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泽东书法
又是一年的 12月26日 ,梳理万千思绪,紧攥着这颤抖的笔写下此文,表达对韶山冲里走出来的书圣的深切怀念之情。
让我们把时间的座标放到1927这个风云变幻的一年。
6月2日 时近中午,颐和园里稀疏的游客慵懒地收住脚步,猫到一边喝茶吃酒去了。突然,寂静的昆明湖里传来一声闷响,一代儒宗、国学大师王国维带着他的辛酸和不解自沉于湖中,身后留下无尽的涟漪和猜测。只有他的好友陈寅恪先生知道:他是循着他钟爱的王朝而去的,他深爱着他的那一大堆古旧的线装书,可现实是腐败和堕落蔓延到清王朝的各个角落,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土崩瓦解。封建文化的死结显现,以致若干年后王国维先生依然痛苦无助,“五十以后,只欠一死”。与其无法面对,不如不去面对,一了百了最为痛快。
再后来,又有无数仁人志士试图打开这个死结,可他们惊异地发现:那个王朝的背影依然如故,紫禁城金色的屋顶依旧辉映着军阀和野心家们那张张阴森的脸,寒光飒飒的刀剑时刻悬在4万万同胞的头上,大鼻子、小鬼子紧盯着这块土地,恨不得一口吞将下去。
如果把此时的中国当成一幅尚待谋篇布局、重新整理的书作,那么,她需要一位经天纬地的圣手来完成。于是,毛泽东带着他的那群衣着褴褛的战友横空出世、适时而至。
还是试试从三楚文明说起吧!
轻拂历史的尘封,在发黄的记忆里奇异的一幕倏然展现,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和灿烂开放的文明之花蒙太奇式地流过。尔后的一千多年里,那个以两湖为中心的楚国故地鲜有英才出现,也许“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道破了天机,楚人尚武、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不能成为封建王朝的主流,崇山峻岭和西陲紧挨着的那些尚未教化的野性部落,都无时无刻不影响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何况这些本来就是苗蛮之地的人还大多都是“一根筋”的犟驴,因此边缘化成为必然。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北宋才略有改观,那个叫周敦颐的道县老夫子,在饱读了圣贤之书以后,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而开宗立派成为理学的鼻祖。只是这周夫子的理学带给百姓的究竟是喜是愁,在数百年的历史浪潮里没能分出欢笑和悲忧。王朝依旧不断更替,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然而,也许是一种力量成熟之前的蓄势待发,暂时的沉寂不会掩住濂溪一脉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它一经爆发必将浩浩乎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当 王闿运 先生牛哄哄地告诉世人“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的时候,有人认为他在呓语。但他的话绝非全无道理,您看看:先有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祭起理学之大旗,挽狂澜于既倒,凸现湖湘文化的精魂;后有周子嫡传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一曰周树人,二曰周翔宇,皆成为改变现代中国命运的巨人;更有年青时代就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毛润之,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历尽艰辛而扭转乾坤,使华夏神州再度雄踞东方。
文化需要更新,否则失去活力。一大堆的八股和太多的温良恭俭让只可能换来更多的屈辱和腥膻,而当奋斗和血性注入到古老的东方文明之中,就必然迸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地处三楚之地的湖湘文化其核心正是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经世致用和不屈不挠。于是,她带着雄浑与博大走向了中国现代史的舞台。
提问与答案一齐显现,楚人毛泽东自幼接受的当然是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楚文明和湖湘文化。少年时面对金瓯残缺、列强欺侮的祖国,就吟颂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壮美绝句;青年时代带着一腔热血北上燕园、南赴嘉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尔后他和他的战友们更浴火重生、百折不挠,硬是打造出了一个响当当蓬勃向上的新中国,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的书法,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那些文人志士们苦思冥想、寻找原因,那个公车上书的 康南海 先生甚至到文字和书法里去寻找答案,一生尊碑抑贴的他对北魏碑刻情有独钟且极力推崇,就因为多数魏碑有一种雄伟豪迈的野性之美。晚清时代,写碑成为时尚,毛泽东也不例外,年青时就写一手中规入矩的魏楷,字里行间同样流淌着一种粗犷雄壮的阳刚之美,这正暗合了楚文化所倡导的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随着年岁的增加和战争的洗礼,更加上地位和责任的变化,让其书法在中晚年更侧重于谋篇布局,如果说娄山关如血的残阳引发了这位马背上诗人的万丈豪情,那末,从即刻起他的诗词和书法都更注重大开大合的整体之美。
艰苦的战事和繁忙的政务未能夺走毛泽东对于中国书法的钟爱,或许他是在书法里寻找解题的答案吧,书法里的谋篇布局当然就是领袖和政治家胸中的百万雄兵和运筹帷幄,于是,怀素和黄庭坚的法帖就成了毛泽东与古人对话的媒介,大唐盛世的开放和自信、宋人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都如期来到他的心间。于是,我们在《沁园春.雪》和《满江红.和郭沫若》里读到了那呼吸宇宙、气吞山河的豪迈,在《水调歌头.游泳》及《浪淘沙.北戴河》里读到了改天换地的气概和浪漫,这些伟大的诗篇不只有词句的雄伟气势,更有书法的壮丽遒美,正所谓文书俱佳。观其大草书作,吾以为有宋以降、山谷之后,无有出其右者。那些学问家总说:道高于艺、艺高于技,细察毛泽东书法,对于笔墨之细枝末节不甚讲究,而永远表露出的是大国领袖的自信和胸怀世界的担当。
伟大的中国书法必将与璀灿的东方文明共存,当易中天求索 于李泽厚 先生的时候,后者告诉他:只有东方文明能够引领人类走向未来。
是的,坚船利炮和弱肉强食都无法表达世界的明天,只有东方文明所放射出来的万丈光芒才能照耀人类通往自由和幸福之路。
我读懂了伟人那雄伟遒劲的14个大字:中国应该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