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如果有人这样问你,那你会以怎样的答案回应他呢?在一般人的意识中,音乐可以用来哼唱和可以聆听,在路上,课堂上,家里,汽车上,电视上等,无时无刻都可以听到音乐。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你对音乐的看法。
音乐对人精神和心理的影响主要有生理及心理(或精神)二个层面。在生理层面部份,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好比社会系统里的经济基础。在心理(精神)层次部份,音乐会引起主管人类情绪和感觉的大脑之自主反应,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而这种影响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与生理层面相对应,姑且把它称为上层建筑好了。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后三十年两个不同时代里的音乐差异,这种差异是很大的,这里主要就对劳动者的音乐简单例举评析一下。
新中国的艺术舞台,在逐渐为工农兵所占领的情况下,1964年至1976年作为我国文艺界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我国的音乐创作承无产阶级优秀文艺之雨露,开民族风格多姿多彩之先河,文艺无产阶级化的成就十分巨大。这个期间曾涌现出大量的歌曲,长期以来,由于路线斗争的需要,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有些优秀作品因此逐渐失去其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可作一叹。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勤劳勇敢、无私贡献着血泪汗的劳动人民几乎觉得从此就能够完全把握住了自身的命运,那个时期的歌曲、器乐曲,就是这段让人振奋又让人哀伤的往事之再现。那里面凝聚有人民的思绪,人民的感情,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一切一切。
唱歌是要有心情的,集体的环境容易有歌声,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时候有歌声,和和谐谐的时候有歌声,那时的歌曲让人们奋发努力、昂扬向上。当联产承包以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忙忙碌碌在自己的责任田的时候,村子里就消失了歌声。
那时候的歌曲数量也许没有现在多,但质量肯定不比现在差,所以很多歌现在都还有人传唱。那些歌,鼓舞了全国人,鼓舞了一代代人,象美酒,愈久愈香。记得有一次集体外出旅游,分队拉歌是解除长途跋涉中疲劳的好方法。我们一车人,坐在前面的是50后、60后,年轻人都坐在后面。前后两部分人对阵。不多一会,年轻人就败下阵来,原因在于流行歌曲不适合齐唱合唱,而且流行过了也就被人忘了,歌词没几个人记得住。那些经典的传唱使年轻人输得心服口服。
劳动者的歌,并非仅指歌唱劳动。大量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合唱歌曲,是用来表示集体行进的。这些歌曲与时代同步,具有统一行进者的步伐与激发他们的某种情绪的作用。这些带有那个时代特点的群众性歌曲大都比较激昂,后来一些“主流”别有用心地将截取某些片段用来诬蔑文革歌曲,长期蒙弊了不少群众,至今仍未得以肃清。在这类歌曲中,高质量的作品,完全可以跻身建国以来最优秀作品行列。譬如《我们走在大路上》,作于1963年,这是一首蓬勃向上的革命歌曲,在我国声乐界享有盛誉已久,至今不衰。作曲李劫夫在文革时期凭其对领袖的热爱,谱写了大量赞歌,及全部的毛主席诗词歌曲,受到广泛传唱。在毛泽东去世后被诬为极“左”音乐家被打入冷宫。
卞小贞领唱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王锡仁作曲,付林作词,写于毛泽东逝世以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合唱作品。此曲采用对比强烈的多段结构,有领唱、齐唱、合唱,歌词只有四段,但歌曲篇幅宏大,倾注了对毛泽东的无限怀念之情。曲调抒情,层次丰富,公认为声乐佳作。此歌在1976年大量怀念伟人的歌曲中能独领独领风骚,脱颖而出,与其丰富的艺术内含是分不开的。后来许多歌者也常以独唱形式演出,这首优秀歌曲曾遭打压严重,一度禁唱,进入新世纪以后,这首歌再次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最喜爱的红歌之一。
在那个时期,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音乐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劳动行为、劳动成果都能成为歌唱的主题。像《石油工人之歌》《勘探队员之歌》《伐木工人之歌》《双手描出新天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等等,许多歌曲、器乐曲一看曲名便知唱的什么。文化先行,歌唱劳动,歌唱劳动者,才使劳动人民有了进入能够把握自身命运的时代感。
《人民日报》1966年5月25日报道“上海之春”音乐会的文章里说:奉贤县齐贤人民公社贫农社员的女儿尤玉华等六个女社员在演出歌舞《毛头姑娘学耕田》时,一面唱着“公社姑娘有志气…… 扬鞭扶犁为革命,贫下中农心儿齐,五年计划早实现”,一面用赶牛、扶犁的舞蹈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农村青年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决心做红色的接班人,愿为革命种一辈子田的战斗面貌。……嘉定县徐行公社九位科学实验积极分子演出了表演唱《科学种田,越种越甜》,表现了社员们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中描述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也不少,比如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小提琴齐奏曲《学大寨的青年突击队》。这两首乐曲没有用传统的民族乐器,而采用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下,犹如那个时代钢琴伴奏现代京剧一样,小提琴演奏出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村那是十足中国味的。前者以抒情悠扬进而欢快的琴音把公社社员迎来丰收的喜气洋洋的场面和心情演绎得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学大寨的青年突击队》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小提琴齐奏,音乐中,我们听得到劳动的热火朝天、突击队员的你追我赶,还有短暂休息时的欢声笑语……其实,只要愿意坚持本民族的艺术审美,你会发现那个时代很多的艺术精品,如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苗岭的早晨》等等。一个人如果不重视本民族的文艺审美,只匍匐在西方主流艺术的脚下,那是没出息的。当然,这其中与音乐表达的内容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成人世界直接影响孩子。毛泽东时代鼎盛的儿歌,更经不住市场大潮的冲击,以致现在的儿童音乐基本上是成人流行歌曲,什么《童话》、《你到底爱着谁》、《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波斯猫》、《希望》……
为什么会这样?
