只有李安不禁挑战了观众的看片尺度也挑战了内地上映的尺度,从原本要剪20多分钟变成只剪最“毛”的7分钟,俨然是一个奇迹了。可是李安为什么要拍《色戒》,为什么这一次他给我们的变化这样激烈?
第一,挑战自我。挑战意味着转型,对李安来说原本不是新鲜事儿,2000年的《卧虎藏龙》就已经和文艺路线的李安说拜拜了。他在好莱坞几部片子就像拿自己开涮,究竟李安是艺术大师还是商业大鳄当时是一个谜。如今可以确定,李安曾经失业老久,往往被拿来当成坚持梦想的肥皂泡吹。可在他内心里肯定再不想回到清汤寡水的寂寞角落上去,即便曾在好莱坞探索过艺术片,但不是没考虑票房后果。《卧虎藏龙》成功后,李安从武侠过度到《绿巨人》的科幻。当他再跳回文艺题材后却变得更加火辣,《断臂山》的人文内涵并不比当年的《喜宴》深沉,但《断臂山》的卖点和轰动已不能同日而语。眼下《色戒》中梁朝伟和汤唯的碰撞已经超出了传统香艳的定位,直接可以划入成人电影的精华片段。李安需要这样的挑战来证明自己绝对“全能”?!
李安平衡了所谓东西方文化么?《卧虎藏龙》和《断臂山》是一种笼统情怀和感触,这触角既不是东方的武侠世界也不是西部的天苍野茫,他习惯的还是常规的人性挣扎,武侠世界和西部风采都成为他遮雨的披风。李安并不擅长江湖儿女,甚至也不了解牛仔。至于《色戒》,他同样貌似很懂旧中国的靡靡之音。上影集团作为《色戒》的投资方之一,大力支持李安还原上海老街,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真实还原,连街边的法国梧桐树都不例外,工作细微到易先生办公桌上的摆设。李安很夸张的形容拍《色戒》是“抢救一段历史”,我们是不是有点像听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的那种老腔调的感觉。那么,李安的《色戒》是文艺片么?貌似吧。不会是历史片吧?也貌似吧。难道会是成人电影吧?可能……貌似吧……
第二,挑战张爱玲。是张迷都知道《色戒》是张爱玲压箱底的小说。过去张的作品已经被关锦鹏、许鞍华这些名导搬上过银幕,可还没有一部被认为特别成功。李安这次要用《色戒》做一个翻身。很多人怀疑李安不能理解张爱玲小说,李安却很高调的认为不是自己要拍张爱玲的小说,而是张爱玲的小说找上他的,他的责任在于要把历史留下来。这话听来不止很牵强,显然李安巧妙地绕开了对张爱玲和她这部小说的把握问题。他激动于《色戒》的,并不是那段悲剧色彩的女生和中年男人的激情恋,而是一段旧时代迷人的乱世烟云。李安并没有简单的挑战小说。实话说,看过《色戒》小说的都知道,这小说文字简练得出奇,李安真正的挑战在既有很大发挥空间又极可能发挥出轨的高难度的“分寸”二字上。李安领悟到的是叫王佳芝的女生如何被一个姓易的中年男人,用一枚戒指和床上魅力搞得迷失了自我和责任。但《色戒》的主题并不是女色和戒指为主滴,更重要的是控制和戒律,是冷酷和隔膜……所以中间会有隔离符号,色是空,是虚幻。李安对张爱玲的把握难道还是女作家用曾经的恋恋风尘炒作么?都知道严浩在十几年前就做过这单生意。十几年后的《色戒》如果仍然在深挖特务才女互相俘获的皮条水准,结论就是李安没有挑战成功,反而像是在戏弄张爱玲了。
第三,挑战市场。李安证明自己也是实实在在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华人大导。如今《色戒》已经在香港狂收近4000万票房,可以说创造了一大奇迹。都知道香港是有分级制的,香港从1988年11月《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生效后,就开始实行 “三级制”。到了1995年,香港电检处将“三级制”中的第二级又细分出A、B两级,就形成后来所称的“四级制”沿用到今天。比如说这几年内地的古装大片在香港上映都列为IIB级别,什么《十面埋伏》、《夜宴》、《黄金甲》等都是。
作为正宗的三级片的《色戒》在香港上映的是157分钟完整版。对李安来说,这部在全球被列为最高限制级的影片是他从破天荒的尝试。这样一部被限制上画的影片能够这样吸金,不得不佩服。李安妙手竟可以挑战极限,反而化解文艺皮票房不佳的状况。要知道《色戒》在香港仅有60几家影院上映,对于三级片已经创纪录了。而像《头文字D》有89家上映,《无间道3》当时更破天荒达到100家,《功夫》则是94家。但是《功夫》的上画周末票房收获411万,而《色戒》则是247万。同样作为限制级的《色戒》,在台湾从9月24日上映15天,票房破1亿5千万元新台币,而该片也破了《卧虎藏龙》2周约1亿2千万元台币的票房纪录。
这样火暴的效果也顺利使得李安在内地大获绿灯。原本要剪掉20多分钟的“不良”片段,竟破例单单剪掉7分钟的镜头,足以说明李安比张艺谋之流来说已经豪不逊色。李安似乎也挑战了内地张艺谋之类内地票房大腕的地位,张艺谋之流能在亚洲海捞一下票房,但是他们用的是古装大制作和纯粹的娱乐大片元素,而且还不停遭到口水。李安走的是“海归”路线,却打着张艺谋不敢轻易涉水的文艺片,而且李安还狂揽海外大奖。明眼人随便都能品出两位大腕的境界早有些高低不同,可能张艺谋的眼睛对李安的能耐不知道多“红眼”。
另外,我们似乎也很少听到对李安影片本身有几多不满的,顶多对他转型的夸张做法质疑腹诽两句。可李安毕竟用事实在说话,《色戒》的质量可能有水分,但取得的票房绝对是实实在在。那么,针对现在的形式可以估计,《色戒》可能是李安奠定票房实力的里程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