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百科部部长、研究员王辅一少将,在今天的南京《金陵晚报》上发表文章,炮轰《集结号》的真实性。
转载自金陵晚报
年度军事题材大片《集结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精神上说,影片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解放军指战员以局部服从整体、以小的牺牲换取大部队胜利转移的高贵品质,是应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些细节与历史真实经不起推敲。
一是军事背景不符。
在残酷的战争中装备处于劣势的解放军,主要是靠协同动作、集体力量来取得胜利。谷子地连执行阻击任务,他们的上级肯定会非常关注,给予火力支持或派部队打击敌侧翼以减轻压力的;九连阻敌多日、伤亡三分之一或以上时,上级会派其他连队去接替,绝不可能让九连打得剩下连长一人。至于上级忘记吹集结号,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九连也会想方设法与上级联系的,把一个连队丢了不过问,是军队指挥原则所不许可的,是不可能发生的。说牺牲的战士无法查清,那也不真实。其实军队有军务、组织部门,战争年代对所属干部战士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如籍贯、父母、妻子姓名都有详细记录。连长指导导员的小本子上也会记得很清楚,万一发生情况随时联系。所以,谷子地离开组织,一个人到处寻查战友的情况,在解放军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是与淮海战争实际不符。
首先,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时已掌握战争主动权,主要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战役开始后,中原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沿陇海铁路从西面直逼徐州,接着攻占宿县,不存在阻击的任务。在打黄维兵团时,中野部队开始是边阻击边向后退,将黄维兵团由蒙城诱至双堆集地区,并无重要的阻击任务,然后主要是围歼,个别情况有阻击任务,是“堵击”而不是“阻击”。因而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没有碰到象谷子地连所担负的艰巨阻击任务。其次,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期间,除攻占宿县外,其余均为农村作战。1948年冬的淮北农村都是平房、草房,而集结号谷子地连的攻防作战地区有三层楼房,像是有城市巷战,与当年我看到的淮北的情况完全不符。再者,淮海战役是以解放军取得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的胜利而结束。中野取得了很大胜利,作战中伤亡难以避免,但绝不可能出现担负阻击的连队打到只剩一人的地步。
三是一些细节不符。
编制原则是三三制,当时序列中没有独立二师,显然139团是随意编出来的;枪杀俘虏是纪律所不允许的,解放战争后期大批俘虏自愿参加解放军,连队解放战士比例很高,多的超过半数,更不可能发生枪杀俘虏的事情;军事动作不规范,背包打法有错,碉堡点灯更是暴露目标。
艺术作品必要的夸张是允许的,但要在许可的范围之内,鉴于当今许多青少年通过看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来学习革命历史的实际情况,革命题材的影响作品就应在真实性上多下功夫,艺术家要与史学工联手,使艺术作品和革命历史结合得更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