“非毛化”的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共产主义信仰丢失,社会又仿佛倒退回到了那万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又死灰复燃。《共产儿童团歌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卖报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样的儿歌怎能唱响中国?
还有如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劳动光荣,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行为规范,让少年儿童接受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一类的,像《一分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上学歌》、《劳动最光荣》……
《一分钱》是1963年创作的,潘振声当时正在上海某学校当大队辅导员。当时正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孩子们也对做好事充满了热情。他的桌子上有个装回形针的小盒子,盒子里面全是一分、两分钱的“钢板儿”,这些都是学生们捡到交给他的,那时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孩子们和交警关系非常亲密,经常是走出校门很远了,还频频回头,和交警挥手喊道“叔叔再见!叔叔再见!”于是他将这两个场景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这首歌。也就是说这首儿歌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才会得到广泛流行。什么样的时代孕育什么样的人。再说现在的警察,也都快成“土匪”的代名词了,他们和孩子们的亲密关系已成了昨日黄花,好景不再。还有通货膨胀,也使现在的小孩子连一分钱见都没见过。最终,这首优秀的儿歌就这样被当今社会淘汰了,更别说《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这样直接宣传雷锋的歌了。
再看看《上学歌》中的这句词:“……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在当今社会更是那样的刺耳,“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句一唱出,保证会引起周围的一阵哄笑:太土了。现在是提倡读书为了个人生存,为了个人找份好工作赚大钱,为了个人能跳龙门当官发财……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回头,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飞了”。现代版的《上学歌》倒是在孩子们中广为流传。
在《劳动最光荣》中:“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将一群儿童所熟悉的小动物拟人化,生动形象,节奏欢快,歌词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内容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直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化境。凭什么也应该流芳百世,但就因为现在劳动不光荣了,整个社会都以劳动为耻,以不劳而获过上有钱的寄生生活为荣,这样的儿歌自然就淡出了当今社会,淡出了孩子们的视野。
多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的“五一专场”中,我们已很难以找到为“劳动者”而歌的主题。八十年代以前有关劳动、劳动者的歌曲已代之以“富起来”、“金山座座”了,但也还有一首比较怅然的,由刘欢演绎的《从头再来》,据说是写给下岗工人的,劳动者的艺术位置,悄然地变化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东西方的音乐也得到交流,多元化的音乐丰富了人们的听觉,造就了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但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喜欢音乐逐渐只是被音乐表面的旋律、节奏所吸引,被大众流行的趋势所影响,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灵魂。
这里想简单谈谈对改开后流行起来的所谓“轻音乐”和重金属音乐的看法。本来,轻音乐〔New Age〕是种感受宁静、安逸而极少有歌词的音乐类型,它的重点在於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和宇宙浩瀚的感觉,令人心平气和。有人说,在听这种音乐的时候,你会彷佛走进一个空灵缥缈的世界,现实世界里是找不到这一分净土的,只好藉由轻音乐来实现。而所谓重金属音乐,主要是可以给人产生一种宣泄的感觉,这种音乐的吵闹程度足以淹没你心中的不快,你可以随著音乐的爆发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我的理解,就是在这样的音乐中麻醉剂自己而已。
至于近些年影响人们最大的流行音乐,有调查称: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仅有2.7%的学生不喜欢听,其中有44%的学生听音乐时间在30分钟以内。在劳动和劳动人民已不被歌唱,主流社会鼓励人们崇拜歌星、追求所谓个性的今天,哼哼唧唧要死要活的流行音乐所传达的消极作用这里就不需赘述了。
2011年8月5日,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张飞舟接受检察日报《绿海副刊》采访时谈到音乐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时说:“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乐被中国古代哲人视为与天、神相通,由人心而生,对人类影响最大之物。古人虽无法给以科学的解释,但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若干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这就是乐教化的奥秘。同时,音乐“和”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凝聚力,所以中国古代先王特别重视音乐。有人说西方音乐比较丰富,中国音乐比较简单,但这种简单是追求的结果,不是不能复杂,恰好是高深的一种表现。中国音乐的形式简洁,意境高远,哲学含义深刻,跟西方有很大的区别。
音乐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通过统治阶级的编乐,组织奏乐、唱乐,人们不知不觉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或被教化为勤劳善良之人,或被诱惑为自私、暴戾、颓废之人。在可以表现超越现实的音乐世界,它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而又不能压抑的幻想和内心体验,满足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替代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的实现,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这道彩虹——用一个时髦的词表述的“正能量”——最经典的就是欣赏乐曲《红旗颂》,通过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的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你会深深地感叹革命先烈们,并理解革命是如何生生不息的。
《红旗颂》的引子由嘹亮的小号奏出,指引出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在第二乐段,当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进入第三乐段主题的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曲终,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行文至此,我认为可以用这样的结论来结束本文了:音乐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阶级性的,而且是很鲜明的,请有志于为劳动者歌的仁人志士明鉴。
(2013年5月22日 重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