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人民日报批《匆匆那年》:为赋新词强说愁

张慧瑜 · 2014-12-28 · 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匆匆那年》由九夜茴小说改编、张一白执导,上映半个月即打破5亿元票房纪录。

  近几年来,以青春片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屡屡创下市场奇迹,如《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包括今年的《北京爱情故事》《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这些青春题材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的喜怒哀乐,但同时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主题。青春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以“残酷的青春”面目出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青春、时尚、反叛等青少年亚文化开始全面“占领”主流文化舞台,全球文化中活跃的力量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龄化的特征,青春片也呈现出很多走向。

  与偏科幻、动作风格的好莱坞青春片相比,今天我们国产青春片更多的是讲述校园的青春和走出校园的职场故事,情节多为恋情、友情、竞争及背叛。青春不仅指称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和时代氛围。从“五四”时期“新青年”登上历史舞台,到新中国唱响“青春之歌”,再到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朋友来相会”,20世纪的青春故事往往与民族和国家的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联系起来。

  相比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的青春叙述,当下的青春片很少涉及宏大主题,爱情、友情、升学、工作是他们的关注点。当下的年轻人成长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和平年代,他们没有经历大振幅的社会变动,他们面对的最通常的问题是个人的小悲欢和小离合。正如《匆匆那年》中男孩陈寻为初恋方茴做出的最大牺牲就是高考时主动放弃13分的大题,以求能上同一所大学,而毕业聚餐中方茴的痛哭流涕也是因为高考没有考好。

  表现在电影创作中,当下国产青春片的整体特征是缺少跟这个时代的砥砺与激荡,因而更像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它们几乎都诉诸单一的“怀旧”,不管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对90年代大学校园的追忆,还是《匆匆那年》对2000年前后中学校园的唯美展现,都力图唤起观众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怀念。这些刚刚成年或进入中年的青春回想多少显得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借用另一部电影的名字来描述这一代年轻人,就是“老男孩”——他们还没有真正变老,就已经在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学生时代成为他们无限缅怀的人生段落。例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中,选秀失败的筷子兄弟再次回到中学晚会的舞台,他们期望自己从来都没有毕业过;而《匆匆那年》的结尾处,陈寻渴望回到篮球比赛现场,重新开始与方茴的爱情。因此,我们当下看到的青春片,无论题材还是视野,可以说都非常有限,其气象也明显卑弱。稚嫩、无辜的面孔下为什么会隐藏着这颗苍老的心灵呢?也许,与独生子女一代所经历的社会遭遇有关。

  与上世纪90年代青春片中的叛逆、挫折的主题不同,如今的青春片中,“我们都是好孩子”,而且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衣食无忧的好孩子。这些电影中没有农村青年,就连小镇青年、县城青年也鲜有出现。这也许不能全部归咎于创艺术视野的狭窄,它恰恰反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局限。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走向社会,走进职场,立刻感受到市场经济下的生存压力,这或许就是他们渴望回归单纯校园生活的心理动机——因为那是一个竞争不太激烈,能够享受到父母呵护、老师关怀、同学情谊的时空。青春应是仰望星空的青春,而我们目前的国产青春片缺乏奋斗色彩,把成长的代价等同于放弃爱情、梦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这批青春片与其说在怀念已然消逝的青春,不如说只是讲述了一个没有青春的青春故事。

  艺术观念的局限封堵了青春片的多种艺术可能性。国产青春片要实现艺术上的提高,应该勇敢走出青春的小感怀,走出封闭的、梦幻般的校园想象,在更广阔的世界中磨练青年的心智和视野,寻找和实现新的人生可能。不错,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它不等于鼓励逃避。青春题材电影应该敢于“冒犯”观众,在造梦的过程中刺痛、鼓舞、开悟,让青春绽放出多彩的梦想。

  附:《匆匆那年》小说原访谈

  九夜茴:爷爷曾是国民党少将 未来会写家族史

  来源:山西晚报

  由张一白导演执导的青春贺岁片《匆匆那年》自上映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全民热议。有人说:《匆匆那年》引发了对青春的集体共 鸣;也有人称:电影对不起《匆匆那年》原著,对不起观众。不管怎样,电影《匆匆那年》让原著九夜茴,从一位幕后默默无闻的写书人,走到了读者和影迷面 前。

  九夜茴,原名王晓迪,《私》小说主编。2005年凭借小说《花开半夏》一举成名,随后出版《风不飘摇,云不飘摇》《匆匆那年》等作品,她的文风开创了青春文学的新方向,不少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

  对于电影有没有原著好的问题,九夜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电影时长的角度来说,这样比是不公平的。同样是刻画一个人物,电影中给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这样单纯地去对比。

  谈笔名:“九夜茴”是一种花

  山西晚报:从《花开半夏》一举成名,到《初恋爱》《匆匆那年》这些畅销书,你的每一部小说都非常受现在的年轻人喜爱。大家都知道“九夜茴”,但是你的真名“王晓迪”却基本没人知道。能说说为什么叫“九夜茴”这个名字吗?

