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丛林》及其影响看食品安全卫生
宋公明
《丛林》(The Jungle)是美国作家辛克莱(Upton Sinclair)于1906年发表的一部记实性小说。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和社会管的严重缺失,使食品安全和卫生处于令人恐怖的状态。辛克莱用小说的形式揭露了这一现实,引起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极大震动。
一、 小说的故事梗概
在美国芝加哥某地,座落着一个家族的联合畜产品加工厂。工厂具有代化大生产的优越性:生产高效率,资源充分利用。一小时可以宰杀500头牛,除了主产品肉食,还有一系列副产品:牛角制的梳子、发卡;牛蹄子冲压的纽扣;冲压边角料熬制的骨胶等等。就是炼过油质的骨头,也磨成粉,成为肥料。所有产品,都用同一个品牌,当然,也是著名商标。
来自欧州某国的打工仔得到了一份一小时挣17.5美分的工作,简真高兴得要命。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个工厂实际上是黑暗和罪恶魔窟。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工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公司的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把发臭的肉类去掉味道,他们发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技术员们靠调味剂和染料就可以把同一种鸡肉做成松竹鸡、子鸡等不同品种的罐头;绵羊和羔羊肉都来自山羊身上……。更令人毛骨耸然的是,在油脂提炼车间,一个工人掉到大钢罐里,人们最后从中捞到了他的骨头,而他的肉身已被制成名牌的猪板油!在香肠车间,仓库的生肉在地板上堆成垛,站在高处用手掌抹一把顶部,就能抹出一把老鼠屎;工厂为控制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了有毒的面包做诱饵,工人却漫不经心地将毒死的老鼠和生肉一起铲进绞肉机的进料漏斗;车间没有专用洗手池,工人就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这水槽里的水是要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的;掉在地上的生肉沾满尘土和锯末,没引起人们注意,人们早已习惯在肉锭上走来走去,甚至直接在上面吐痰,而有的工人是结核病人……。
这个肉食加工厂的工人也谈不上什么劳保和职业安全卫生。腌渍车间的工人走来,大老远就闻到他们一身的腥臭气。他们在腌肉的同时,把自己也腌透了:先是指尖发炎,脓肿,随后指甲脱落。老工人的手指,比别人短了一截;在另一个加工车间,工人们长期在只有四尺高的架子下工作,几年下来,工人弓腰缩肩,两腿罗圈,双手摇摆,状似一只只黑猩猩在树丛里乱钻。
最后,小说的主人公终于悟出了只有实现企业公有化,才能消灭这些黑暗现象和彻底改造食品业。他加入了社会主义者游行行列,并坚信:未来的工厂,是属于工人阶级的。
小说题名为“丛林”就是一个隐喻——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二、 小说的轰动效果
辛克莱的小说一出版,马上引起轰动,很快翻译成17种文字,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销书。美国第26届总统西德·罗斯福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本《丛林》,各界人士都希望总统关注美国食品卫生。与小说的热销相反,肉食品销量大减,出口欧洲的肉类骤然下降50%,肉食品制造业大为恐慌。
总统约辛克莱会面,总统表明,他并不同意辛克莱的社会主义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要关注食品加工的现状。辛克莱则向总统提议,派出人员实地考察,可以证明他的小说并非纯属虚构。
虽然总统派员考察的消息被泄漏,芝加哥的食品加工业一片紧张,各工厂做了许多表面化的清洁工作。然而考察员还是做出了“食品加工业的现状,令人厌恶”的评语。但是公众的所谓知情权也不过是浮云而已,罗斯福总统禁止报告公开发表,以保护资本家和食品工业不致于灭顶。另一方面,总统下令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借助舆论界的压力,制定并通过了《食物和药品法案》、《肉类检查法案》。并组建了以威利博士(Dr. Wiley)为首,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成立了最初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以后的25年里,威利博士艰苦地和食品工业资本家以及一些政客作斗争,更由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美国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因此上了一个台阶,渡过了初期原生态的恐怖无序状态。
但是,至今在世界范围内,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并没有得根本的解决。资本家通过技术上的进步,对外扩张,风险转嫁等等手段,使安全卫生的问题合法化,隐蔽化,使控制和反控制进入了更高的层次。你不是有检测吗?通过技术可以让你测不出来,或者表面上合格实际上不合格,例如用三聚氰铵让蛋白质指标正常。还可以在未列入检测的空白地带做文章,等等。更不用说用钱来打通关节了。肯德基、麦当劳这类快餐,美国人也知道是垃圾食品,却向全世界扩散。其餐桌和坐椅小得不成再小,无非就是为了节省成本。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就不得不浪费大量的资源,和低炭理念完全背道而驰。未经定论的转基因食品开发和传播,更是危及全人类的安全。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
辛克莱原来是想通过小说反映新移民和下层劳工阶级的困苦,唤起美国公众的同情心,宣扬社会主义思想。由于小说的巨大影响,辛克莱在美国各界、特别是劳工阶级赢得巨大声誉。辛克莱试图借助他的声誉推行社会主义理念。然而他走的是议会斗争道路,企图通过竟选来掌握政权。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当然是不可能让他得逞的。他从一次又一次竟选州议员,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努力,还是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不得不进行自我改良,同时也扩大了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的影响。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使辛克莱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没有唯利是图危害社会的因素,而具有强大的活力和效能。在中国,解放后经历了三反五反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化,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也得到了根本的保证。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肉是香的,菜是无毒的,水是能喝的,红卫兵大串联走到哪吃到哪,没听说吃坏肚子的,这些人大多还健在嘛。
四,教训和结论
无须讳言,现在食品安全卫生已成为困扰全社会的大问题。毒奶纷,毒大米,毒水产,毒茳豆,苏丹红,吊白块,地沟油,瘦肉精,陈年月饼馅,染色馒头,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这与《丛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何其相似乃尔。但是《丛林》反映的是是美国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情况,难道我们要踩着人家的脚印从原生态开始重走一遍吗?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说,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是万能的,能自动调节一切,政府不需要干预。美国总统如果不干预,不成立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化大力气去监管,美国的食品工业能有今天吗?明知市场经济不能无政府主义,不能放任不管,美国的前车之鉴就放在那里,为何还要鼓吹市场万能论?居心何在?现在食品安全卫生面临如此严重的局面,国家不得不化大力气来整顿和监管,然而无论怎样监管,那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治标不治本。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利益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谓监管,总是落后于现实,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制度和法规,总是滞后的,总是有漏洞的。监管和执法,总是有有空子可钻的,总是会有人失职渎职被收买的。所以监管也不是万全之策。现在,即使是经过检测的,贴了绿色环保标签的,在大超市购买的,是不是就确保无虞了?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吧?只能说是相对放心一点而已。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日本核泄露事故,仅仅靠企业通过市场无形的手就能解决吗?政府可以不要过问吗?开国际玩笑了。现在事故等级已经提到了七级,没有全世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这场灾难还不知要发展到什么地步呢。无情事实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2011-4-13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