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艺讨论会(22-2)
甘道夫:《蛛丝马迹看实质:现代官场现形记》的写作方法分析
[作品地址://m.drhuete.com/Article/zatan/2014/04/318201.html ]
下面,我就来尝试着分析这篇作品的写作方法。
首先,显然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善于观察生活、心思细腻的人。因此才能够“见微知著”,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把自己第感受反映出来。
其次,这篇作品体现出了因果关系。
事实上,所谓的“见微知著”,就是懂得因果关系。
例如“城关派出所今天晚上要清查娱乐城”,引发“娱乐城一大早就挂出了停业修缮的牌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
其他的因果关系也与此雷同。
第三,这篇作品通过“逆向的因果关系”来体现现实的荒谬性。
例如“派出所清查娱乐城”。
如果按照“正常的因果关系”来进行推论,应当是派出所突击行动,清查娱乐城,导致娱乐城停业。“娱乐城关门”应当是在“派出所清查”之后发生的。
然而,现实是,派出所还没有清查娱乐城,仅仅是在内部传达了一下通知,娱乐城就主动关门了。娱乐城如何能够“未卜先知”呢?是因为“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
再如“清查积案”。
“积案”的产生,是地方法院的不作为引起的,与上级法院没有关系。“清查积案”本应当是地方法院做的工作;即使没有上级法院来清查,地方法院也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是,小说中的地方法院,平日里无所作为,“俺邻居家有个案子,法院拖了八年不办”;当得知上级法院要来检查、督导工作了,才“办案的法官突然主动来访,满脸笑容问长问短,还再三保证案子马上解决。”
这些“逆向的因果关系”,与人们的正常预期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又十分符合社会现状。
这就会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四,“逆向的因果关系”,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主体都是人;“逆向的因果关系”,体现的是“逆向的人的关系”,体现的是“逆向的社会风气”。
这些都是可以引发思索的。
第五,这篇作品,以简练的语言,集中了大量的、“同质”的“逆向的因果关系”。
在许多指导写作的教科书中,都不赞成把同类型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反复出现;教科书的认为那是“同义反复”,显得非常啰嗦。
但是,如果写不使用过于明显的“啰嗦语言”(例如“小明非常高兴、兴奋、哈哈大笑着跳起来”);而是把相似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就可以产生“累加效果”,引起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累加效果”呢?
如果地上有一只蚂蚁,没有人会在意;
如果地上有一群蚂蚁,一些人就会猜测:“蚂蚁好像在搬家,是不是快要下雨了?”;
如果地上有蚂蚁堆成的小山,许多人就会感到恐慌:“蚂蚁的活动如此反常,是不是快要地震了?”
作品给我们的启发
第一,写应当细致地观察生活,体察万事万物之中的因果关系,学会“见微知著”。
第二,文学作品中应当体现出“因果关系”。
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小说中的人物,也会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们产生爱恨情仇,一定是有原因的。
写应当把爱恨情仇背后的因果关系写出来,而不是仅仅写一群人爱死爱活、打来打去。
第三,如果希望引发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思考,可以不依赖于夸张,而仅仅采用“同质反复”。
许多人都认为,如果要引发人们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重视和思考,就必须编造出“迷宫历险”、“惊天黑幕”、“百年恩怨”、“千年老妖”……
这些题材,就如同“星际大战”一样:
开头很容易——XX星系与XX星系是不共戴天的死敌,现在是他们之间的第147次星际大战;
过程很困难——“星际大战”,出场人物至少也要有几百号人吧?这故事至少要写100万字吧?怎么写?
结尾没着落——且不说参与战争的各个国家和势力的命运如何,单是这几百个出场人物的结局,就很难安排。你总不能安排他们同时被一颗陨石砸死吧?
而“同质反复”的“写作工作量”就要少很多;而且没有枝枝蔓蔓的遮挡,更加容易让读者看到问题的核心所在。
第四,故事可以没有结局。
上面举例的这篇作品,其中的人物就没有结局。仅仅是把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放在那里,却不安排“大团圆”、“大悲剧”之类的结局。
许多人都有一种“趋合心理”,希望看到“完整的故事”。就如同阿Q画圆,如果画得不圆就感到非常遗憾,就总是想要弥补。
这些人的写作,就很喜欢搞一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结局,否则就认为自己对不起读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现象比比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结局是很少的。如果读者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就会知道正在瞎编。
何况,有些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实在是非常勉强,仅仅依托在“上级领导是个清官”之类的事情上。这样的情节,一看就是“难以服众”。
既然如此,何不潇洒一点,仅仅讲完需要讲的故事就立即罢手。
至于故事中的人物的结局,就由读者自己去创造。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故事中的人物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于是,这个故事就可以流传于许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引发人类长久而深远的思考。
这比任何华丽、完美的结局都更加有价值。
(2014-4-27三门峡市)
群号:2251749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