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看电视剧,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红色题材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几年来,有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配合这些日子拍了很多红 色电影、电视剧等。但是它要重新讲述红色历史的时候,这个大环境已经变了,现在我们处在后冷战时代的环境,我们经常用冷战结束这样一个词,但冷战结束不是握手言和,而是以一方的 失败和一方的胜利而告结束的,所以失败者的逻辑就不被认同了,胜利者的逻辑才能够被认同。原来东方阵营的社会主义的逻辑,阶级斗争的逻辑,人民革命的逻辑,这个都被认为是不被具 有合法性,你现在再讲出来的话,就感到很可笑,反过来像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的逻辑,市场经济的逻辑,它能够继续讲下去,而且成为主流话语。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重新讲述革命历史,影视创作人员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你讲的逻辑不能跟大的逻辑相冲突,冲突的话就不被认同,第二,是考虑到我们现在的政权,曾经是 一个革命政权,是在革命当中诞生的,你要重新为它的诞生寻找一个合法性,这就是红色题材的作品同时要完成的两个任务,这样整个革命的历史,就要重新的去讲述。这几年有两个戏给我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我印象当中这是为了纪念建国六十周年拍的戏,还有一个是最近刚刚播完的《北平无战事》。这两部戏的演员阵容,包括在社会上引起的 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我觉得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样本来剖析。
简单点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于是为一个国民党翻案的一个戏,《北平无战事》是替国民党哭坟的一个戏。比方说像《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此之前像我这个年龄,我们看到的革命 文学里边,国共之间的斗争的性质是很鲜明的,就是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等,但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做了一个置换:国民党也是爱国的,共产党也是爱国的,这两 个政党是兄弟的关系,区别仅仅是他们之间的做法不同,而由于某种原因,正好是共产党胜利了,国民党失败了,但他们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
比方剧中有一些黄埔军校的学生到教官瞿恩家里去讨论湖南农民运动,那个其中就有一个学员就问共产党员瞿恩,湖南那些农民把当地的士绅都欺负的很不像样子,难道我们把富人的钱 都抢过来,穷人就能富起来了吗?实际上他是直接质疑农民革命、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这后来成为国共分裂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毛泽东选集》里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提出湖南农民运动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的很,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处理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完全就回避了,瞿恩听了以后就笑了一下,说这个问题也许我 们应该去问毛泽东同志,然后镜头就拉开了,实际上采取回避的态度,默认了那个国民党学员的质疑。在1965年的时候有一个电影叫《大浪淘沙》,它反映的历史时段也是同一时段,里边的 几个人是结拜兄弟,然后两个结拜兄弟就是因为对湖南农民运动的看法,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最后大打出手,互为敌人。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边就做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处理。
把国共之间比作兄弟其实不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电视剧才有的,在《大浪淘沙》里边也有,但在《大浪淘沙》里是结拜兄弟,最后他们的阶级属性压倒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但是到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边,杨立仁和杨立青是一对亲兄弟,不可能像《大浪淘沙》那样最后真正的决裂。
我们看到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就是代表传统中国的这样一个共同的父亲,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抗战开始以后国共合作,杨立青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然后他到以后他对他父 亲做了一个跪拜,这个完全是给人一个浪子回头的感觉,就是你经过十年内战,你在外边办了很多的错事,然后你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
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张国焘见到蒋介石就说是兄弟在外糊涂多年。
郭松民:杨立华,杨立青的姐姐,她和瞿霞,一个女共产党员在南京陆军监狱里有一个对话。杨立华说我去过莫斯科,那个地方不是天堂,然后瞿霞就反过来就说,难道这里是吗?当然莫斯科 不是天堂,但是国民党陆军监狱也不是天堂,大家都不是天堂,既然都不是天堂,就谁也不要说谁。这些年的民国热和国民党重新在历史叙述中获得一个正面的地位,我觉得跟这样一个电视 剧这样一种表述是有关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表现的历史时期非常长,大概从1925年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际上还有最后一集到了1955年,跨越了整个变化最激烈的时段,给了国民党非常正面的描 述。我们看到当时延安的人到重庆去工作,杨立仁首先带他到一个防空洞里去,然后就是日本飞机不断的轰炸,杨立仁就告诉她:这就是重庆!我们现在网上,你只要用“延安、轰炸”组合搜 一下,大量的帖子是“日本人为什么不轰炸延安?”,传递出来的暗示是共产党是日本人的合,所以日本人不轰炸延安,而重庆则时时刻刻处于日军的轰炸之下的。在《人间正道是沧桑 》里,唯一一个在抗战当中而牺牲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共产党的人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牺牲,而杨立青实际上在抗战当中做了一些买空卖空的事,他带了几十个公章,然后发 给他手下的人,让他们自己去拉队伍,现在就封了你们做军分司令员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给人的感觉共产党的抗战是非常不严肃的,国民党的抗战是认认真真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讲述,重新为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为共产 党自寻找了一个立脚点,因为以前的人民革命,阶级斗争那一套讲不下去了,从民族主义这个角度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立脚点,但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痛的,因为首先你必须承认国民党是一 个比你更资深的,更重要的民族主义政党,第二承认国民党是大哥,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有自己的立脚点。
我最后再补充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国民党是站不住的,因为大革命就是被国民党出卖的,当时大革命的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但是到了四一二政变时候,国民党实际上是 投降了帝国主义,同时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新军阀,所以这两个口号都被他们自己抛弃了。
《北平无战事》我就简单的讲一些。这个戏被人们看成是历史正剧,但是它在细节上是有很大的瑕疵的,比方说一开始崔忠实乘火车从南京返回北平,这个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抗战胜 利以后,横贯南北的两条铁路线,一个是平汉线,一个是津浦线,这两条线都是中断的,因为它中间要通过超越解放区,所以这两条铁路从来就没有开通过,崔忠实是不可能从南京坐火车到 北平的,他要回北平的话只能先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船到天津,然后从天津再到北平。还有一个是在这个戏里边,李宗仁的行营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机构,但是李宗仁在1948年的3月份选上副 总统以后,这个行营就撤了,而且名称也不是行营,而是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李宗仁是行辕的主任,名以上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实际上没有实权,是蒋介石为安置李宗仁因人 设事设立的机构,所以他当了副总统以后,蒋介石就把这个行辕给撤了,我觉得这样一些重大的瑕疵的出现,实际上是影响了这个戏的真实性。
曹雪芹写《红楼梦》,虽然写出了贾府必然的衰败,但是他把所有的同情都给了贾府。《北平无战事》也是在用一种无限惋惜的语气,无限惋惜的心情在写国民党,尤其是到了最后一集 ,所有寄予高度感情的人物,统统都走了,谢木兰是死了,要么死了,要么走了,只有一个谢老留下了,就是说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我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哭坟的戏呢,他认为如 果蒋经国把反腐给搞成了,那国民党这样的一个政权可以继续保留下来,剧中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无限的伤感,而解放以后是不是能够给中国带来一个新的更好的前景,这个是非常不确定的 ,因为从地下党在整个戏里边那么拙劣的表现,我们很难相信解放后会有什么更好的表现。
因为大环境的变化,整个讲述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对重新塑造人们对民国的认识,对现在体制的合法性的认识或者挑战,电视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我 就说这么多。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