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影视剧,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想,也不枉看一回。
当初听了电影《普罗米修斯》的一些评论,挺想看的,尤其是说此片探索人类的起源,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些评论把我整的心里挺痒的。在一篇文章中,此片的导演斯科特意味深长的说:“上帝对我们,就像对孩子一样,他并不恨我们,但他可能对我们感到失望。”这些都诱惑我一直盼着能够看到该片,在网上看过之后,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对我们感到失望,我只知道我对该片感到失望。所谓探索人类的起源,不过是说外星人制造了人类。这一点可谓老生常谈,何来探索?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叫《科学画报》的杂志,该杂志的一篇文章批判了一本叫《众神之车》的洋人写的说,这本书的基本论点就是外星人制造了人类,论据就是今天我们考古发现的一些古迹,我们认为依据当时人类的科技条件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这就是外星人制造我们或者以前来过地球的证据。但是这么说并不可靠,因为就像老早人们认为埃及的金字塔是当时古埃及人无法完成的,所以金字塔是外星人建的,可是后来找到了记载,我们就知道当时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艰难的完成金字塔的建造的。一方面我们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我们无法解释的情况统统用神或者外星人来解释。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我们本来用神解释的东西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了,与神就脱钩了。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解释很多的自然现象,但历史已经证明不能简单的用神来解释,也许是我们的科技进步还没有达到可以解释的地步。
《普罗米修斯》这部电影就是包裹着一个宏大主题下的一个历险故事,也只能算一部普通的有关异形的故事。异形的电影我看过两三部,这个怪物并不令人害怕,但是它浑身黏黏糊糊的让人恶心。此片与我以前看过的异形片相比,口味更重了,更让人恶心了。我本打算看一部有些思考内容的精彩特技的电影,但是却看到了一部把精彩特技都用了恶心你的感官的影片,这就让我太失望了。
《铜雀台》这部电影我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了不少的争论,却不知道在争什么。就像我现在看到人们在争论《王的盛宴》,也不知道在争什么。前些天看了《铜雀台》后,整体觉得电影还是不错的,画面也挺美的,故事也相对完整。唯一就是觉得这部影片的价值观好像挺混乱的。一般而言,影片编导对影片中的角色都有好恶的,并且来引导我们对角色的好恶。比如我们看警匪片,有的影片我们感情倾向于警察,有的影片我们倾向于黑社会,这都是影片的编导刻意的引导。《铜雀台》这部电影就是我们看不出影片编导的价值观倾向于哪些角色的行为,这就让我感到混乱了。比如说那对鸳鸯刺客,他俩的思想接近于当下中国所谓自由派的思想,属于追求个体独立解放的,和《色戒》的思想比较接近,也是中国当下主流舆论界所鼓吹的思想。对于这种思想,影片编导似乎给予了非常大的同情。但是编导好像也没有大力挞伐以那个太医为代表的那类为了他们认为崇高的理想不惜牺牲自身的那种思想,太医的表现也是相当的悲壮,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都被影片编导所赞赏,这就让我觉得混乱了。说实话,这种观影的经历我还是非常少的,需要适应啊。另外,影片对曹操的态度也很模糊,如果想把曹操塑造成维护汉室的忠臣,从影片的后一部分看似乎编导的确是想这样做得,但是影片前面部分曹操在汉献帝面前的飞扬跋扈,甚至当朝逼死皇后等情节,都在说明后面曹操自我表白忠于汉室是虚伪的。当然,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个与以前人们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汉献帝的形象,这是一个亮点。总之,这部影片故事不错,就是让我脑子有点乱。
《听风者》也是近来在网上看的,这是一部包裹了革命外衣的爱情故事,“革命”是让这个爱情处于某种比较极端的状况下,在这个极端的状况下(即谍战)表现爱情,也就是极端情况下的人的极端行为,就让人觉得哀婉动人。本质上,这部电影中革命只是背景,谍战也不是表现的重点,爱情才是根本。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早前挺轰动的电视剧,一直没看过。这几天在网上跳跃着把它基本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如果说有什么新鲜的话,那就是塑造了一个国民党的银幕“新人”杨立仁的形象。这个新人与以往的国民党“旧人”形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共产党”化,也就是在这个国民党人的形象上赋予了很多以往影视中共产党员形象的诸多元素。杨立仁的形象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这是一个共产党“新人”的形象,这个共产党新人其实就是一个“国民党”化的形象,也就是把以前很多国民党形象的元素赋予了这个共产党身上。这种变化是奇妙的。就连我的一个最不关心政治的朋友都说,现在抗日的电视剧里国共都真的联合抗日了,不像以前影视剧中国民党军队不是投靠日本做了汉奸,就是一门心思的搞磨檫,毫无抗日热情。我看电视剧不多,对于他的说法无法验证,但是,如果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那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现在大陆政策是和台湾搞好关系,自然不能把国民党的历史说的一无是处。以前的国民党形象不客观,现在的也同样如此,都是配合时下的政治形势来编排的。国民党新人杨立仁的出现,这恐怕是原因之一。由于改革开放后大陆思想文化界对革命的反思与否定,以及当今社会状况的丛林化,促进了杨立仁和李云龙这样的新人形象的诞生。像李云龙这种颇有匪气的共产党形象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看过一部叫《战士》的电视剧,剧中共产党战士为了问出情报,殴打俘虏,把俘虏打的嘴里吐血。这部电视剧另一个场景是有两个俘虏,问其中一个,刚一犹豫,抬手就枪毙了,结果另一个立刻招供,这种形象颠覆了以文艺中塑造共产党军队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但是《战士》并不出名,我说的情节好像也没人注意。也许,人们思想的改变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进行的。
之所以我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仁的形象是“新人”,就是相对于以往影视剧中国民党的形象而言的。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知道,我们是如何塑造国民党形象的,国民党所宣扬的三民主义,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吧,那么我们的文艺如何否定国民党呢?如何塑造国民党的形象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把人的品质与信仰联系起来。国民党我不去否定你的三民主义,我只是把你塑造成品质恶劣的形象就行了。银屏上,只要是国民党,基本个人品质都是有问题的,比如好色,比如贪婪,比如不折手段想往上爬,比如激烈内斗等,而共产党员形象,多半品质都没的说,我们认为的美德都体现在了共产党员身上了。当然,实际生活中信仰马列主义的和信仰三民主义的人中都有品质好的和坏的。但是文艺中把信仰和品质结合联系的表现却是非常有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很多人恐怕会认为这种表达手法并不高级。但是,这种表达之所以有效,恰恰在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本身就有这种思想。我敢说,大多数人本身就把信仰和品质经常地联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根据信仰来判断人的品质的。人们很容易把和自己同样信仰的人想象成品质不错的人,人们也很容易把和自己信仰对立的人想象成品质恶劣的人。不信就到网络上看看,瞅瞅左派是如何看待右派的,右派又是如何看待左派的,是不是仅仅根据信仰与观点的不同,就把对方看成走狗、恶棍之类的,就否定了对方的品质?我因为在网络上宣扬爱国主义,就有人断定我如果能够出国生活,不知道得跑多快?这其实是在否定我的品质。摩罗先生开始倾向于民族主义思想时,很多人立刻断定他为了多挣钞票,做了当局的走狗,这完全也是从品质上否定的。把观点信仰与品质紧密相连,本身就是人们常态的错误思想,所以影视剧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形象的塑造也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意识到这一点并不难,却有那么多的人根本意识不到,在错误的思维里不能自拔。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