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军节为何隆重纪念朝鲜族《军歌》之父?
司马平邦
昨,八一建军节之前一天,虽然北京院线已经被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占满,但还是硬性被挤出200块银幕,被指定放映一部叫《走向太阳》的老电影。
这是北京民族电影节建军83周年民族电影展映周展映的第一部电影。
据官方统计,有20万人进入影院观看了《走向太阳》。
《走向太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2002年出品的一部主旋律电影,是宋江波导演专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即那首极著名的“向前!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作曲者郑律成拍摄的一部传记片,郑律成于2009年9月14日,在他去世33年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这也让他成为中国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的又一位革命音乐的泰斗级人物,可谓生前英雄一世,死后极尽哀荣。
这部电影2002年上映时我曾听说,但奈何那时人在哈尔滨,电影院根本没放过,这次终于有机会一饱眼福,电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着重表现了郑律成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即创作《八路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军歌》的创作过程,也演到了他与八路军女战士丁雪松的恋爱史,这给当时艰苦的延安生活凭添了一抹温馨――其实,这部电影也是少有的正面抒写延安时代文化青年生活电影,没有战斗,没有政治教条,也没有领袖说教,更多的是理想、爱情,以及就着棒子面、咸菜吃得喷香的浪漫青春,主人公郑律成的饰演者是吴军,丁雪松的饰演者是伊春德,但给我最大的惊喜还是引导郑律成走上延安道路的居然是好朋友张晶晶饰演的八路军高级女特工穆兰。
张晶晶饰演的穆兰在上海营救和引领郑律成“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段,其实也是少有的表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国统区争取爱国青年,并把他们安全地输送到大后方延安的内幕,斯时,共产党在政治、文化上的胜利,其实正来自穆兰这样无数地下工在“地下”的生死努力。
说到郑律成,他还有一个极其特殊之处,即郑本人是朝鲜族,亦出生于日本人统治的黑暗时代。
郑律成,原名郑富恩,因有音乐天才,才改名律成,1914年生于现在的韩国全南道光州,父亲是个朝鲜爱国者,1933年春,郑律成流亡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他的3个哥哥都先后在抗日活动中牺牲,1937年郑到延安,此后他为中共和八路军创作了一系列堪称伟大的音乐作品;推动郑律成最后走上延安道路,“朝鲜革命干部学校”有莫大关系,但这所以朝鲜人为生源的抗日学校,其实是中国的国民政府于1932年10月20日于南京汤山善祠庵开办的,对外称“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班第6队”,中方负责人何应钦、滕杰,朝方负责人金元凤,拿的是蒋介石的俸䘵,不过金元凤本人后来也成为金日成领导的社会主义朝鲜的开国元老之一。
可以说,郑律成的成长轨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已经在日本侵略之下亡国的朝鲜人民复杂曲折的特殊经历。
不过,时世再复杂,再艰难,都不可能抑制一位真正的音乐天才的产生,相反,却可能为这位天才镀造上极为不凡的光辉。
在延安期间,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郑律成,20多岁即写了著名的《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那时共产党的抗日军队里最流行的歌曲,一半是冼星海创作的,另一半是郑律成创作的,而冼星海与郑律成也是师生情深,《走向太阳》里还特别表现了这一段。
其实,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东亚国家中国、朝鲜的法西斯侵略让这两个国家的人民从历史上就产生了打不断、撕不烂的骨肉联系,郑律成算其中典型人物。
抗战胜利,郑律成带中国夫人丁雪松一道回到了朝鲜,并奉命出任朝鲜保安队(朝鲜人民军前身)俱乐部部长(相当于解放军文化部部长),为朝鲜军民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图们江》大合唱、《东海渔夫》大合唱等10余部作品,1950年,周恩来亲自写信给金日成主席调郑律成回中国,郑律成迟迟不肯离开正遭美国人战火蹂躏的祖国,但最后还是在朝鲜同事的劝说下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籍,长居北京,直至1976年12月7日逝世于北京。
1950年12月,中国志愿军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成员,郑律成又和刘白羽、欧阳山尊、凌子风、李瑛等同志一道来到朝鲜,并与刘白羽合写了《歌唱白云山》,与魏巍合写《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与欧阳山尊合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志愿军十赞》。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八路军进行曲》被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因做了适当调整,将“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朱德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军队系列里,很明显仍是朱先毛后,解放后,歌词才改为“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即在1950年代,生于朝鲜又是中国籍的郑律成已经是身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双重作曲者身份的音乐大师,当时他还不满40岁,虽然郑律成已于1976年去世,但这仍让他的名字成为中朝关系中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人物。
新世纪以后,韩国还特别设立了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创作了中朝两个国家《军歌》的郑律成在韩国亦被引以为傲,掀起一股郑律成热,并久热不退,一个作曲家,能被3个国家的人民所怀念,而这3个国家在历史上又有那么复杂的关联,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恐怕都举世无双。
郑律成的音乐创作,最大的主题,就是作表中国、朝鲜(韩国)这样当年的被侵略国家和民族向不同时期的侵略者――日本军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发出怒吼,激励被侵略和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意志,郑的家族中人大多死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是中国和延安给了这个音乐天才得以施展的机会,他并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现在,朝鲜半岛并没有统一,朝韩对峙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背后有日本侵略的历史和美国干预的现况,今年,自美国和韩国人为制造天安舰事件并嫁祸于朝鲜之后,朝鲜半岛局势又迅速紧张并微妙起来,尤其是美韩宣布2010年下半年会在日本海、黄海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不间断的军事演义,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温明显,亦有评论说,美韩突然高调搞直接针对朝鲜的挑衅性军演,并不惜挑战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底线态度,甚至可能派出核动力航母进入黄海,目的之一,就是试探中国与朝鲜维系几十年的“血凝”式国家友谊,现在,还在不在。
若在,美韩自会退让。
若不在,尤其对朝鲜,美韩,尤其是美国一定会伺机而动。
所以,在这个如此敏感的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方借位北京民族电影节和第83个建军节,把这部拍于8年前的旧电影又推到20万观众面前,还特别于《唐山大地震》热映期间挤出首都院线的200块银幕,当然大有深意。
从极为现实的意义上回看这部电影,它至少深刻表现了3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在中国军方的意志里,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血凝”式传统同盟关系,在军事上的,在文化上的,在国家政治认同层面的,仍在稳固,没有变化。
其二,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同盟关系,之所以稳固而没有针对新的世界局势太多改变,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确实是几十上百年来由无数如郑律成这样的中朝志士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其三,郑律成时代,中国与朝鲜在战略安全上的共同对手,即传统敌人先是日本人,后是美国人,现在,天安舰以后,美韩军演之后,这样的传统敌人,没有丝毫改变。
美国人甚至不惜以军事演习以挥师叩问,不知道中国军方的这个举重若轻的回答他们是否满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