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届奥斯卡奖已尘埃落定,该分的小金人都分了,该说的感激之言也都说了,但影片《美国狙击手》却以黑马之姿横空杀出,在事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不但获得六项提名, 布莱德利也入围了最佳男主角提名。随后便票房大卖,一路飘红,迅速超越《银河护卫队》,挤掉一直霸占票房榜首的《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部》,问鼎2014北美票房冠军。
作为一部正面肯定伊拉克战争的主旋律影片,它完全符合政治正确,价值观正确,观众情绪导向正确,而且背后推手力量之大也决非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所能抵挡,换句话说,政治力量在幕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影片讲了一位在伊拉克枪杀过160多人的狙击手,在退役回国后,这位美式英雄的安危,揪动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绪。一位杀人如麻的狙击手是英雄吗?有的观众会想,但思考仅此而已,媒体引导你思考的只能是一些碎枝末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影片情节中时,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接受了影片一开头就传递出来的信息,美国发动战争永远正义,美国对手必定邪恶。
巡航导弹能消灭人类的肉体,好莱坞电影却能攫取人类的灵魂。我们能直观的看到遍布全球的美国军事基地,但很少去察觉同样遍布全球的美国文化基地,一部部精心打造的美式爱国影片,如同一枚枚造价高昂精确制导导弹一般,击中全球各个影院,轰炸着观影者的大脑, 相对于血肉横飞的军事侵略,润物细无声的价值观输出手法更体现了文化扩张的可怕。令人吃惊的是这部主旋律异常鲜明,不加遮掩的影片,在台湾地区,在日本亦是拿下连续几周的票房冠军。
这类影片好莱坞每年都在生产,“911”之后,美国国防部给好莱坞制定了7个选题方向,并进行资助,在911之前,特别是冷战时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更是常客,烂片照样能得奖,随后进院线大量上档排片。以1985年的《白夜》 White Nights 为例,它讲述了一个苏联功勋芭蕾舞艺术家,逃离暗无天日的铁幕,投奔自由美国的曲折故事,剧本粗糙,桥段老套,政治味极浓,总之苏联坏,美国好。影片实在扶不起来,只给了它一个最佳歌曲奖。这首歌便是大家耳熟能祥Say you, say me。可笑的是,这首歌并非为电影而写。
美国宣传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臆想的敌人永远是苏联人,中国人,甚至朝鲜人,有时外星人也很管用。凡是与美国意识形态不相符的国家,轮着扮演反面角色,一代代美国人就这样自已掏钱,捧着爆米花在影院中接受洗脑。
美国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的并不仅是令人生畏的军事行动能力,文化传播,话语权掌控的绝对优势更是有四两拔千斤的妙处。军事上的岛链封锁,我们都知道危险,但对于环伺身边的西方文化霸权,却浑然不觉 。如果是《中国狙击手》呢?我根本无法预料中国言论场上的公知会如何气急败坏,捶胸顿足,因为现在有人连一曲《英赞歌》也要捂上耳朵大喊可怕。
美国的军费也许有那么点透明,但在意识形态传播上,他究竟投入了多少资金,永远也不会被公开。天真可爱中国电影人还在大喊电影分级制,殊不知,美国也一样有着电影审查委员会,只是从六十年代后,该委员会披上了民间机构的外衣,控制则更为严密。电影分级制实质上是审片权之争,如果宣传部门放弃审片权,那么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便是要出版审查权,最终资本控制一切文化,而谁是资本的控制者?控制者的背后又是什么势力?这一切,令人细思极恐。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习大大的讲话落地有声,是警示,也是告诫。大国较量无处不在,经济,军事,意识形态都是阵地,我们的文艺作品决不能一味迎合西方价值观,无底线去追逐西方奖项。而是要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英雄主义,好人好事,传统美德,只有在自已的国家站稳脚跟,才能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