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惟有一种说法,农民乙是站冯先生的立场上予以反对的,尽管冯并不知本人是哪庙的。这部电影并非如某些著名媒体所说,是主流意识形态影片,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英雄,并为英雄的伟大所激励。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是不能脱离片头、片尾那由近及远的“集结号”,那个本应吹起却没有适时吹起的集结号。也许是为了通过审查,冯先生还是让“集结号”迟到地“吹响”了,但逝人已去,风继续吹时,遗憾仍绵绵无绝期。
一个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吹醒的却是冯小刚“反思”的脑细胞。娱乐片的“大拿”反思起来,同样宏大而深刻。这是冯先生自己的意思。冯在接受各类访谈时,都否认自己在讲述“宏大”的主流意义,只是想为“万骨”们说上两句公道话。他做了这一点。这里,我愿意称其为“主流”的英雄、反主流的“斗士”。
何为“主流”的英雄?有三。一是有“票房”,让资本家满意,让投资者放心;二是让观众掏钱受感动、受教育,观众觉得好看,这是让百姓满意;三是显得很“主流话语”,让官方满意并予以通过。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人,能够同时让老板、老百姓、官老爷都满意的人,难道还不是英雄?这三者的要求都是当下社会的主流意识。“数钱数到手软”,是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美好梦想及现实追求。可以想见,投资方已经乐得屁颠颠的了;岁末娱乐片要累死大量脑细胞才能“胳肢”到观众的痒痒肉,无疑,冯先生此次打感情牌,又打中了观众的七寸,泪水涟涟的不止女观众;更重要的是冯先生居然使一个和主流意识形态发生龃龉的片子被当作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来看待,真是伟大的操作。一个永远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吹响的“集结号”,总是让人们在走出影院时说:“cao
何为“反主流”的斗士?随入眼帘的有两事予以说明此判断。一说,洛阳1958
“谷子地”等底层弟兄死去了,被遗忘,预示我们的主流观念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平民的牺牲是为了精英的利益。这一点在共和国的后30
冯先生就在这个岁末把自己集结成了这样的一个矛盾体:顺应“主流”又谴责“主流”!能为资本、精英服务,又以艺术形式批判了资本、谴责了精英,一个主流的精英,一个反主流的斗士,他,就是冯小刚,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农民乙)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