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艺(试二-4)
韩非:邻家顽童
我第一次到邻居家,为我开门的是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仰着小脸,天真地对我说:“我是她儿子。”当时并没在意他,只是出于礼貌随便夸了他一下。后来,他姥姥要我帮忙,劝他母亲不要那样厉害地打他。姥姥再三叮嘱我千万不要说是她告诉我的,而要说是我自己知道这事,不然她害怕被女儿责怪。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把邻居请到家里来做客,山南海北地同她聊了大半天,然后对她说:“其实,你儿子很乖。”这时她儿子站在沙发上,躲在母亲身后,露出大半个头来,冲我微笑。我眼前一亮,他那双杏仁样的大眼睛纯净清澈,白皙稚嫩的小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果然长得很乖,在这之前我还从来没有仔细注意过他。
邻居开始抱怨起儿子如何的顽皮、不听话,我虽然不赞同她的观点,但仍静静地听她诉说,终于她如释重负般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或许这些话在她心里已积压了很久,没有人肯听她倾诉。生活的重压落在她一人的肩上,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她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顽皮的儿子便成了她最容易和最方便发泄的出口,只是苦了这可怜的孩子。
我说:“小孩子的自尊心很娇嫩,比大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你想让他听话,得首先让他认同你,不要把他制造成你的对立面。否则,你说什么他都会产生逆反。”邻居好像不太赞同我的观点,只是碍于情面,勉强地点头。
我很想知道父亲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一次,我带他到附近公园玩耍,他和我漫不经心地边聊边走在公园的路上。“你爸爸呢?”我突然问。“他走了。”他很快回答了我。“你怎么知道的?”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告诉我的。”这时一丝愁云掠过他的脸上。我慑虚地问道:“你想他吗?”他转过脸来,正对着我,咬了一下嘴唇,肯定地点了点头,那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落寞。我不忍再继续问下去。
很快我们来到一处水塘附近。他活蹦乱跳地跑到水塘边,用那花瓣样的小手,掬起一捧水来,里面有三尾小蝌蚪,他双眼紧盯着小蝌蚪,一边欢喜地对我说:“阿姨,你快来看呀,小蝌蚪在我手里游得好好看啦。”我蹲下来,看到他欢喜得两眼都发亮,便厚道地对他说:“你喜欢,干脆把它们捉回去。”
我话音刚落,只见他愤怒地把双手一甩,水和小蝌蚪被扔到了水塘里,他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由于急迫地想要表达,使得舌头都有点弄不转了,他涨红了脸。我疑惑地望着他,不解为什么会这样突然发怒。他又重复说了两三遍,我终于听懂了他的话,意思是说:小蝌蚪也是和人一样有生命的,你把它装在瓶子里,盖上盖,没有了空气,它怎么活?
父亲的早逝,让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深切地体验到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重复。可见他是多么地想念那逝去的亲人。
有一回,我下班回到家不久,他拿着书跑来找我,嘟着小嘴说:“别的作业都做完了,就是这首儿歌还没有背,我不想背。”“为什么呢?”我问。“我情愿背两首其它的儿歌,也不愿意背这首。”我接过他手中的课本,想看个究竟。原来这首儿歌的大意是:我的小书桌装的什么,妈妈的书桌装的什么,爸爸的书桌装的什么。
他用悠悠的眼神看着我手中的课本,这个感情细腻而丰富的孩子,他是不愿去触碰自己内心那个最柔软的地方。
我怜爱地对他说:“好,那就背两首你喜欢的儿歌。”他听我这么一说,立马转起了圈,他边转边背,那银铃般欢快的童音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
(2013-11-1成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