  九夜茴:这个名字有它的含义在里面,“九夜茴”是一种花,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一个传说。我小时候便对“9”这个数字有莫名的好感,后来看 到九夜茴的传说——它每九夜绽放一次,如果背叛过别人的人看到它,就会受到惩戒;如果被别人背叛过,见到它就会得到抚慰。但大多数人都曾经背叛过别人,也 被别人背叛过,所以这朵花儿虽然有着无限的魔力,但又总让人有特别无奈的感觉。

  山西晚报:后来就把它当笔名了。

  九夜茴:先是网名,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吧,被这个传说吸引了,开始用“九夜茴”做网名,后来创作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将它用做了笔名。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自己喜欢而已。

  谈作品:做一个故事背后的人

  山西晚报:在《匆匆那年》之前,你是一个藏在很多文字后的书写者,但是因为《匆匆那年》的热映,你从幕后被拉到了台前。身为原著兼电影编 剧,无论是电影的首映礼,或是城市路演,都可以看到你的身影。在这部电影里,你的比重估计要超过以往任何一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原,不只是营销宣传, 甚至从最初的策划阶段,到角色的选择、造型的设计等,全程都在参与。应该说,你的状态会有很大的变化,你觉得以前那种默默写字的感觉好,还是现在这种不断 出现在读者和影迷面前的感觉好?

  九夜茴:如果放到以前说,我很想做一个单纯写故事的人,我想隐藏自己,但后来发现其实挺难的。我一直觉得作品要在之前,可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完全站在故事背后,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山西晚报:《匆匆那年》《初恋爱》《花开半夏》是你的“青春三部曲”。我刚从出版方得到消息,三部曲将要结集出版面世,好像也将要拍成影视作品,是这样吗?

  九夜茴:这三部作品确实都与影视挂钩了,接下来最先以影视作品面世的可能是《初恋爱》。《初恋爱》被认为是最温暖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温暖 而又伤感的恋爱往事:女主人公温静在高中同学聚会上,得知前男友的初恋不是自己,备受打击,更听到了一直暗恋闺蜜苏苏的孟帆因车祸去世。温静帮助苏苏收集 孟帆曾发表过文章的杂志,在这个过程中,温静拾回了自己丢失的时光,且孟帆的点点滴滴也重回她的记忆中,直到最后一本杂志的出现,孟帆的文字才让温静幡然 醒悟——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初恋爱。

  山西晚报:离别、错过似乎是你每部作品的主旋律,你自己呢,还相信爱情吗?

  九夜茴:我是一个始终相信爱情的人,我认为其他所有的情感爆发出的力量都不如爱情的力量强大。爱情是上帝给人们的一个特别美好的礼物,甚至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每次恋爱都像在初恋爱的人。

  谈家族:爷爷曾是国民党少将

  山西晚报:你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回忆起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有什么有趣的记忆吗?

  九夜茴:我家在我爷爷那一代,兄弟有17人,姐妹有28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族。我的父亲是知青,所以我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老一辈身上的文 艺范,开启了我对文学的兴趣。爷爷上中学时抗日战争爆发,他便投笔从戎,考上了黄埔军校,又念了陆军大学,后来做了国民党少将。爷爷有很多朋友,每周都会 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下棋画画,我便是跟着这群有文化的老头儿渐渐长大,我之所以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化,是受爷爷辈的影响,会听到很多古代人物传奇,会有人给 我讲《太平广记》之类的作品。

  山西晚报:有没有计划将来把这些事情写进小说里?

  九夜茴:会的,未来我会创作一部家族史,而且对待这部作品会比以往的作品都谨慎、慎重。因为这个故事一直在我心里,我不停地在准备着。我不是十几岁,而是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事了,随着成长,故事积累得越多,看法也越多,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善尽美地将它表达好。

  谈现在:现在的我被曾经的我肯定了

  山西晚报:作为一个作家,因为小说畅销、电影叫座,你走到了更多人的视野里。很多畅销书作家都会重视个人营销,比如形象维护,比如粉丝互动,像郭敬明或者张嘉佳都有一系列的方案来对个人形象进行打造。作家偶像化,这似乎是一种风潮,你会不会这样去打造自己呢?

  九夜茴:将普通人的生活与公众人物的生活区分开,是我最开始创作时就想好的,我不希望我的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对于现在双重身份的生活,我觉得 还是挺好的,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情,可以负担自己的梦想,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变老不再是一件伤感的事,30岁的我被16岁的我肯定了。

  谈时代:80后是怀旧的一代

  山西晚报:因为你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作品也围绕上世纪80年代生人展开,所以你被打上了“80后”的烙印。对于这个年代,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九夜茴:我们80后其实是孤独的一代,是很奇特的一代,生活小康,感情狼狈。我们的情感无处释放,唯一的缺口是同学或是同伴。这个时代,感觉我 的生活在十年十年地往前过,速度很快,很容易产生怀旧的情绪,所以很多人通过《匆匆那年》来缅怀青春。我看了一个数据分析,走进影院观看《匆匆那年》的观 众、购买《匆匆那年》的读者均以90后居多,但小说是以80后为背景的,所以出现了“80后故事,90后买单”这个现象。不过我觉得原因是,现在整个市场 的消费群就是90后的,我愿意写故事给他们看,就如当年,我们80后看70后的故事一样。比如说《山楂树之恋》,那是五六十年代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其 实那个年代,你我都没有经历过。

  谈未来:《曾少年》是青春小说封笔之作

  山西晚报:你曾经说过:“青春是美好的,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不管美丑,贫穷富有,青春都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但青春也有它残酷的地方,它终究会失去,即使那么美好。

  九夜茴:我是一个对青春有执念的人,但无论怎样执念,我现在慢慢离青春越来越远了,所以我要用新作品《曾少年》跟青春说再见了。我也在变老,慢 慢走过了青春时代,我考虑的事情、观察的角度、自己的认知,都在不停改变,也不会再有那么细腻的文字了。新创作的《曾少年》这部作品,包含了我身边所有人 的故事,人物很多,跨度很大。《曾少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都是曾少年,还不能完全和过去说再见,却也不能成熟勇敢地面对未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