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过,鲁迅先生很早就获得了表达上的自觉。这种自觉其实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对象上的。在他的时代,先生未曾涉及的方面少之又少。当年在上海滩,鲁迅先生是比较爱看电影的,翻检先生这个时期的日记,当可强化这一印象。
自然,先生也就有关于电影的论说。关于外国电影之所表现,先生有三点简明的总结:“洋侠客的勇敢”、“野蛮人的陋劣”、“洋小姐的曲线美”。这三点中,末一点又有不断的扩展:“几条腿不够了,于是又一大丛;又不够了,于是赤条条”。
这是写于整整八十年前的总结,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电影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内容呢?以“好莱坞”为标签的外国电影,却仍始终在在这三点中打转转。
我是一位对新中国的旧电影有着“怀旧”情结的人,据我了解,有此情结的还大有人在。至于为什么会怀旧,那原因恐怕不能完全统一吧。在我,令人着迷的是那些电影的刚健质朴,阳光,人民史观。而那些对于这种怀旧深恶痛绝的人们,唠唠叨叨的说词中,归结起来不过是:没有小资情调(或者说不浓),不讲所谓一般的人性,反映的多是“乌合之众”。
新时期讲的是新,讲的是接轨,看齐,电影市场也不例外。那结果就是“国产电影”成为“外国电影”的附属。张艺谋超生事件在媒体上消停不久,以电影《归来》而强势高调归来,对这部电影,评论很多,依据鲁迅先生的三点论,也就是反映“野蛮人的陋劣”这一类而已。不过,那些吹捧与自吹,却是在刻意回避而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